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 第602章 CBI与SOS的设立;史迪威的应对之策! (求订阅)

第602章 CBI与SOS的设立;史迪威的应对之策! (求订阅)

第602章 CBI与SOS的设立;史迪威的应对之策! (求订阅) (第1/2页)

电话,直接打到了山城,委员长官邸。
  
  接电话的,是侍从主任竺培基。
  
  当楚云飞询问起,为何军饷发放会如此困难。
  
  甚至连土木嫡系的十八军都出现了欠饷的情况时。
  
  电话那头的竺培基,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充满了无奈的叹息。
  
  然后,他沉默了许久,表示自己需要请示一下委员长。
  
  约莫半个小时之后。
  
  竺培基向楚云飞,道出了一个让他震惊不已的消息。
  
  常瑞元和史迪威,闹掰了!
  
  挂断电话,楚云飞的脸色,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后方的财政,会突然变得如此紧张。
  
  原来,是后院起火了。
  
  根据竺培基的说法,这场矛盾的爆发,并非一日之寒。
  
  其根源,就在于那个最敏感,也最核心的问题。
  
  远征军的指挥权。
  
  史迪威,这位性格如同颇为尖酸刻薄的美国将军。
  
  从他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就从未掩饰过他那勃勃的野心。
  
  楚云飞自然清楚,他之所以如此上蹿下跳,积极地支持中国抗战,为中国争取美援。
  
  其本质原因,并非是出于什么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
  
  而是,他想指挥整个远征军。
  
  一旦常瑞元点头同意移交指挥权。
  
  那么这三十余万人(名义上,实际上现存不足十五万)
  
  这支数十万人的装备了美械的强大军队,彻底纳入自己的麾下。
  
  成为他个人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笔功绩!
  
  他渴望,成为像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那样的“战区统帅”,指挥千军万马,在东方战场上,建功立业。
  
  然而。
  
  这,恰恰触碰了常瑞元,那根最敏感的逆鳞。
  
  军队是常瑞元的命根子。
  
  是他维系统治、平衡国内各派势力的最重要,也是惟一的工具。
  
  他可以接受美国人的援助,可以聘请美国人当顾问,甚至可以在战术层面,听取美国人的意见。
  
  但是想从他手里夺走对军队的最高指挥权?
  
  这是不能容忍的底线!
  
  更何况。
  
  在山城的视角看来。
  
  史迪威此人,虽然在练兵、后勤方面,确有其过人之处。
  
  也确确实实是一个中国通,然而史迪威压根没有指挥作战的经验。
  
  尤其是在大兵团作战指挥方面,根本就是一个毫无经验的外行人。
  
  让这样的人去指挥远征军。
  
  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于是,一个,是野心勃勃,想要大展拳脚的“外来和尚”。
  
  一个,是多疑猜忌,将兵权看得比自己性命还重的“绝对领袖”。
  
  两人之间。
  
  事实上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种子。
  
  而史迪威最无法忍受国民政府那低效、腐败的官僚体系。
  
  他提出的许多现代化、合理化的改革建议。
  
  总是会在各种“扯皮”、“推诿”和系统性的腐败中,被拖延,被架空,甚至被阳奉阴违。
  
  常瑞元的视角来看史迪威,一个知道民国现状却又颇为理想的“自大狂”
  
  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挫败和愤怒。
  
  “史迪威之短视与专横,险毁中国抗日前途。彼始终不明东方政治,乃西方干涉中国内政之最劣范例。”
  
  这,与他那建功立业的野心,完全不相匹配。
  
  而夹在这两个强势人物中间的杜聿明,则成了最可怜的“夹心饼干”。
  
  他一边,要对山城的命令,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违逆。
  
  另一边,又要想尽办法,去平衡和缓和,常瑞元与史迪威之间,那日益恶化的糟糕关系。
  
  这让他这个名义上的“远征军副总指挥”,当得是束手束脚,心力交瘁。
  
  双方之间的矛盾,楚云飞阅读过史迪威日记,也看过常瑞元的不少日记。
  
  也清楚的知道史迪威确实并非完全助华作战。
  
  但实际上这件事情和常瑞元并不冲突。
  
  简单而言,双方的性格缺陷在相处过程之中被无限放大。
  
  在胜利的时候,这种矛盾会被掩盖。
  
  而一旦不作战,这种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而一旦作战失败,双方势必会走向决裂。
  
  而现如今,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
  
  终于以一种最糟糕的方式,爆发了出来。
  
  因为在指挥权问题上的互不相让。
  
  史迪威,开始动用他手中,最致命的武器,来向常瑞元施压,即物资分配权。
  
  随着美军中印缅战区司令部(CBI)的正式设立。
  
  史迪威,这个名义上的“参谋长”。
  
  实际上,已经逐步地掌握了所有援华物资的最终分配权力。
  
  所有通过“滇缅公路”运抵仰光的物资。
  
  其接收、仓储与再分配,都由一个名叫“中印缅战区后勤司令部(SOS)”的机构,全权负责。
  
  而这个机构,不归国民政府管,不归军政部管。
  
  它是直属于史迪威的个人指挥体系!
  
  这就直接意味着中方已经完全无法插手美国援助的具体分配流程。
  
  史迪威拥有了“分配物资”的绝对权力。
  
  他可以随时以“前方战事需要”为由,截留、挪用,甚至停发,本该属于国内战场上军队物资。
  
  这彻底激怒了常瑞元。
  
  在他看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争权夺利”了。
  
  这是美国人,妄图通过控制民国的经济和军事命脉,来掌控甚至取代他这个最高领袖的赤裸裸的阴谋!
  
  双方的矛盾,彻底爆发。
  
  其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原定总额三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和后续的军事物资援助,都因为史迪威的从中作梗,而陷入了停滞和混乱的“分配发放”之中。
  
  后方稍微好转一丢丢的财政现状,瞬间就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这才导致了,连土木嫡系的第十八军,都出现了欠饷的窘境。
  
  ……
  
  听完这一切,楚云飞好久才回过神来。
  
  “我知道了竺主任,我尝试和史迪威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先把经济援助给到我们的手上。”
  
  “楚长官,这件事情您可要多费心了。”
  
  挂断了电话,楚云飞揉了揉太阳穴。
  
  这件事情完全没办法处理。
  
  马歇尔如日中天,史迪威只是个马前卒而已。
  
  在尚未犯下大错(豫湘桂会战国军大败)的情况下。
  
  想要搞走史迪威,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至于一旁的孙铭和赵鹏程,此时此刻是听得目瞪口呆,心惊肉跳。
  
  他们没想到,在他们前线将士,浴血奋战,高歌猛进之时。
  
  后方,竟然,发生了如此严重的内讧。
  
  楚云飞没有说话,他只是,缓缓地走到了窗前看着窗外。
  
  那依旧晴朗,却似乎已蒙上了一层阴霾的天空。
  
  他的对手,从来都不仅仅是日本人.
  
  而现在,这个难题摆在楚云飞的面前,让他顿生无力之感。
  
  和美国方面的外交好感度依旧是最顶级。
  
  但是个人之间的分歧确实能够影响到具体的援助分配和政策实施。
  
  换句话说。
  
  国与国之间的利益高度一致,但史迪威和常瑞元的个人利益却冲突的厉害。
  
  按照常理来说,个人利益应该为集体利益乃至国家利益让路。
  
  偏偏这史迪威和常瑞元都不是个正常人。
  
  孙铭看着楚云飞那紧锁的眉头,忍不住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云公,”他试探性地说道,“既然,矛盾的根源,在于史迪威和委员长之间。那我们……能不能绕开山城,直接,和美国方面进行对话?”
  
  “比如,通过我们与苏联方面的渠道,或者是,通过一些亲善我们的美国议员,直接向华盛顿,反映我们这边的情况,揭露史迪威的专横和独断?”
  
  这个想法,听起来,似乎是一条捷径。
  
  但,楚云飞听完,却立刻,摆手拒绝了。
  
  “不行。”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绝对,不行。”
  
  楚云飞转过身,看着自己这位虽然忠心耿耿,但在政治上还稍显稚嫩的心腹,语重心长地解释道。
  
  “孙铭,你记住。”
  
  “我们和山城,无论内部有多少矛盾,有多少分歧。”
  
  “但在对外上,我们,必须,是一个整体。”
  
  “如果我们,绕开中央,私下里和美国人进行接触。”
  
  “那在委员长的眼里,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我,在搞‘独立外交’,这是在分裂国家!”
  
  “这比和史迪威闹矛盾的性质要严重一百倍!”
  
  “现在。”
  
  楚云飞的声音,变得更加沉重:“国内,已经有了‘华北’和‘华南’,这两个事实上的联合指挥部。”
  
  “一旦委员长想多了一部,到那时,国家,就要出大问题了!”
  
  “所以,这件事我们绝不能这么做。”
  
  孙铭听完,只感到后背一阵发凉,连忙低下头:“是卑职,想得太简单了。”
  
  楚云飞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必自责。
  
  他知道,这,不能怪孙铭。
  
  这是,他们这一代军人,普遍存在的,对政治的天真。
  
  就像是孙连仲这一类人。
  
  以为听话,以为投靠了常瑞元就会被当成自己人。
  
  实际上,常瑞元还是把他们当外人。
  
  楚云飞在办公室里,来回踱着步,大脑,在飞速地运转着。
  
  他知道,这件事,拖不得。
  
  华北此战的抚恤尚且没有足额国币进行支出。
  
  抚恤政策正是华北国军战斗力的基石。
  
  军饷也绝不能断。
  
  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更不能因为缺少资金和原料,而停摆。
  
  他必须,想一个办法。
  
  一个,既能解决眼前的危机,又不会激化与山城矛盾的两全之策。
  
  良久,他停下了脚步,眼中,闪过了一丝决断。
  
  “鹏程。”
  
  “在!”
  
  “你去,通知方立功、钱伯均、孙卫谋、罗卫国他们,一个小时后,到我这里来,开会。”
  
  他顿了顿,特别强调了一句:“就我们几个人。”
  
  ……
  
  正所谓,大事开小会。
  
  一个小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