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龙游观风 (第2/2页)
第二就是收买人心,天底下还没有老百姓不喜欢处理贪官污吏的。
第三,处理了以后该抄家就抄家,该流放就流放,该杀就杀,这又是一笔收入。随便干掉一个贪官,也顶得上盘剥一百户普通百姓啊。如果是更大的,那可能就抵得上一千户,一万户了,朝廷多笔钱,这也是好事啊。
第四,杀鸡儆猴,展示威严。别以为当官了就能随便为所欲为,影响统治,影响稳定,这种蠢货一个不留。
第五,如果查处的这人,并不是什么心腹人物,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那这空出来个位置就可以当即提拔人,可以收获一个自己人。
如果是自己人,那么这种严重破坏制定规矩的蠢货肃清了也好,如果不舍得或者不方便,那也好好教训一顿,可先贬到别处,日后再寻机提拔,
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悄悄处理,这样也可以大幅增强对方的忠心,使功不如使过嘛,怎么都不亏。
果然,直到出了函谷关,嬴政准备大开杀戒的屠刀也没有用上。
这让嬴政自己心里也悄悄出了口气,如果大本营现在都烂了,那这些年可真是太失败了。
若真是如此,接下来的重心就都不是放在发展上面了,而是要放在吏治整顿上面了。
队伍一路前行,直至洛阳,沿途所见也让嬴政颇为满意。洛阳作为中原腹地,归入大秦已久,如今一片安宁祥和。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生活富足,虽存在一些小问题,但都是小问题,好解决。
洛阳周室的旧宫也早就精心收拾妥当,所有人在洛阳暂且安顿下来,好好休整安歇一段时间,毕竟随行官员之中有许多都年纪大了,不能往死里折腾啊。
而嬴政也要视察洛阳京管道各部门的工作,此趟前来,他就是要挑出一些典型给宰了,以儆效尤。
他要让所有人知道,莫要以为天高皇帝远,皇帝的威严无处不在。天高是真的,但皇帝并不远。
黑龙早已潜入洛水,静静蛰伏。待处置完贪官污吏,安抚万民之时,黑龙便会现身,向百姓展示神龙风采,让他们知晓传言不虚。
洛阳京管道的工作,做的还是可以的,整体可圈可点。毕竟是中原腹地,什么也不缺,无论官吏还是百姓素质,都是较高的。入秦多年,也早就理顺了,政策的推广和发展都较为顺利,情况也是良好。
贪腐情况也不严重,毕竟帝国万象更新才两年多,烂的再快也不至于这么快,腐败滋生尚需时日,现在漏洞还没研究出来呢。
而且吕不韦也回来养老了,这个退休的擎天白玉柱在这儿镇着,也没人敢太过分。
但是如果说没有贪官污吏、恶豪劣绅,那肯定也是不可能的,只是没有太过分的罢了。
还是社会氛围啊,现在帝国整体氛围就是积极向上,努力发展,嬴政又是一向倡导仁义,上行下效,官员与豪强即便不愿遵循,也不敢公然违抗。
淫虐百姓这种事,无论官员还是豪强都是不敢做的,那不是打陛下的脸吗?
毕竟皇帝既然讲仁义,那就意味着最讨厌不仁义的人。那些不仁义的人,会有什么下场是可想而知的。
最多也就是想办法捞点钱,好好享受享受。
像这种,只要不过分的,并且知道皇帝出巡以后开始收敛的,嬴政也都睁只眼闭只眼。
不能拿对圣人的标准对待官员,那是不现实的事情。只要没有怨声载道,民怨沸腾,就不宜轻易杀官。
恶豪劣绅除外,这种随便杀,最好多杀点,杀得越多当地越安稳,统治越稳固。
对于当地吏治,那些犯事的,嬴政也依次考校了诸多皇子,让他们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意见。
老大扶苏秉行中庸之道,简单说该杀杀,该贬贬,慎杀轻杀。
老二子笃就憨笑着一句话,依大秦律法处理。
老三天明和他二哥说的一样。
老四豫德建议慎杀少杀,行仁恕之道,可以多流放东南或河西,那些地方缺人。
还有老六志吉,这个母亲是羌族美人的儿子。他耍小聪明,说的是行仁义之道,不杀,天子巡游天下,乃是大德大善,大喜大庆之事,杀人不祥,贬官流放即可。
反而是大有,一反常态,就斩钉截铁一个字,杀!依大秦律法,再罪加三等杀。天子巡游尚不知收敛被抓,平日里还不知会有何等猖獗残虐百姓,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