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章 吴王箪食壶浆以迎百姓 (第2/2页)
所以,对社会来说,“美食文化”是一种奢侈品,甚至只靠少数贵族都不够,得有更多人参与,才能让它发展起来。有条件讲究“好吃”的,其实都是相当繁荣富裕的地方了。
哪怕在塞里斯,流行的烹饪体系,也是宋朝才成型。因为大宋虽然菜,但他真的有钱。城市繁荣,市民文化发达,就让他以菜而出名了。
在泰西也是一样。曾经,借助统一的帝国带来的繁荣贸易网,罗马的市民都可以获取远方的香料,做出自己想要的口味。而这些食材和调料,后来也随着罗马的逐渐灭亡,一起消失了。直到现在,烹饪技术依然没有多少发展。
仅有的还算能吃的菜,也还是在意大利、希腊这些罗马故地才能找到。一方面是还有点传承,另一方面也是这里还有贸易和城市,多少还有一些土壤。至于阿勒曼尼这边,就不太能指望了。
更离谱的是,在这种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表现自己与他人不同,贵族们只能在食材本身的种类上下功夫,乃至互相攀比,使用那些不常见的动物,导致食谱越来越猎奇。结果,就是平民和贵族,都吃不到什么好东西,整天自己折腾自己……
托马什神父以前在修道院里养蜂,已经算是吃的很好的了,就这也没见过这么好的伙食。亨利队长也给他说,哪怕是西吉斯蒙德本人的餐桌,都未必有这么丰盛。至于行军的时候,能提前存点兔子肉干吃就不错了——而且,连风干肉其实都不是很稳定。很多时候,只能自己想办法,搞到什么就是什么。像这样天天吃炒菜,属于想都想不到的。
因此,别说士兵,他俩自己都挺期待的。
今天的正餐,是烤鸡和炒芜菁,外加两块大饼。和往常一样,汉斯爵士的手下准备了一堆木盘子,打好菜,让大家领走。等士兵们都领完伙食,托马什神父和亨利队长他们也总算完成了工作,去找他领取自己的一份。
亨利队长和汉斯爵士很熟,不过之前战争爆发的时候,亨利被划入东征的部队,所以就没有一同行动。
而且,大家本来都认为,吴王宫廷这边,是大后方,肯定是最安全的。因此出征之前,汉斯爵士还专门来送别,提醒他小心一点。谁想到,吴王本部这里,倒是成了最凶险的地方了。
因此,几人都颇有些感慨。寒暄了一阵,亨利忍不住问道:“这段时间,不是说你们都在跑路么,怎么还有功夫换制服的?”
“你说这帽子?”汉斯指了指头顶:“其实也没几天。是主教阁下来到这边,情况基本稳定之后,我们才有空换发的。”
“我看陛下都逮着这帽子。”亨利指了指远处,正在铁锅前亲自动手的吴王:“这有什么说法么?为什么做饭的人都戴上了?我只听法国人说,屠夫们有白色的帽子。”
“这也是主教阁下的安排。”汉斯告诉他:“陛下给我们说,道衍主教来这边的时候,问了他不少这里的情况。他如实回答,然后问主教阁下,现在情况这么危急,有没有什么挽回局势的办法。”
“主教阁下却说,情况其实没有多么危急,相反,这么多年的经营,效果还是很显著的。这里的形势,对于我们并非不利。因此,他劝陛下不要消沉,还问他,他作为吴王,要不要试一试,戴一顶白帽子?”
“这是什么意思?”亨利不太懂。
“应该是劝吴王亲力亲为,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要像之前一样,反复在好高骛远的幻想和受挫后的长吁短叹中循环吧。”汉斯爵士回答:“那之后,陛下就听了他的劝告,做了一顶白色的帽子带着。连同我们这些和他一起负责烹饪的助手,也都发了一顶。”
“和朝廷里的官帽一样,看帽子,就知道分工和级别了。”他指了指自己的:“陛下那个就是主厨的,我这个是负责协调和上菜的帮厨。总之,一看到这种白帽子,就知道是厨师了。”
“原来是这样。”亨利恍然大悟:“主教说话一直让人半懂不懂的,我以为有什么更深的寓意呢。”
“这就不知道了。我还去问过他,但他坚决否认这件事,还很无奈地让我不要再说了。”汉斯爵士摇摇头:“这有什么不好意思提起的么?我觉得挺有用的啊。”
他们几个讨论了一通,也没搞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觉得可能就是原意——主教阁下知道大家就这个文化水平,所以也没有搞得太深奥。
“那你什么时候回军队里?”亨利又问:“我们这边也缺人,大家都想你回来,咱们继续一起做事呢。”
“估计近期不行了。主教阁下吩咐过了,我的任务就是陪着陛下玩。”汉斯摇摇头:“目前来说,就是陪着他做饭。”
“啊?”亨利有些意外:“这是什么任务啊……”
“我也不知道啊。之前就是陪着瓦茨拉夫玩,现在又陪着陛下玩,我感觉我要废掉了。而且这样下去,我们怎么战胜敌人,给大明效力啊?”汉斯很是无奈:
“关于这件事,我也去请教过。但主教阁下坚持说,这才是我目前最大的任务。只要带着陛下好好玩,认真做饭,别让他有时间去指挥战争,就是对大明最大的贡献了。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呃……”
大家一时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