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袁绍 (第1/2页)
袁绍出生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从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
袁绍的祖父是司徒袁汤,生母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婢女,生父不明。
袁绍是袁术之兄,身材魁梧,容貌威严,礼贤下士,所交之友都是海内名士,士人都纷纷归附他。
袁绍年轻时做过郎官,后被任命为濮阳长,而且做官已经有了清名,
政治前途一片光明,不久后,袁绍遇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
服完三年丧礼,袁绍回想感叹自己从小失去父亲,又为父亲服丧礼。前后共六年,服丧期满后,迁至洛阳居住。
袁绍有风度,容貌漂亮,对家人仁爱,注重名声。袁绍先人世代担任三公,宾客归附,加上袁绍降低身份倾心结交,所以士人全部抢着投奔他。
来的士人不论贵贱,在礼节上袁绍与他们对等,来拜访的宾客的各种车辆挤满了大街小巷。
皇帝身边的侍臣对他很反感。中常侍赵忠在禁中说:“袁本初安然而做抬高自己名声身价的事,喜欢养不怕死的人,不知道这小子究竟想干什么!”
袁绍的叔父太傅袁隗听到以后将袁绍叫来,拿赵忠的话训斥他,但袁绍始终不为所动。
中平元年(184年),当黄巾起义爆发,朝廷被迫大赦天下人,黄巾起义之后,大将军何进征召袁绍入朝,袁绍欣然前往,他想借大将军何进的势力实现他铲除宦官的目的。
后来袁绍被大将军何进召为属官,担任侍御史、虎贲中郎将。中平五年,朝廷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任命袁绍为佐军校尉。
中平五年(188年),东汉朝廷另组西园新军,置八校尉。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
但大权掌握在宦官、上军校尉蹇硕手中,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听从他的调度指挥。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病重,太子未立。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宦官与外戚何进的矛盾激化了。
汉灵帝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何皇后所生,名刘辩;另一个是王美人所生,名刘协。灵帝认为刘辩为人轻佻,缺乏威仪,想立刘协,但犹豫未决。
正在这时,灵帝病重,把刘协托付给蹇硕。蹇硕等宦官当然心领神会,最主要的是不愿意大权落入何进手中,因此借口韩遂作乱,提议请大将军领兵西上平叛。
在这个关键时刻,何进洞悉宦官的诡计,以青徐黄巾复起为辞,奏请遣袁绍东进徐兖,待袁绍兵还,自己再西击韩遂。
丙辰(十一日),灵帝于嘉德殿驾崩。蹇硕当时在皇宫中,想先杀何进,然后立刘协为皇帝。他派人去接何进要与他商议事情,何进即刻乘车前往。
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早有交谊,在迎接他时用眼神示意。
何进大惊,驰车抄近道跑回自己控制的军营,率军进驻各郡国在京城的官邸,声称有病,不再进宫。
灵帝驾崩之后,太后的兄长大将军何进和袁绍密谋要诛杀宫中的宦官,太后不同意他们的计划。何进就联络董卓让他带兵入京,想要以此来胁迫太后。
朝中的常侍、黄门等宦官听说后,到何进的府中请罪,说只要留住性命,其余任由大将军处置。当时袁绍劝说何进趁机在府中处决了这些宦官,劝说了好几次,但何进都没有同意。
他让袁绍派洛阳城中一些有智谋的军职官员,密切注意并检查宦官们的行动。又下令让袁绍的弟弟虎贲中郎将袁术选出二百名温和宽厚的士兵,到宫中取代原来那些手持兵器把守宫门的护卫。
中常侍段珪等人假传太后的命令,让何进入宫商议事情,趁机将他杀掉,宫中随之大乱。袁术率领虎贲军烧掉南宫嘉德殿的青琐门,想要以此逼迫段珪等人出来。
但这些宦官不仅没有出来,还劫持了少帝刘辩和他的弟弟陈留王刘协逃往黄河边的小平津渡口。洛阳城中,袁绍斩杀了宦官任命的司隶校尉许相,又下令士兵在宫中搜捕宦官,无论年龄大小,一律斩杀。
也有的人只是因为没有胡子像宦官而一同被杀,以至于有人要脱下衣服证明自己不是宦官才免除一死。宦官中也有些时常行善坚持操守的,也一同被杀,这些士兵的滥杀到了这种残酷的地步。
在这件事中被杀害的有两千多人。袁绍得知宦官们劫持少帝的消息,立刻出兵追赶,段珪等人最后被逼无奈,都投河自尽。少帝刘辩才得以返回宫中。
宦官们走投无路,挺而走险。他们借口离京前愿最后侍奉一次太后,又进了宫。在张让的指挥下,中常侍段珪等率领党徒数十人,等候何进入宫后,将何进斩杀于嘉德殿前。
何进部将听说何进被杀,领兵入宫,虎贲中郎将袁术攻打宫城,焚烧青琐门。张让等人遂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从复道仓皇外逃。
袁绍与叔父袁隗佯称奉诏,杀死宦官亲党许相、樊陵,然后列兵朱雀阙下,捕杀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宦官赵忠等人,又下令关闭宫门,严禁出入,指挥士兵搜索宫中的宦官,不论老幼皆斩尽杀绝,死者有二千多人,有些不长胡须的人也被当成宦官杀掉了。
少帝邵宁元年(公元189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汉献帝,自任太尉兼前将军,十月一又自任相国,总揽朝纲为一身,汉室已成董卓之汉室。
袁绍、袁术、曹操等人因反对董卓,于是逃出京师,联络各地方诸侯,准备起兵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袁绍终于在勃海起兵,他与堂弟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佃、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河内太守王匡、山阳太守袁遣、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等人同时起兵,部众有数万人,以讨伐董卓为名。
袁绍与王匡驻守河内,孔佃驻守颖川,韩馥驻守邺县,其他军队都驻守在酸枣,并相约结盟,名义上推袁绍为盟主。袁绍自称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