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章 临时起意作案的判断 (第1/2页)
“我们调取了陈刚的送餐路线,发现他在晚上7点40分左右到达棚户区附近,之后手机信号就消失了——推测他就是在这个时间段,被嫌疑人诱骗至空置小楼杀害的。”
小周点击鼠标,切换到一张地图:“我们根据信号消失的范围,划定了陈刚最后活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棚户区的2栋、3栋和4栋周边,也就是案发现场所在的空置小楼附近。我们还排查了这一区域的临时居住人员,发现有10多名建筑工人和装修师傅在此租房,但大多在一周前因为拆迁搬离了,目前只找到3人,正在进一步询问。”
汇报结束后,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梳理着手中的线索,试图找到串联起所有疑点的关键。小杨率先发言:“我认为,目前所有线索都指向嫌疑人与陈刚的‘顾客关系’——陈刚最后一次送餐是给一个虚拟身份的顾客,且失踪前曾与一个找茬的顾客发生矛盾,这两个顾客很可能是同一个人。嫌疑人通过下单诱骗陈刚到偏僻的空置小楼,再因之前的矛盾或临时起意杀害陈刚,之后用铁锹掩埋尸体,并用蓝色布料作为作案工具。”
“我同意小杨的看法。”张林补充道,“从解剖结果来看,嫌疑人是临时起意作案,而矛盾冲突的根源很可能就是之前的送餐纠纷。而且嫌疑人对棚户区环境熟悉,还可能从事建筑、装修相关工作,这些特征都与‘住在棚户区的体力劳动者’高度吻合。接下来应该重点排查陈刚失踪前接触过的顾客,尤其是那个找茬的顾客,以及棚户区周边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
小王则提出了具体的侦查建议:“我们可以扩大外卖订单的排查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陈刚接的单,还要排查城北棚户区周边近一个月内,用虚拟手机号下单、备注地址模糊的外卖订单,看看能不能找到与‘张伟’相关的线索;另外,我们可以重新走访棚户区搬离的建筑工人和装修师傅,通过他们的房东、工友找到联系方式,了解他们12天前的行踪。”
李明认真倾听着每个人的建议,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最终抬起头,语气坚定地说道:“综合各线线索,我决定,接下来的核心侦办主线,就是调查陈刚的人际关系,重点围绕‘顾客关系’展开。具体分三个方向推进:
第一,小周带队,继续深入排查陈刚的顾客群体。一方面,联合外卖平台技术部门,调取陈刚近三个月接的所有城北片区订单,尤其是备注模糊、用虚拟手机号下单的订单,逐一核实收货人的真实身份;另一方面,扩大走访范围,找到那个曾与陈刚发生矛盾的‘找茬顾客’,不管他是不是凶手,都能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嫌疑人的特征信息。同时,继续梳理陈刚的其他人际关系,排除家人、同事之外的潜在矛盾对象。
第二,小王负责,聚焦城北棚户区及周边的体力劳动者。一方面,尽快找到搬离的10多名建筑工人和装修师傅,核实他们12天前的行踪,重点排查是否有人穿着蓝色工装、42码劳保鞋,以及是否有铁锹、蓝色涤纶布料等物品;另一方面,围绕小卖部老板看到的‘蓝色工装男人’展开调查,调取棚户区及周边道路的监控,追踪其行踪,确认自行车的特征和去向,争取找到更多外貌细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