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章 重要线索发现,推进案件侦办 (第1/2页)
“口唇左侧的表皮剥脱,鼻腔黏膜出血,结合肺组织点状出血、眼睑结膜出血,这些都是闷压口鼻导致机械性窒息的典型特征!”张林的语气带着一丝兴奋,“嫌疑人应该是用柔软的物体比如衣物、布料捂住死者口鼻,持续压迫导致其窒息死亡,这种方式不会在颈部留下明显痕迹,也能解释体表为何没有剧烈反抗伤——死者可能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袭击。”
小林恍然大悟,立即补充记录:“那现场提取的蓝色布料,会不会就是嫌疑人用来闷压口鼻的工具?布料上的暗红色污渍虽然不是血迹,但说不定是死者的唾液或分泌物?”
“有这个可能,后续让技术科对布料污渍进行分泌物检测。”张林点头认可,随后继续解剖,在死者的气管和支气管内发现了少量细小的蓝色纤维和泥沙颗粒,“气管内的蓝色纤维与体表创口提取的纤维一致,泥沙颗粒与现场土壤成分相同,这进一步证明死者是在案发现场被袭击的——嫌疑人用蓝色布料闷压口鼻致其窒息后,再用铁锹挖坑掩埋,过程中砖石和泥沙进入气管,蓝色纤维也随之残留。”
为了更精准地判断死亡时间,张林取下死者的胃壁组织和肝脏组织,放在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细胞自溶程度是判断死亡时间的重要补充依据。胃壁细胞自溶通常在死亡后4-6小时开始,肝脏细胞自溶在6-12小时开始,结合之前的尸僵、尸斑、腐败特征,再考虑拆迁现场低温环境对腐败的延缓作用,综合修正死亡时间为12天左右,也就是上周日前后。”
他又检查了死者的牙齿和骨骼,牙齿磨损程度中等,符合40-50岁男性的特征;骨骼无骨质疏松或异常病变,排除长期疾病史。“死者生前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死亡原因明确为机械性窒息闷压口鼻,死亡时间约12天前上周日前后,死前16小时未进食,体表损伤为非致命性抵抗伤,与现场发现的铁锹、蓝色布料存在关联。”张林总结道,将解剖结论逐条记录在报告中。
周三凌晨1点,解剖工作基本结束,张林和小林将解剖后的器官逐一放回尸体腹腔,开始缝合。小林一边协助缝合,一边梳理案情:“张老师,结合解剖发现和技术科的鉴定结果,嫌疑人的作案过程是不是可以还原成——上周日前后的深夜,嫌疑人与死者在棚户区空置小楼相遇,因某种原因发生冲突,嫌疑人用蓝色布料闷压死者口鼻致其窒息死亡,随后用铁锹在楼内挖坑掩埋,过程中死者反抗时被铁锹或砖石划伤手掌、头顶,蓝色纤维脱落留在创口和气管内;后来可能因拆迁施工临近,嫌疑人又将尸体转移至一楼墙体后,最终被铲车施工时意外发现?”
“这个还原基本符合所有线索。”张林缝合完最后一针,摘下防护面罩,脸上带着疲惫却坚定的神色,“现在需要进一步确认的是:蓝色布料的具体来源、铁锹的使用者,以及死者的身份——我们在死者衣物口袋里没有发现任何身份证明,只能通过DNA比对锁定身份。之前技术科从现场毛发提取到线粒体DNA,我们现在提取死者的DNA样本,送去与那组线粒体DNA比对,确认是否来自同一人,同时录入失踪人员数据库,尽快找到死者家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