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楚云飞:给委员长添堵,免得他将精力放在军事上(求订阅) (第2/2页)
他看到,县城门口的税卡,依旧有穿着地方保安团服饰的人在对为数不多的几个行商,进行着盘剥。
他也看到,城内那座青砖绿瓦的县政府大楼,修葺得远比周围所有的民房都要气派。
强烈的对比,无声地诉说着一切。
当晚,在县城招待所内,楚云飞一夜未眠。
他知道,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以他“军法副总监”的身份,他完全有权力,对这个县,乃至整个陕西的官场,进行一次彻查。
但他也清楚,陕西,并非山西。
这里的势力盘根错节,许多官员甚至都无需理会来自山城的命令。
他若在此地再举屠刀,无疑将会树立更多的政敌,让他未来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钧座。”
孙铭也看出了他的犹豫:“此事..或许我们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去缅甸打仗。
这些地方上的事情,错综复杂,我们若是陷进去,恐怕会耽误了大事。”
楚云飞看着窗外那轮清冷的月亮,沉默了良久。
他的脑海中,闪过的,是太原街头孩童们天真的笑脸,是阵地上那些年轻士兵临死前不甘的眼神,也是眼前这些陕西百姓,那麻木而绝望的目光。
“孙铭。”
楚云飞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无比坚定:“你说,我们打仗,是为了什么?”
孙铭一愣,下意识地回答:“咱们军人打仗自然是为了打跑小鬼子,为了保家卫国。”
“保家卫国..”
楚云飞重复着这四个字,眼中闪过一丝悲悯:“可若是国已不国,家已不家,百姓流离失所,如猪狗般任人宰割。”
“那我们打跑了日本人,又有什么意义?”
“这片土地上的疮痍,若是我们这些手握兵权的军人看到了,都选择视而不见。”
“那我们和那些只知争权夺利、鱼肉百姓的国贼,又有什么区别?”
孙铭重重点头:“钧座,您说的对。”
之所以这么多人愿意誓死追随楚云飞。
他转过身,对身旁的孙铭说道:“孙铭,拟电。”
“发山城,委员长亲启。”
“就说,学生云飞,南下途中,经行陕西。见关中沃土,千里荒芜;三秦父老,十室九空。沿途所见,民生之凋敝,百姓之困苦,远甚于山西,云南。
然,查之,本年陕西,无兵灾,亦无旱涝。
何以至此?其中缘由,令人忧心,不敢不报。
恳请委座明察,以安民心,以固国本。”
陕西未遭受大面积干旱尚且困苦到如此程度。
那遭遇大旱,且刚刚经历大战的河南,河北地区又当如何呢?
孙铭此时也是一脸的忧心:“钧座,我们此行恐怕风险颇高啊,连陕西地区的问题都是如此的严重,恐怕.”
楚云飞皱眉沉默:“你说的不错,恐怕有些困难。”
孙铭又问:“钧座,那咱们是直接前往五战区,还是留在陕西境内考察一番?”
“等山城方面回电吧.既然遇到了就不能不管,哪怕短时间内解决不了也要给委员长添添堵,给他找点事情做,免得他将精力放在军事上面,影响了暹罗方向的反攻作战。”
——
山城。
委员长官邸。
本因楚云飞的“识趣”而心情大好的常瑞元罕见的想要早睡一个晚上。
刚刚走向卧室就看到了迎面走来的张治中。
本想直接汇报情况的张治中见常瑞元想要休息,索性微笑点头示意,断了直接汇报的心思。
常瑞元微笑站定,出声询问道:“文白,有事的吧?”
张治中缓缓点头:“不是要紧事。”
“不是要紧事你不会找我汇报的,说吧。”
张治中笑了笑:“考虑到是云飞发过来的,索性便直接过来了。”
常瑞元接过了张治中从口袋之中拿出的电报,扫了一眼便皱起了眉头。
这份来自楚云飞的加密电报时,让他他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无兵灾,亦无旱涝。”
他反复咀嚼着这七个字,一股深深的寒意,从心底升起。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八个字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在他以为稳固的大后方,腐败与失能,已经像毒瘤一样,在疯狂地侵蚀着这个国家的肌体。
前方,是楚云飞这样的将领,在为他开疆拓土,赢取胜利。
后方,却是无数这样的官僚和地方军阀,在为他挖掘坟墓,断送民心。
“好啊..孙尉如的治下居然出了这样的事情!”
常瑞元的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警惕与忧虑。
孙总司令在陕西的名声可不差,素来有贤名。
即便如此,治下还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究竟是因为连年征战,陕人出兵过多导致的经济凋敝。
还是因为其他原因造成的这一后果,短时间内恐怕不得而知。
但常瑞元清楚的知道,如果当地的官僚真的用心做事的话。
他不会这么晚的时间才知道这么个情况。
而且常瑞元第一时间想到。
作为抗战模范省之一的陕西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前线经常与日本人拉锯的省份恐怕情况就更为严重了。
“文白,国内形势似乎比之以往更加严峻了.”
张治中缓缓点头,一脸凝重:“李长官在夏季的时候曾汇报过,民间已是一片糜烂,人民连树皮草根都已经吃尽,甚至易子而食”
常瑞元重重的叹了口气。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省的问题。
薛岳也有过类似的报道,可除了39年是个丰收年之外。
40,41,乃至如今,多低有旱灾不说,灾民数量也在进一步的提升。
民众在短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摆脱饥饿的状态。
在供给前线官兵都困难的情况下。
救济署又要从什么地方去找寻救济粮,当地的地方又从哪里搞到粮食呢?
这封由他麾下最能征善战、也最令他忌惮和喜爱的楚云飞所发来的电报。
揭开的,是整个国民政府,那接连大胜的光鲜外表下,早已腐烂生疮的、最丑陋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