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万灵血珠与天垣九章玉授符印,得授《玄门丹鼎炼形秘典》 (第2/2页)
修行四要法地侣财,到了地仙界却是发现,更是如此。’
修成万法符体的修士,有财和无财,全然是两种法力神通表现,若是在凡间陆城定然凝聚神通九气归元掌,因为在凡间七阶符咒一共也没多少张,但在地仙界,七阶符咒虽然昂贵但有灵石还是买得到的。
这样万法符体再有增长道行之功,就远远超过九气归元掌了。
……
又过数年,一名年轻道人行至太清仙山脚下,仰首望去,只见三十三重天外天云雾缭绕,仙霞如练,九重仙山悬浮于苍穹之上,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卷。
山间灵禽飞舞,仙鹤长鸣,更有无数亭台楼阁隐现于云海之中,恍若传说当中的仙境。
“这便是太清仙山…”陆城深吸一口气,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浓郁灵气,比之黑山坊市何止浓郁百千倍。
他整了整衣冠,踏上了通往山门的白玉阶梯。
“来者何人?”经行未久,一道清冷的声音便自云端传来。
陆城停下脚步,拱手行礼:“弟子陆城,奉命回山叙职。”
他声音清朗,回荡在空旷的云海之间。
话音刚落,前方云雾突然分开,现出一条由青玉铺就的长阶,直通云霄深处。
道人前行拾级而上,每踏一步,脚下青玉便泛起涟漪般的灵光。
两侧云海中,不时有金色符文浮现,又转瞬消散——这是太清宗护山大阵的显化,若无真传弟子令牌,便是化神、返虚境界的修士擅闯也要被大阵碾为齑粉。
通过之后,便见有两名道子迎来,一男一女,男修清新俊爽,女修雅致脱俗,俱是神仙中人一般。
“青莲。”
“白鹤。”
“见过师兄。”
“这位师兄,刚刚失礼了,师兄这一辈中共有七位弟子名列真传,会在三日之后于玄真殿举办大典,还请师兄前往精舍休息三日。”
对于修仙之士来说,三日光阴,不过转瞬即过,陆城闻言自无不可,便跟随青莲、白鹤两名道子前往精舍调息打坐。
三日之后,平日里清净无为的太清山门仙境,逐渐热闹起来,居然有许多高修返回,共观此礼。
陆城沐浴更衣之后,跟随道子指引,行至长阶尽头,一座通体由玄玉打造的宏伟殿宇矗立眼前。
殿门高九丈,其上雕刻着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正中“玄真殿”三个古朴篆字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压。
“进来吧。”
殿内传来一个低沉浑厚的声音,似远似近,仿佛从九天之外传来,又似在耳畔低语。
陆城重新整了整衣冠、深长吸气,迈步而入。
殿内光线适中,有七十二盏青铜古灯悬浮半空,灯焰呈青白色,照得四壁上的壁画忽明忽暗。
那些壁画记载着太清宗历代祖师证道飞升的典故,笔法古朴,气韵生动。
走入这殿宇之内,其中已经有许多修士了,其中一些身上有着深渊如海、高远如天般的气质,有一些则如同凡间世俗之人,大殿尽头,已经有几名与陆城今日所着服饰相同的真传弟子静立等候,当然还有未至的,是从其它道路行来。
大殿尽处,还有一道身影背对殿门而立。
那人头髻上插着仙鹤玉簪,背项斜悬长剑,手持尘拂,长发如墨垂至腰间,自有一股令人窒息的威势弥漫开来,仿佛不属凡间。
“弟子拜见玄真子师伯。”
陆城上前恭敬行礼,额头渗出细密汗珠。
这位玄真子师伯虽未刻意释放威压,但那种历经无数杀伐磨砺出的锋芒,依旧让他感到如芒在背。
“黑山百年,重建坊市,为宗门挽回损失开创财源,你做得不错。”
玄真子缓缓转身,露出一张棱角分明的面孔。
他看上去约莫四十岁模样,剑眉星目,鼻若悬胆,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那是一双灰色的眼瞳,仿佛蕴藏着无尽杀伐。
这一眼望去,陆城只觉神魂震颤,体内元婴竟不由自主地显化而出,周身光明符印流转,方才定静稳住心神。
眼前这一位合体境界,已是接近此界巅峰的修士了。
“嗯,竟已修成万符法体。”
玄真子不见诧异,只是满意点头:“难怪能在黑山那等蛮荒险地立足百年。看来玉鼎师弟眼光是不错的,你确实有资格承我太清真传。”
在陆城与玄真子交谈的过程中,另外的几名真传也已逐一进入大殿。
而后,玄真子大袖一挥,二十一道流光自殿顶垂落,在七位真传弟子面前游走明灭。
其中自然就是太清宗七部真传大法,以及十四部支脉传承。
“陆城,本座愿传你《太清玄枢秘授光明符经》、天垣九章玉授符印,你可愿意。”
闻听此言,在场另外六名真传弟子都以极为艳羡的目光看向陆城。
哪怕同为真传,大部分真传弟子也是从十四部支脉传承开始学起,积功方能进修七大真传,除非是天资横溢之辈或为师门立下极大功勋:
很多时候倒也并非是宗门不舍得绝学功法传授,而是许多人的道行只有三四,先学支脉传承而渐积道行至七八,方可再修正法真传。否则难以入门,也是困顿岁月。
但其它人当然是艳羡陆城的,直学七大真传,说明道行已足,至少省去数百甚至是上千年苦功修持。
太清宗七部真传:
《太清紫薇道德经》——宗门根本大法,直指飞升;
《太清九转大乘诀》——道门秘法,玄门正宗;
《雌雄龙虎炼魔剑经》——杀伐无双,剑破万法;
《玄门丹鼎炼形秘典》——炼体修身,悟道通玄;
《混元一气妙诀》——调和阴阳,万法归元;
《太清玄枢秘授光明符经》——明心悟道,镇魔御符。
《周天星辰行气秘诀》——周天之变,化凡登仙;
这七部真传中,以《太清玄枢秘授光明符经》最容易获得,因为这部功法最难修炼,陆城能凭借流传出去的部分典籍,修成大光明符经、万符法体,得授此功也在情理之中。
“弟子,想学《玄门丹鼎炼形秘典》。”然而陆城一拜而下,说出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诧异的话来。
“善。”
可是,玄真子却似乎没有什么犹豫的颔首,居然应下此事。
他伸手一招,那部《玄门丹鼎炼形秘典》便自光柱当中飞出落入其掌中,随即又取出一方通体莹白的玉印。
“此乃天垣九章玉授符印,五阶顶阶法宝,为前人苦功所凝,与你所修《光明符经》相得益彰。”
玉印入手,陆城顿觉掌心一沉。细看之下,印身刻有九章天书,章章不同,或为云纹,或为星图,或为符箓,玄妙非常。
印纽则是一尊盘坐的道人形象,面目模糊,却自有一股超然物外的气度。
本命法宝原本当自行炼制,然而太清宗立派数万年,自然有高境修士应外劫而殒者,其中有人返回山门,在坐化之前散去法宝当中的本我印记,便可化为了宗门底蕴。
“多谢师伯赐宝。”
陆城正要行礼,却被玄真子抬手制止。
“一饮一啄皆是前定,你积功至此,宗门自然就要有所奖授,同样,来日你若做下恶孽,为害宗门,他日飞剑临头,也不容情。”
陆城闻言心中一凛,继而俯身施礼道:“弟子谨遵师长教诲。”
玄真子修炼万载,道心圆融,他的所做所行,自然有其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