四千三百零二章 给天空织张“网” (第2/2页)
“你说,“林薇忽然握住吴浩的手,“当那些哈萨克斯坦的孩子第一次坐上飞行器时,会不会也像我们在安西那样,觉得技术是会发光的童话?“窗外,雪山的轮廓在云层中若隐若现,吴浩想起导师说过的话:“真正的创新,是让技术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
此刻,他口袋里装着枚用飞行器残骸打磨的戒指,内侧刻着全球扩展的航线图。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无数架飞行器正在雪落时分亮起航灯,它们不仅指引着地理的航线,更串联起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像灵湖的大爷第一次空中探孙时流下的泪,就像福利院小姑娘看见雪山时绽放的笑,这些用代码和爱编织的星链,终将在地球的每个角落,写下属于人类的温暖注脚。
商海的台风季来得像场盛大的交响乐,吴浩站在外滩的防汛墙下,看着狂风将黄浦江的浪头掀过堤岸。飞行器机库的铁皮屋顶发出巨响,林薇蹲在地上加固防水布,发梢被风吹成凌乱的弧线,手里的螺丝刀正拧紧最后一颗防松螺母——那是用安西的记忆合金改的,能在台风中自动补偿振动造成的松动。
“吴总,“李工的对讲机里混着风雨声,“浦东机场的空域协调出问题了,民航局说飞行器航线不能高于60米,怕影响客机起降。“吴浩抬头望向浦东天际线,金茂大厦的尖顶在雨幕中若隐若现,想起三天前在民航局会议室,空管处的陈处长指着雷达图:“商海的天空比棋盘还复杂,飞行器得学会'钻空子'。“
林薇突然直起腰,指着江面:“看!货轮正在过杨浦大桥,我们的飞行器得给它'让路'。“她掏出手机,快速调出三维航道图,手指在屏幕上划出一条紧贴江面的曲线:“让飞行器贴着防汛墙飞,像水鸟那样低掠过浪尖,既能避开民航航线,又不影响航运。“吴浩注意到,她的代码注释里写着:“波峰高度+1.5米=安全飞行高度——灵感来自灵湖的水鸟觅食。“
台风最猛的那晚,崇明岛的渔船失联了。吴浩看着林薇在平板电脑上画出应急航线,屏幕的光映着她被雨水打湿的脸:“从长兴岛起降点到东滩湿地,避开所有风力发电机,用热成像仪找渔船的引擎热源。“当第一架飞行器穿透雨幕时,机腹的航灯在海面上投下晃动的光斑,渔民后来描述说,那是“老天爷派来的探照灯,光柱子还会跟着浪头跳“。
清晨的陆家嘴,吴浩看见林薇靠在东方明珠的塔基上睡着,怀里抱着份改了二十版的空域规划图。图上,飞行器的航线被标成不同颜色的海螺壳,每个转弯处都画着小浪花,旁边用钢笔写着:“给商海的天空织张渔网——航线要像渔线那样灵活。“不远处,李工正带着团队给飞行器安装防盐雾涂层,涂料罐上印着“安西制造“,却混着本地造船厂的防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