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贪功冒进 (第2/2页)
如此一来,即便左幕军在装备上还有着些许优势,但在面对数倍的兵力时,这个优势其实已经抹除了,甚至还有些落入下风了。
更别说这些铁甲锐士们手中的武器还都更换过了,原先的刀盾、长枪已经替换成了破甲锥、铁瓜、铁斧等破甲武器,这无疑使得廖化、习珍所部的铁甲士的处境变得更加举步维艰了起来。
廖化、习珍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迟疑了一下之后,不约而同的开始后撤了。
两人都不是傻子,明白自己很可能是踩中曹军的陷阱了。
对方既然有这么多的铁甲锐士,先前为什么不派出来?
但凡刚才有这些铁甲锐士结阵,他他们想要打穿曹军的侧翼会变得非常困难,更别说还是如此的势如破竹了。
曹军刚才不出手,任由自己冲垮侧翼依旧巍然不动,直到廖化和习珍贪功,想要两翼合围,粉碎曹军先阵助力的时候才将这些铁甲锐士放了出来,显然绝不会仅仅以打退左幕军的攻势为目标。
左幕军前阵也察觉到了危险,不但将手中剩余的数百甲士全部转移到了侧翼,巩固反击部曲的退路,甚至都想要从正面抽调兵力了。
饶是如此,先阵战局也开始逐渐倒向了曹军。
廖化、习珍二将虽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开始掉头撤退,可后路上所遭受到的曹军压力也是极大的。
不但贾信、殷署两人将手头所有的兵力都砸了过来,身边几乎只剩下了百余亲兵。就连次阵的牛金、常雕也收到了消息,开始拣选精锐,往前增援了。
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廖化等人后路所遭到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直到被彻底切断,为曹军所合围。
双方比拼的就是速度,廖化、习珍二将一边扛着曹军的追杀,一边艰难的往回后撤。
此时此刻,廖化、习珍背后有贾信、殷署的主力追击,侧翼又有铁甲锐士的切入,再加上来路上原先业已崩溃的曹军开始恢复组织度,在军官的带领下反卷了过来,几乎三面来敌。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廖化二人已经只求能赶在曹军彻底合围之前杀出去,撤回到侧翼。
虽然即便他们能得偿所愿,局势依旧会十分的恶劣,但好歹不至于彻底崩盘。
可若是廖化、习珍二将被曹军切断包围成功,左幕军先阵的主力精锐以及将领就被分割开来了,到时候不但先阵很可能会直接垮掉,溃兵甚至还可能会波及到次阵的甘宁。
“不要停,不要停!冲出去,都跟上!”
廖化心知中计,一边嘶声大吼,命令部下跟在他身后,一边带着亲兵亲自冲锋,想要冲破曹军的阻截。
曹军此时尚形不成坚固的包围,双方士卒犬牙交错,这边曹军在阻截廖化所部,而那边的曹军却在冲击左幕军的防守,想要将接应廖化的左幕军给击退。
更换了武器之后,曹军与左幕军之间的战力开始急剧缩小。
不少重兵器带着恶风砸向了左幕军,一名左幕军铁甲什长举盾格挡。
只听得“咔嚓”一声,包铁的木盾竟被一铁骨朵砸得粉碎,那士卒手臂骨折,惨叫着后退,随即被数把兵器淹没。
廖化双目尽赤,环首刀舞得如一团雪花,格开砸向面门的铁斧,刀锋顺势下滑,削断了那曹兵的手腕,然后一刀枭首。
可他身边的亲卫却在不断减少,眼下已经只剩下了数十人,即便加上其他铁甲士和弓弩手,也只剩下了两百多人,已经折损了三分之一。
廖化亲自持刀在前开路,他手中的钢刀已经换到了第五把,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备用刀,身上的甲胄更是被染成了棕褐色,上面的血迹干了一层又一层,已经凝结成了血块,黏在甲胄的缝隙之间。
廖化的亲兵们舍命相随,组成一个锋矢阵型,拼命向西冲杀。
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刀卷刃了便夺敌之兵,甲胄扭曲了便硬抗伤害,鲜血染红了每一寸土地。而末尾的甲士们则是且战且退,用生命遮蔽着战友们的后背。
几乎在同一时间,习珍这里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
殷署亲自督率亲兵精锐压上,其中混编了大量弓弩手,专射左幕军铁甲士的面门、颈项和腿甲接缝处。
这些箭矢固然很少能造成致命伤害,却给左幕军铁甲士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举盾!护住头脸!”
习珍一边用钢刀挑开一支射向面门的弩箭,一边大吼。
但弩箭力道强劲,“哆”的一声,箭簇竟没有被彻底磕飞,而是撞在了的面甲上,距离他的面门仅仅只有寸许距离。
一名跟随他多年的族兵为了护主,用身体挡开一支冷箭,却被另一支弩箭射穿大腿动脉,鲜血如泉涌出,顷刻间便失去了行动能力,单膝跪地。
“将军,快走!”
那族兵朝着习珍大吼起来,转头想要
曹军采用缠斗之法,三五人一组,专门针对一人,或用铁锤震击,或用铁钩拉扯,一旦有左幕军士卒倒地,立刻便有数把兵器落下。
若是结阵对抗的话,左幕军自然怡然不惧对方,可眼下的左幕军却急于突围,根本不想也不愿意同曹军缠斗。
土台之上,刘封和徐庶、孙权等人将战局看得分明。
只见左翼廖化处烟尘滚滚,杀声震天,原本向前突出的阵型正在艰难地向西回缩,但速度极慢,仿佛陷入泥潭。
右翼习珍部更是危险,他们试图向北移动,却像是一叶扁舟行驶在惊涛骇浪之中,随时可能被曹军的浪潮吞没。
两支军马之间,是厚实的曹军本阵,根本无法互通声气,更别说相互支援了。
战至此时,廖化、习珍虽然还在极为缓慢的移动,可实际上已经被切断了与后方的联系,形同孤军了。而刘封提前派出的援军此时才刚刚走了一半,距离赶到前线尚需一盏茶的时间。
所幸这个时候,甘宁的援军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