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复山河 > 第四百零六章、调兵遣将

第四百零六章、调兵遣将

第四百零六章、调兵遣将 (第2/2页)

按照最初的计划,退役制度应该在明年提出,然后逐步在军中推广。
  
  事实上,在维护地方稳定上,军管制度是最高效的手段。
  
  不过军队始终都是军队,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民生上。
  
  自从采取分地措施后,安南百姓都变成了大虞百姓。
  
  加上前面的打击士绅措施,帮当地百姓完成了物理清账,让他们弯了一辈子的腰直了起来。
  
  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以往那些隐藏在民间的反虞力量,纷纷暴露出来。
  
  经过一系列的打击之后,原本忠于安南王的力量被清空,地方治安大为好转。
  
  现在已经具备了,让地方恢复正常的条件。
  
  “侯爷,地方治理是文官的活儿。
  
  让军官转业到地方任职也就罢了,士兵也安排到地方上,怕是容易出乱子。”
  
  兰林杰委婉的提醒道。
  
  活了这么多年,他都没见过这种操作,就连史书上也找不到先例。
  
  如此超出认知的改革,他着实无法判断前景如何。
  
  “放心好了,不会出乱子的。
  
  军中最讲究的就是秩序,他们或许不是合格的施政者,却是合格的执行者。
  
  只要能够执行都护府的命令,确保地方上的稳定,本侯就满足了。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治理地方,那些都是理想状态。
  
  我大虞朝那么多官员,个个都饱读诗书,还不是把地方治理的一团糟!”
  
  李牧不屑的说道。
  
  如果让这些转业军人发展地方经济,那大概率会搞的一团糟。
  
  可单纯只让他们维护地方秩序,传达都护府的政令,那就不一样了。
  
  思维机械不要紧,不知变通也没关系,李牧要的是执行力。
  
  ……
  
  养心殿。
  
  “河南巡抚传来急报,叛军围困了开封府。
  
  诸位爱卿,可有见解?”
  
  永宁帝一脸疲惫的询问道。
  
  赈灾的钦差还没出京,地方上又出事了。
  
  灾民和叛军搅合到了一起,在河南攻城略地,直接打到了开封城下。
  
  “陛下,臣这位赈灾钦差,怕是要变成平叛钦差了。
  
  叛军能兵围开封,显然是大势已成,光靠河南官军无法收拾烂摊子。
  
  原来在山西围剿叛军的各路官军,也纷纷损失惨重。
  
  整个北方除九边之外的军事力量,全部遭到重创。
  
  考虑到北虏随时可能入寇,现在唯有从江南总督和闽浙总督麾下抽调部队,组织围剿大军入河南平叛。”
  
  谷嘉熙自嘲道。
  
  人都没动身,就先背上了赈灾不利的锅。
  
  赈灾钦差变平叛钦差,这绝不是什么夸奖的词。
  
  沾上了这个污点,未来史书上他的历史评价,直接下降一个档次。
  
  喊冤没有意义,既然到了位置上,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谷阁老,想要从两地调兵也不容易。
  
  舞阳侯上奏,南直隶的受灾人数已过百万。
  
  为了维护地方稳定,已经调集了三镇兵马进入灾区。
  
  江南总督治下,一共就五镇兵马。
  
  白莲教叛军刚被剿灭,地方上还有残余力量,大军不可倾巢而出。
  
  最多抽调一镇兵马过来帮忙,闽浙总督那边倒是可以抽调两到三镇兵马参战。
  
  看似兵力充沛,实际上这次情况不同寻常。
  
  大军在发起围剿的同时,还要承担赈灾重任。
  
  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时的河南大地,用粮食比用军队更能瓦解叛军。
  
  为了确保叛军不向山东、陕西、山西扩散,上述地区也要派兵驻守。”
  
  武乡侯的话音落地,大殿内的气氛一下子凝重了起来。
  
  大虞朝的军队,居然又一次不够用了。
  
  这让此前嚷嚷着裁军的一众大员,很是尴尬。
  
  幸好朝廷没批准裁军,不然面对现在的困境,就只能抓瞎了。
  
  “从京营中抽调四镇,分别进驻山东和山西,以遏制叛军向两地流窜。
  
  至于陕西那边,只要扼守好潼关,想来不会出大问题。”
  
  兵部尚书罗泽风当即给出了方案。
  
  只不过这一次,群臣都犹豫了。
  
  京营的力量,早就不复巅峰时期。
  
  上一次北虏入侵,给京营造成的损失,至今都没有恢复过来。
  
  倒不是勋贵系不重视京营,主要是事有轻重缓急。
  
  朝廷的财政,优先支持九边,南方平叛的经费都是自筹。
  
  连带着京营的拨款,也受到了影响。
  
  一直到战争结束,朝廷财政好转,京营重建工作才提上日程。
  
  偏偏勋贵系几位大佬都不在,剩下人威望不够。
  
  在具体执行上,内部经常扯皮,进度非常缓慢。
  
  现在只能说恢复了人数,至于战斗力几何,谁也说不清楚。
  
  在北虏随时可能入寇的当下,一下子抽调四镇兵马离开,京师的防务怎么保障。
  
  有了上一次的前车之鉴,可没有人敢打包票说——北虏打不进来。
  
  同以往一样,遇上棘手的难题,大家总是习惯性的抛给皇帝。
  
  “如果诸位爱卿没有不同意见的话,那么就这么办吧!”
  
  永宁帝想了想说道。
  
  相比群臣,他是最乐观的。
  
  倒不是心态强大,主要是下面的人喜欢报喜不报忧。
  
  在永宁帝眼中,帝国现在的局势总体向好,河南叛军只是皮癣之患,翻不起大浪来。
  
  长城防线早就修复完成,足以把北虏挡在长城之外。
  
  上一次北虏打进来只是意外,现在边军做好了准备,敌人过来只会撞的头破血流。
  
  可在有识之士眼中,情况却是截然相反。
  
  防线看似修复了,可那只是下面人上报的,具体情况谁也不清楚。
  
  要知道在防线修复过程中,户部的拨款不光打了折扣,拨款也不及时。
  
  在这种背景下,前线的官员能按时修复防线,要么才华横溢,要么就是豆腐渣工程。
  
  倒不是这些不知后果的严重性,恰恰相反正是他们太清楚后果,才会选择搞豆腐渣工程。
  
  朝廷限期修复防线,完不成任务是要获罪的。
  
  上面克扣经费,那是系统性的贪腐。
  
  掀开盖子,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左右都要倒霉,不如干脆赌一把。
  
  防线那么长,只要北虏不从自己负责的区域突破,那么这一关就算过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