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2/2页)
纵观中国历史,无论是汉朝外戚宦官专权,南北朝九品中正,到前唐关陇世家和关东士族,再到前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无非都是皇帝和地主们在来回地争斗。
只是皇权一直是那个皇权,助手从外戚、宦官到勋贵,来回地换。
地主从门阀士族到世家豪强,再到官僚。
举孝廉,九品中正,再到科试,都是皇帝与地主们之间的斗争和妥协。
在大明,两者斗争形式演化成皇权与官僚,中央与地方之争。
朱翊钧总结过皇爷爷,以及前朝历代皇帝与官僚斗争的经验教训,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
那就是皇帝一旦亲自下场,跟官僚相斗搏杀,注定要两败俱伤。
皇爷爷嘉靖帝为什么会被人推崇为国朝权谋政治斗争第一人?
就是他喜欢当谜语人,极少亲自下场。
嘉靖朝大多数朝争,都是他扶植一派文臣跟另一派文臣相斗,
扶植张璁、夏言斗倒杨廷和。
扶植严嵩斗倒夏言。
利用徐阶钳制严嵩
朝中斗得天昏地暗,皇爷爷稳坐钓鱼台。
造成的结果就是皇爷爷的权柄,在列宗中名列前茅,仅次于二祖。
当然了,不能跟朕比,朕的权柄,也只有太祖皇帝能来碰下瓷。
海瑞为何对皇爷爷痛心疾首?
就是皇爷爷的权谋高超,拿到了极大的权柄,加上治政前期革除不少弊政,完全有能力让大明中兴。
不想到中期懈怠了,不想再为了大明而辛苦自己,完全放飞
自己完全可以把皇爷爷的权谋更进一步。
扶植一派官僚跟另一派官僚斗,还是落了下场。
因为他们毕竟是一个群体,根源基础几乎一致,虽然暂时有矛盾,可以加以利用,但是终归会合流。
届时利益一致,肯定会站在一起,把矛头对准自己。
要防范于未然。
自己直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入手,直接扶植代表新生产力和关系的新利益集团,对抗代表旧生产力和关系的旧利益集团。
直接把官僚集团,乃至士子集团分裂成新旧部分。
现在新党已经完全战胜了旧党,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大获全胜,可是新党内部开始分裂,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资政局、朝议局这个平台已经无法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必须创造出一个新的平台,再引入新的势力,比如从最开始自己一直暗中扶植的工农势力。
他们也是时代的弄潮儿,也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
等沈万象讲完,王用汲又补充了部分,时间过去了两个多小时,来到晚上六点左右。
朱翊钧留下沈万象和王用汲用晚膳,三人在分餐的晚膳中边吃边聊。
晚膳后,朱翊钧喝了一口化食茶,缓缓说。
“千鹤,明受,你们这次出使,必定会名垂青史。接下来一段时间,你们首要任务就是编著完成《西国志略》第一二三卷.”
第一卷已经定版,就等沈万象和王用汲两位作者审校。
第二卷写的是兑洲诸国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三卷是奥斯曼、波斯.
“重点是第二卷,一定要写好,写翔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兑洲诸国的政治经济经验教训,可以让我们借镜观形。分析利弊,加以借鉴。我们不仅要集思广益,还要博采众长。
大宪章、三级会议,还有它们衍生出来的‘私有财产和人身自由不可被随意侵犯’、‘一切权力均由法律约束’、‘政治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等原则,千鹤、明受,你们更要好好提一提,给大明读书人推开一扇新的窗户。
时代在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变,经济在不断地发展,我们的政治机制也要不断地改进,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成为障碍。”
沈万象和王用汲听明白了,皇上准备用自己编著的《西国志略》去炸庙堂这个大鱼塘。
尤其是第二卷,删减版已经引起巨大的争论,要是在皇上的支持下,把完整版发出来,会引起多大的波澜?
可这正是皇上所需要的。
皇上施政越来越稳重娴熟了。
任何新政推行前,都会进行舆论先导,或者叫预热。
《西国志略》第二卷完整版刊行后,大明朝野必定一场大争论。
但是正如皇上所言,真理越争越明。
皇上肯定会在暗中引导,争论一定会沿着他的指引慢慢发生变化,向他期望的方向倾斜,最后一锤定音。
沸沸扬扬中,朝野上下也经受一场思想大洗礼,为新一轮的政制改革做好铺垫。
沈万象和王用汲恭敬应道:“臣遵旨。”
杨金水从紫光阁告辞后,径直转到西安门。
门里值房里聚集着一群人,看到杨金水走过来,一位内侍上前,弯着腰笑道:“杨公公,你可算来了,大家都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