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趁乱扩张 (第1/2页)
徐府。
“老爷,勤王大军已经开拔,从方向上看是向着昌平州去的。”
听到这个消息,徐文岳沉默了。
打发走了舞阳侯,文官集团看似获得胜利,实际上却是隐患深埋。
不光恶了皇帝,也把帝国置于危险境地。
这是一场豪赌。
为了团体的利益,把大虞朝送上了赌桌。
“替我书信一封给舞阳侯,让他当心北虏半路偷袭。”
半晌之后,徐文岳缓缓说道。
现在这种时候,他能够做的不多。
只希望舞阳侯能够名副其实,在战场上大败敌军。
“阁老,您和舞阳侯的身份,都非比寻常。
私下联系,可是官场大忌啊!”
云师爷急忙劝说道。
在大虞朝,文武勾结,一直都是禁忌。
如果在兵部任职,同军中将领有联系,还能说是工作。
当朝阁老派人去联络统兵将帅,一旦被人发现,朝堂上少不了一场风波。
徐文岳看似位高权重,实际上的处境并不好。
上面的皇帝看他不爽,下面的清流小弟也各有算盘,不受他的控制。
明面上在一众阁臣中排第一,论起手中的实权来,反而成了垫底的存在。
权力可以来自上面,也可以来自下面,唯独不能在中间架着。
无论搞定上面,还是搞定下面,首辅的位置都会落在他头上。
偏偏徐文岳现在,就被架在了中间不上不下。
拿不到首辅的位置,他就没办法,按照自己的理念施政。
想要做点什么,都处处受制。
“无妨!”
“债多了不压身,反正阁老位置干的也没劲,大不了提前致仕回家。
现在老夫只是凭本心行事,就算被人发现了,我也问心无愧!”
徐文岳一脸淡定的说道。
无欲故无求。
当他对首辅位置丧失兴趣,行事风格就没必要那么谨慎。
就算被人抓到小辫子,带来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现在局势危急,皇帝不可能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把他这位辅政大臣罢免。
清流系还需要他充当门面招牌,扩大派系的影响力,不可能把他放弃。
……
鞑靼军营。
“大单于,鱼儿已经入网,我们是不是可以收网啦?”
额尔德兴致勃勃的提议道。
留着昌平不打,就是为了引诱虞朝援兵。
为了布下这场局,他们甚至放弃了进攻京师的计划。
“鱼儿是来了,可惜不是我们想要的!
看来虞朝皇帝对辽东镇的控制,确实是不行了。
等了他们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过来。”
呼格吉勒单于一脸失望的说道。
在昌平州下饵,他们想钓的是辽东镇,这支大虞最精锐的骑兵军团。
舞阳侯所部虽然同样是虞军精锐,但终归只是步兵。
对鞑靼一族来说,虞朝对他们威胁最大的,始终都是骑兵军团。
只要吃掉了辽东骑兵,往后的战争主导权,就全部到了他们手中。
往后南下劫掠,再也不需要担心,有人去掏他们的老窝。
“大单于,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能够把舞阳侯所部引过来,我们就没白忙活。
歼灭掉这支虞军精锐,势必能够震慑虞朝人其他勤王大军。
到时候虞朝皇帝,再想组织反攻,就再也没有可能了。”
萨日娜笑呵呵的说道。
舞阳侯对大虞朝的意义,不光是军中的地位,还是连接勋贵系和皇帝的信任纽带。
干掉了舞阳侯,大虞朝脆弱的内部平衡,就被打破了。
有了前车之鉴,后续的勤王大军为了自保,必定会抵触朝廷的命令。
在这种背景下,勋贵系几位大佬势必会被推到风头浪尖。
不需要他们出手,以虞人擅长内斗的习惯,也会导致勋贵系和皇帝的关系恶化。
以往被压制的文武矛盾,也会在这一刻被点燃。
就算各方为了顾全大局,暂时强压着不撕破脸,后续双方也会发生冲突。
本来大虞朝的内部矛盾,就积攒了一大堆。
再这么刺激一下,搞不好就自己玩死了自己。
“你说的不错,能够吃掉舞阳侯所部,我们也是血赚。
鬼方的部队,应该到了位置上吧?”
呼格吉勒想了想问道。
打击虞朝是他们的国策,削弱盟友鬼方,同样是他们的国策。
现在有机会把两家一起削弱,他自然不会客气。
“十二万鬼方骑兵全部抵达了指定位置,只等单于您一声令下,他们就可以投入到战斗中。”
萨日娜神色复杂的回答道。
相较于鞑靼一族,鬼方的家底,要雄厚的多。
轻松就能拉出十几万骑兵,尽管这些骑兵接受的训练不多,许多人在大战爆发前还是牧民。
这种动员潜力,还是让他忧心。
外界都认为,鞑靼一族的死敌是大虞。
只有他们这些高层知道,鞑靼王庭眼中最大的敌人,一直都是同为游牧民族的鬼方。
两次入侵虞朝,他们都带着大量鬼方骑兵参战。
明面上是对他们的重视,实际上就是防着盟友一手,避免在关键时刻,这些家伙突然偷家。
“我记得前些日子,他们还抱怨,战利品分配不公。
现在本单于给他们一个机会,只要能够独自吃掉舞阳侯所部,往后的战利品分配他们就可以多拿两成。”
呼格吉勒冷笑着说道。
上一次济南吃了亏,他就意识到舞阳侯不好惹。
尽管人家现在只带过来了三镇之兵,参与行动的鬼方军队是其数倍,想吃下敌人也不容易。
倘若轻敌冒进,搞不好还会吃大亏。
不过作为盟友,呼格吉勒却没有提醒的意思。
鬼方损失越大,鞑靼一族在草原上的地位就越稳。
两个敌人自相残杀,无论谁获得胜利,最大的赢家都是他们这个渔翁。
……
汉水侯府。
“侯爷,朝廷传来公文,陛下给都护府首府赐名为‘永安’!”
兰林杰略显激动的汇报道。
单纯看“永安”,似乎平平无奇。
类似的地名,国内也不造少数。
可皇帝的年号是“永宁”,两者联系在一起,要表达的政治意义就不一般了。
“嗯!”
“按照陛下的意思,改升龙府为永安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