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搭建毡帐 (第2/2页)
庞北吃惊的看着甄挽月熟练的动作,她工作的速度,比男人都快。
庞北疑惑地打量着:“我说,这玩意看着好复杂,这个好像是篱笆一样的玩意,你们就是这么做的?”
甄挽月指着庞北说的“篱笆”,她笑着说道:“这叫哈纳!诺,你看那边的东西么?那些你眼中的棍子,就是乌尼。那是椽子,是专门支撑穹顶的东西。那边的,那是套脑。也就是天窗。乌尼要插在套脑的孔里面。”
庞北蹲下来仔细地扒拉一下看看后说道:“好神奇,这东西好像是比帐篷结实得多啊!”
“那当然,帐篷是临时的居所,毡帐可是能长期生活的居所。”
庞北就跟没见过世面似的,他看看这儿,看看那儿。
随后又缠着甄挽月问道:“那个啥,我能干点啥?”
甄挽月指着地上的绳子:“捆里围绳,里围绳的位置靠上,在哈纳第一排的网眼中间!”
“你看到没,哈纳是弯弯曲曲,好像是蛇形的,侧面看正捆在哈纳这些弯曲的凹处!”
甄挽月给庞北做了个演示,捆里围绳也是从西开始的。
西门框上钉有铁环,甄挽月将里围绳从铁环里穿出来,在靠它最近的第一个哈纳网眼交叉处,然后挽练牛块疙疡。
这种捆绳的方法,庞北自认为自己是没甄挽月那个手法。
那洁白的小手,也不知道怎么就有那么大的劲儿。
一下子就给绑好了,而且非常的结实!
庞北笨手笨脚的在一旁跟着帮忙,甄挽月伸出小手指着绳头说道:“哎呀,你笨死得了!是把长头拿上跟着哈纳转圈,然后从东门框穿进去!再拉回来,在哈纳头上的第一个网眼交叉点上挽住,而后调整哈纳的位置。喏,你看看!这不就好了么?”
没一会儿,甄挽月这边的哈纳就全部绑好了,接着就要上乌尼。
这乌尼需要有人举着套脑,接着就将椽子,也就是乌尼从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开始上两到三根的乌尼。
插入乌尼后固定了基本结构,就可以放下套脑,然后一根根的上乌尼。
把所有的乌尼都插入里面后,基本上毡帐的骨架就基本成型了。
不过,还要调节乌尼的长度和位置,还有就是重新捆紧里围绳。让整个骨架不至于散架。
在这些都结束了之后,就是上幪毡,覆盖套脑,也就是天窗部分。
然后是盖顶篷,将所有的乌尼都覆盖住,并用绳索固定好。
最后就是圈围毡,把整个哈纳都包裹进去
虽然建造的速度肯定是比帐篷慢不少,但实际上还是比盖房子快上不少的,这种三位一体的组合方式,毡帐一个个就这么快速地建起来。
为了顶住大风,还会用绳索从套脑拉伸固定在地面。地面贴着哈纳也有打木桩在地下的,就是为了加固毡帐。
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蒙古包。
这玩意抗风,还有一定的保暖性。
至少遮风挡雨是没有啥问题的。
庞北也是第一次弄这玩意,他这边弄完之后,其他的毡帐也都相继地立起来。
不过巴尔虎人还有个习俗,一旦立起营地,就会在周围选择弄起来一个敖包,一方面是期待长生天保佑,一方面是为了祭奠祖先。
庞北也没管这些事儿,敖包就需要石头堆叠。他们自己弄就是了,毕竟他们的政策就是尊重少数民族自己的风俗习惯。
知青们也在好奇,其中有人不解地问:“庞处长,这是不是搞封建迷信啊?”
庞北摇头,他笑着说道:“这是习俗,咱们过年还放鞭炮呢!不是么?咱们的政策就是只要尊重人家的信仰,不能干涉他们。”
“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