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信仰(下) (第2/2页)
哪怕是对于王公贵族而言,这一套同样有着积极意义。若是下辈子还想继续享受这般富贵荣华,那就也得多做善事,并且做得越多越好。要是积累的善事足够多,说不定就能成为天人,甚至被封为神灵。
不过嬴政没做的那么过分,没说捐钱给神就能彻底免除罪恶,只能多做好事才能抵消罪恶,而且一分的恶,要用十分的善去抵。
但也不是说捐钱没用,无论是捐钱做善事,还是捐钱给官府,亦或是捐钱给庙宇为神灵塑像供奉,也都能加福报,加功德。
这个捐钱主要是看心意,按比例,并不是按绝对数量。只是捐钱,不做善事,加的福报是不能完全抵消罪恶的。
还是要多做善事,好事。这最大的善就是忠君报国,为君为国!为君主,为大义,为苍生。
嬴政搞得这一套,还有一点就是为了封神做准备。
嬴政要把古之先贤全给封神了,并且都在五帝之下,各自都给上具体的神职。
免得后世有人为了限制皇权,又搞出什么‘圣教’。同样,封神也可收买人心。
嬴政做事一向最喜欢的就是完善,不只是搞出了体系,规矩更重要!
怎么祭拜诸神?各自什么规格?等级、规范、仪式、动作、场所、时间等仪轨尽皆齐全,是彻底掌握了一切最终解释权。
这套神道体系,简单包容,回应人类各项需求,有着普世性教义,再加上朝廷的高效组织,还有灵活适应,不怕推广不开。
这就是对文化的彻彻底底的改造升级,文化、信仰,各个阶层一把抓!
现在,就等新年祭天了。
等老演员配合!
秦始皇元年,新纪元祭祀天地。
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祭祀天地开始了。
这是新纪元,新世界,大秦始皇帝,天子嬴政,祭祀上天。
远比上一次祭天更加隆重。
文武百官、诸多显贵、包括十五以上皇子、诸多百姓,京畿周边贤老百姓,尽皆陪同。
渭水河畔波浪滔滔,九鼎之中烈焰熊熊,嬴政腰佩传国玉玺,手扶宝剑御极万方。
行过一系列庄重肃穆的祭祀之礼后,嬴政在万众瞩目下,高站祭天台,说出了皇帝第一次的祭天之言:
“皇天在上,秦始皇帝,小子政,昭告上帝:朕受命于天,秉承天命,克继大统,奄有四海。”
“昔者轩辕逐蚩尤,尧舜抚恤民,大禹治河水,文王演周易,武王定乾坤。”
“自周室衰微,诸侯纷争,战火燎原,生灵涂炭。朕承累世之基,上天庇佑,以仁德而御宇内,为德义而治天下。今,合韩、平赵、灭燕、破魏、并齐、融楚、降胡、安夷,终使六合再复一统,天下太平。非逞兵戈之威,实乃承天地之仁,为万世之太平。”
“今合秦之土,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币同制,法同规,度量衡齐整,四海同风,华夏气象一新。”
“朕嗣轩辕之苗裔,承颛顼之精魂,抚九域之黎元,绍三皇之绝业,此生所愿,唯有天下太平,亿万黎庶安居乐业。”
“皇天后土,日月昭昭,若朕不勤政爱民,天地可鉴其惰;山川煌煌,江河滔滔,若朕不崇德尚贤,鬼神当谴其辜!”
“朕既为天下主,当永保社稷安康,庇佑万民熙宁。愿皇天鉴察,赐大秦以洪福,祚运绵延,国祚恒昌。使边患永息,仓廪盈实,万民乐业,教化广布。”
“朕决当勤勉不怠,以法为纲,整饬吏治;以仁为纪,教化万民;以德为道,兴利除弊。”
“皇天在上厚土为证,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大秦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太平之基;朕亡,则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万世长存!”
嬴政说罢,将祭天大玉圭丢入渭水。
刹那间河水掀起惊涛骇浪,汹涌的水汽迅速弥漫,覆盖了两岸。
渭渊君嬴黧冲天而起,又一次出现在了世人面前。
这一次,所有人的脸上再也没有了惊惶之色,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荣幸和欣喜。
而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一次黑龙不止是先冲着祭天台上的嬴政拜了三拜,动作极为虔诚,随后又飞向祭天台下的百官。
他在空中盘旋了一圈后,缓缓落在站在第一排边上的念端面前,对着念端也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众人见状,纷纷面露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