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沙漠里的夜晚哭声 (第1/2页)
春季的细雨覆盖了车师前部国的交河城,三年前得到汉家天子册封的车师王,躺在宫殿羊毛地毯上,静静地看着雨滴飘落。
短促胡须又浓密的脸,流露出矛盾而后悔的微妙神色,原本是他最喜欢的雨季,此刻也难令他开心。
年约四旬的车师国王悔恨地抓挠一把头发,捶打了地毯,坐直身长吁短叹。
西域诸国在大汉撤离西域后,便逐渐向北边的鲜卑人靠拢,又害怕汉人每隔数十年,杀回来一次,挑出小国来杀鸡儆猴,现在各国王都学聪明,有了不成文的约定,那则是事鲜卑不绝汉,事汉也不绝鲜卑。
反正两家绝不能往死里得罪,也得罪不起。
特别是他们这些靠近东边的国家,夹在鲜卑与大汉之间,更让人首鼠两端。
车师国为何分前部、后部,还不是拜汉将赵破奴所赐,楼兰国为何会改名鄯善,不就是汉使傅介子刺楼兰国王,还更其国名,接着屯军于伊循城。
他们车师前部把国都迁移到交河,不就想躲避汉军锋芒的无奈之举吗?
结果大汉又打通了从敦煌出发的伊吾道,可以管控天山底下的所有诸国,直接靠近交河城屯军。
如同鄯善一样,在他们脖颈抵了一把锋利的刀刃。
诸国成了对抗北匈奴的牢城,而匈奴败退后又来了鲜卑,鲜卑来了没多久,汉家又撤走回敦煌。
要不是鲜卑人不知抽哪门子风,要去攻打大宛,想让乌孙提供粮草,迟迟没有谈妥,却停留在他们车师国附近,掠夺他们的粮草与铁器,让临近诸国苦不堪言,否则也不会想请大汉重新返回西域。
而眼下鲜卑不知是何缘故,突然向东撤走,又听闻大臣阿赖那氏传来“好消息”大汉将要派遣使者前来西域,打算在西域重设都护府,保护诸国不再遭受鲜卑凌辱,还能维护商道安全。
听见这一讯息的车师王瞬间眼前发黑,鲜卑撤走,也希望汉军永远别来。
就算来了,屯驻在敦煌郡最好,不要再往西边来,大汉给予诸国王的心理创伤,并不比曾经的匈奴低,数百汉军骑兵就能击灭一国,斩杀国王,悬其头颅。
此刻不仅车师王心烦意燥,宫殿另一旁在讨论的大臣们也是愁眉苦脸,忧形于色不知如何是好。
“或许汉使未必会来的如此快,而且大汉屯军不一定会选择我车师国,鄯善国先前不也请求汉室重设都护府,说不准汉家天子会同意其所求,驻军于伊循。”
有一皮肤略白,鼻梁高挺的大臣,轻微皱着眉头,开口试探说道。
其余大臣闻言忍不住点头,鄯善国被大汉调教多年,早就不敢轻易背离,稍微有异动,其国王恐将暴骨无全躯。
这么多反例摆在面前,鄯善王哪有胆量拒绝。
“据行商从敦煌回报,汉家犹如当年被大臣篡位,竟然险些衰亡,幸得新天子重新整顿天下,才让大汉恢复如初,想来数十年前汉军撤离西域,并非如他们所说:匈奴无力南下,故而撤军。而是大汉如重病缠身无法西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