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投资部的分量 (第1/2页)
“先不提恒瑞医药的潜力有多大,我就好奇问一句,像这样一家已经在魔都证劵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你怎么收购他们的股份?”
罗阳看着宋琬道:“难道你想到二级市场里去收购?”
就是炒股炒成股东的那种,不过这里不是因为被套牢,而是主动想要投资。
“当然是先找他们的小股东聊一聊,看看能不能收一些股份。”
宋琬一本正经的回复道:“这样一来,我们在二级市场就不需要举牌了。”
股市有规定,二级市场上收购的持股比例一旦超过5%,就需要举牌公示,而且这种行为很可能会被企业当做恶意收购,留下不好的印象。
“就算这些都像你说的那么顺利,可是用于收购的资金至少需要二三十个亿,这笔钱不会又要从我的私人腰包里掏出来吧?”
说到这里的时候,罗阳已经微微有些咬牙切齿了。
“这倒不需要。”
宋琬展颜一笑,回复罗阳道:“罗总,咱们不还是有灰犀牛资本在的吗?”
她的这番回答,让罗阳一下子愣住了。
“一个多月之前,灰犀牛发售了第一只私募基金产品,总额高达1个亿米元,按照合同约定,这只基金产品的解封时间是10月底,届时惊人的成绩一定会惊艳到市场里众多投资人的眼睛”
宋琬侃侃而谈道:“到时候灰犀牛顺势推出新的基金产品,一定会受到市场众多投资者的青睐,百亿或许有点多,但是募集几十亿资金还是不难的。”
罗阳本来就有这种打算。
灰犀牛发售的下一只基金产品不再是短期产品,而是一只为期3~5年的长期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会进入米股,做长线投资。
这只产品给出的年化利率会高达12%~15%左右,基金产品每年到点的时候结算当年利息收益,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收益会在产品合约结束那边结算。
现在宋琬给出了新的思路。
投资恒瑞药业的钱完全可以用灰犀牛发售的私募基金产品来募集,将投资理财期限拉长到5年,每年给出12%~15%的收益,哪怕按照投资部预测的100%收益来计算,这笔投资在5年后也能有50%以上的收益。
当然,只要是投资就会有风险。
宋琬所说的一切都建立在恒瑞药业3~5年里市值翻番的前提下,如果一直不温不火的,这笔投资在5年里或许要亏掉十几个亿的利息。
这还是明面上的亏损,没有计算资金使用的成本。
全部加起来,损失有可能超过20个亿。
所以即便有了来钱的路子,罗阳也踌躇了起来。
倒不是说这家公司的未来前景一定不好,而是重生前的记忆里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因为罗阳还在思考中,会议室里一下子安静起来。
“这个宋琬,还真是会给我出难题啊”
罗阳心里暗暗想到:“现在的我,和有没有重生的关系不大,唯一知晓的信息就是大趋势,未来十年里,国内生物科技和医药类行业整体发展的不错,除此之外,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需要对下属汇报的信息进行判断,最后给出决策,是否支持这样一笔高达二三十个亿的投资项目.”
从来都游刃有余的他,突然感到了压力。
这份压力里,有投资数额超大的原因,毕竟二三十个亿的资金呢,在不计算期货市场额外收益的前提下,也相当于他现在全部身家的十分之一了,真要亏损了,虽然分散到了5年时间里,那也足够他肉疼的了。
犹豫和迟疑的原因更多来自于对未知的惶恐。
这是第一次,而且罗阳认为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或许以后的时间里,会有越来越多的这类事件发生,逼着他做出决策。
当然,也可以求稳。
靠着先知的信息,罗阳完全可以不去冒这个险,稳扎稳打的照着之前布局好的路子走下去,四五年之后,他的商业帝国就可以成型,一个千亿富翁肯定跑不掉。
但是十年以后呢?
更准确一点来说,十二年以后呢?
那时候的罗阳才三十出头,风华正茂,掌控着好几家千亿规模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每天都会有许多商业投资和合作协议需要他来做出决策。
没有了先知的底气,难道他就不做事了吗?
“吴永怀,你把恒瑞药业的投资建议方案重新再汇报一遍,从头开始。”
许久之后,罗阳抬起了头,先是吩咐了投资部三组组长任务,接着又对宋琬道:“我周三上午要去灰犀牛资本听取赵鹏程汇报工作,你和我一起过去,正好和他说一说发售私募基金产品的事情”
他这一开口,几乎就是倾向于同意投资这个项目了。
只是这次更为谨慎,需要更仔细的了解投资项目的信息,而且要先和灰犀牛那边沟通一下,了解这样一只基金产品是否能从市场上募集到二三十个亿的资金。
当所有条件都符合的时候,罗阳才会正式做出决策。
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这是一笔多达二三十个亿的投资,罗阳不可能仅凭着投资部一个小组的调研,加上宋琬的一些口头解释就匆忙做出决策。
放在其他公司里,这样一个大型投资项目,没有历经一两个月时间的反复思考,三五次会议激烈的商讨,详尽而细致的商业调查,根本不可能轻易下定投资的决心。
罗阳的一连串动作都被宋琬看在眼里。
说实话,三组上报了恒瑞医药的投资项目,在前几次内部讨论会上就差点被她枪毙掉。
宋琬心里很清楚,这个涉及医药类行业的项目和罗阳目前布局的产业完全没有关联,而且整个项目投资金额巨大,周期较长,风险也不小.
但她再三考虑,还是留下了这个项目,最后让三组拿到罗阳面前来汇报。
而现在的结果,正是她希望看到的。
宋琬对于投资部的上一次汇报会过程记忆犹新,所有上会的项目,不管是同意投资的,还是被否决掉的,罗阳都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出了决策。
这是不正常的,至少宋琬认为不正常。
她的爷爷、父亲,还有一众叔叔伯伯,都是做投资的,家族企业即便那么专业了,对于每一项决策都要反复研究,反复讨论,反复调查,很多细节甚至做到了极致的程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