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 疯了!整个燕京大学都疯了(求全订) (第2/2页)
燕大那边已经验证成功,效果是颠覆性的。
这意味着我们的‘748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工程’,很可能提前取得重大突破!
这样的天才,放在电影厂,是巨大的损失!我们必须把他调回来,放到最重要的科研岗位上去!”
吴老拿着那张轻飘飘的纸,却感觉有千钧重。
他作为文化线上的老人,太清楚程学民的价值了,《太极》的成功和后续的合作拍片计划,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关键一环。
而且程学民在海子里是立过军令状的,创汇试点工作刚刚铺开,《少林寺》即将开机,这个时候把核心人物抽走,岂不是前功尽弃?
“江主任,你的心情我理解。”吴老斟酌着词句,说道,“学民这孩子,确实让人惊喜不断。
但是,他在燕影厂的工作也非常重要。创汇任务是国家需要的,中外合拍也是打破文化壁垒的尝试,这些都离不开他。
况且,人是正规手续借调的,那边一摊子事……”
“老吴!”江领导打断他,语气严肃,“我知道文化工作重要。”
“但你要分清主次!创汇是‘术’,是解决一时之需!而核心技术是‘道’,是立足长远、决定国运的根本!
我们现在有机会在信息技术上实现跨越,这个机会千载难逢!
难道要为了几部电影,耽误了国家科技现代化的大局吗?”
两位老领导的争论僵持不下。
程学民就像一个突然被发现的超级富矿,文化线和科技线都意识到其无可估量的价值,都想要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
事情最终被摆到了更高层的案头。
几天后,程学民被一个电话紧急召进了海子。
在一间朴素的办公室里,他再次见到了那位熟悉的老领导,旁边坐着表情严肃的江领导和眉头微蹙的吴老,以及燕大周校长!
老领导没有绕圈子,直接拿起桌上那份关键的打印样张,目光锐利地看向程学民:
“学民同志,燕大徐卓群教授和周校长联名上报,说你在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上做出了突破性贡献。这份东西,真是你独立完成的?”
程学民站得笔直,坦然回答:“报告领导,思路和核心算法是我在香江期间构思的,手稿是我独立撰写。
但最终的验证和实现,是燕大徐老师他们项目组集体努力的成果。”
老领导点了点头,对他的坦诚表示满意,继续问道:“现在有两个选择。
一是你立刻回燕大,全身心投入这项科研工作,小江他们保证给你最好的条件和团队,争取最快速度出成果。
二是你继续留在燕影厂,完成你的创汇任务。
你自己怎么看?如果你回去,最快什么时候能看到你说的‘技术工业化’?”
这个问题极为关键,决定了天平的倾斜,吴老和江领导都紧紧盯着程学民。
程学民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摊牌的时候了。
他不能直接拒绝科研,那会显得不顾大局;也不能答应回去,那会打乱他的全盘计划。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清晰而冷静地回答,说道:“报告领导,首先,我认为徐教授和周校长可能过于乐观和急切了。
我提供的那份手稿,确实指出了一个可行的技术方向,但它更像是一张‘地图’,指明了路径。
而真正的‘开路’和‘架桥’,需要的是徐老师他们这样拥有深厚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的科研团队,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完善和调试工作。”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领导的反应,继续说道:“换句话说,目前燕大项目组已经掌握了关键原理,后续的科研攻关,有我没我,区别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大。
以徐老师团队的实力,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我相信,快则半年,慢则一年,一定能够拿出可以实际应用的成熟技术。
我回去,更多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相反!”程学民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坚定,“我在燕影厂的工作,正处在最关键的时刻。
《少林寺》是改开后第一部大规模与境外合作,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重点影片。
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文化自信的树立,和文化输出的效果。
我在海子里立过军令状,这个创汇试点项目,不仅是为了赚取外汇,更是探索一条中国电影,和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道路。
这条路的开拓,目前来看,似乎暂时还找不到比我更合适的人选。”
他抬起头,目光坦诚地看着老领导,表态说道:“所以,我个人恳请领导允许我继续留在燕影厂,完成《少林寺》的拍摄和创汇任务。
我可以向领导保证,我会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协助燕大项目组的研究,绝不影响国家科研进度。
待《少林寺》成功上映,创汇试点走上正轨,我一定听从组织安排,无论是要我回燕大,还是去其他岗位,绝无二话!”
程学民这番话,有理有据,既肯定了科研的重要性,又强调了自己当前工作的不可替代性。
同时表明了服从大局的态度,可谓滴水不漏。
老领导听完,沉吟了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他看了看一脸急切的江领导,又看了看明显松了口气的吴老,以及直接无语翻白眼的燕大老周。
最终,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好娃子。”老领导指了指程学民,语气带着几分调侃,说道,“你这算盘打得精啊!既不想耽误拍电影,还想在科学史上记上一笔。两头都让你占了?”
程学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领导,我只是觉得,文化建设和科技发展,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都至关重要。
我能在这两方面都尽一点绵薄之力,是时代给我的机会,也是我的荣幸。”
“哈哈哈!”老领导爽朗地笑了几声,拿起笔,在一份文件上签下了名字,说道:
“好吧!就依你!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同样重要,你这个先锋官不能临阵换将。《少林寺》的任务必须完成好!至于燕大那边……”
他看向江领导,说道:“小江你也听到了。学民同志保证不会耽误科研进度,我看,就让他先兼顾着。
等这部电影搞出个名堂,再谈他的去向问题。如何?”
江领导虽然心有不甘,但老领导已经拍板,而且程学民的话也确实在理,他只好叹了口气:
“好吧,既然老领导决定了,我们服从。不过学民同志,你可是立了军令状的,《少林寺》必须成功!
而且,燕大那边的技术攻关,你必须要负起责任,定期沟通指导!”
“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程学民立正,响亮地回答。
“你呀你呀,早知道我们燕大,就不该把你借调放出去的!”一切都这么说定了,周校长作为娘家人,又跟程学民私下说了不少话,最后只能摇头后悔着。
“老校长,我一直都会是燕大的人,这一点您放心一直不会变!”程学民也是悻悻的笑着回答说道。
就这样!
一场惊动了海子里的抢人大战,终于以程学民暂时留在燕影厂而告终。
当程学民走出那间办公室时,后背也惊出了一层细汗。
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衡,未来,随着他在文化和科技领域展现出更多的价值,这样的争夺恐怕还会上演。
……
求月票求全订,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