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复山河 > 第三百九十章、老奸巨猾

第三百九十章、老奸巨猾

第三百九十章、老奸巨猾 (第1/2页)

“首辅的提议,诸位爱卿可有想法?”
  
  永宁帝神色恍惚的问道。
  
  “参照云南旧例,在勋贵中挑选一员大将镇守边疆,以减轻朝廷的财政支出”。
  
  这份提案,首辅事先可没有和他通过气。
  
  昨天大家沟通的,也只是压制江南系官员,把钱从地方上收回来。
  
  现在不赶紧落实,等到总督换了人,未来再想操作就难了。
  
  没有军队压制,江南士绅可不会乖乖听话。
  
  唯有先把事情做实,形成了制度,后续才能延续下去。
  
  从结果上来看,万俊辉这位首辅无疑是合格的。
  
  携大势压制住了江南系的官员,没有让他这个皇帝亲自上阵冲锋。
  
  不过后面的提议,永宁帝就迟疑了。
  
  设立都护府,册封勋贵镇守安南,确实省钱疗法。
  
  面子里子都有了,交趾布政司在程序上也恢复了,只是条件不成熟暂时没有落实。
  
  在史书上,可以堂而皇之的记录永宁朝收复交趾布政司,建立安南都护府管理南疆。
  
  等过上一些年,地方局势稳定了,当地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再恢复府县制度大虞又增加了一个省。
  
  可直觉告诉他,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搞不清楚状况,索性就把问题抛给群臣,看大家的反应。
  
  “陛下,此事不妥。”
  
  “交趾脱离我朝上百年,当地早就蛮夷化。
  
  安南国的历史,更是传承了数百年,期间经历了五代十国和宋元。
  
  期间虽然有王权更替,可一直都是独立政权,足以证明他们不服王化。
  
  想要治理好当地,绝不是简单的册封勋贵镇守就行了,还必须投入大量的军力,以镇压四方不服。”
  
  武乡侯当即反对道。
  
  首辅的提议太过明显,有资格镇守安南的,勋贵系中就那么几位。
  
  无论是哪一位留在地方上,对勋贵集团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
  
  按照以往的惯例,内阁成员通常保持在三到五人,极端情况下才会增减。
  
  勋贵系四大巨头回朝,正好和他们形成平衡。
  
  多的不敢保证,最少一二十年内,能够和文官集团抗衡。
  
  在这期间获得的政治资源,各家都能够吃饱。
  
  如果运气好的话,下一代领军人物也有不俗的政治手段,那么就会形成政治惯性。
  
  “侯爷,此言差矣!”
  
  “设立都护府,册封勋贵将领镇守安南,不等于朝廷就不投入军力。
  
  主要是相较于常规省份,世袭的镇守将领拥有更大的权限,能够更灵活的处理地方事务。
  
  就比如说现在,交趾缺乏地方官员,上报朝廷等吏部选人,一年半载都不一定能够完成。
  
  如果有足够自主权,地方上直接任命即可。
  
  倘若地方发生变故,镇守勋贵也能自主决定出兵,而不是上报兵部和都督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昔日大唐就是在收复安南之后,在地方上长期纠缠,才被活活拖垮的。
  
  同样的错误,我大虞不能再犯。
  
  相较于大唐,我们有现成的案例。
  
  我朝太祖皇帝雄才伟略,在处理云南事务时,就开创性的采取了册封勋贵镇守地方。
  
  数十年后,云南得以大治,为我大虞增加一省。
  
  哪怕过去了两百多年,当地依然我大虞最安稳的省份。”
  
  谷嘉熙笑着回应道。
  
  论起耍嘴皮子,十名勋贵也干不过一名文官。
  
  不同于靠血脉世袭的勋贵,能够站在朝堂上的文官,都是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
  
  尤其是一众阁臣,不仅都是诡辩高手,一个个还博古通今。
  
  同他们进行争辩,各种历史典故,那是信手拈来。
  
  哪怕没理,凭借渊博的知识,也能说出花来。
  
  稍有不慎,就掉进人家挖的坑中,而不自知。
  
  “谷阁老言重了!”
  
  “大唐覆灭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把责任归结到安南身上,未免有些牵强。
  
  在征讨安南之前,唐王朝的皇都就沦陷了多次,江山社稷早就摇摇欲坠。
  
  相比之下,我大虞朝就不一样了。
  
  陛下雄才伟略,朝堂上贤臣猛将层出不穷,岂会畏惧一小小的安南。
  
  等蜀地战事平息,朝廷的财政就会从赤字转向盈余,完全有能力重建交趾布政司!”
  
  镇东侯的接话,一下子引爆了朝堂。
  
  哪怕反应最迟钝的官员,经过这么一折腾,此时也明白了过来。
  
  看似是治理安南的方案之争,实则是文武之争。
  
  首辅先发制人,抢在勋贵系巨头回朝前,准备先把其中一位踢出局。
  
  自认为洞悉了本质,一众文官纷纷跟风下场。
  
  转瞬的功夫,朝堂上就吵作一团,各种唾沫星子乱飞,就差上演全武行。
  
  “肃静!”
  
  “看看你们一个个的像什么样?”
  
  “当自己是街头卖艺的,要比吆喝的声音大?”
  
  “今天先到这里,首辅留下,其余人都退下吧!”
  
  永宁帝当即爆发道。
  
  对皇帝来说,手下一团和气是灾难,可整天斗个不停一样是问题。
  
  大虞朝的党争本来就激烈,因为利益的缘故,朝堂上大小派系经常混战。
  
  不过那些文官内斗,都属于小儿科级别。
  
  文武之争,才是最要命的。
  
  稍有不慎,就会动摇国本。
  
  对擅自挑起冲突的首辅,此刻他是怎么看,都怎么不顺眼。
  
  ……
  
  “陛下,留下臣在最后,不知所为何事?”
  
  群臣退下之后,万俊辉故作疑惑的问道。
  
  “哼!”
  
  “首辅,这是欺朕无知么?”
  
  永宁帝冷漠的质问道。
  
  点燃战火容易,平息战火难。
  
  文武之争一旦开启,后续局势会走向何方,谁也说不清楚。
  
  文官集团影响力更大,在地方上有广泛群臣基础,可勋贵们也不是吃素的。
  
  常规的斗争不是对手,架不住人家手中有兵,逼急了能掀翻桌子。
  
  一般这种情况下,文官集团会拉拢九边将门,对勋贵集团形成制衡。
  
  然而这种制衡,多是威慑性的,不具备实际意义。
  
  总不能为了打击对手,就调集军队干一架。
  
  调外兵入京,就算内阁敢下令,他这个皇帝也不会允许。
  
  勋贵们最少是忠于皇帝的,就算闹腾也是和文官争话语权,又不是和他这皇帝争。
  
  换成辽东那帮家伙,谁知道里面会不会出一个“大虞版的董卓”。
  
  “陛下,您这是误会微臣了。”
  
  “哪里有什么文武之争,这就是单纯的政务分歧。”
  
  “臣在此时提出这份建议,也是为了江山社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