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章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起废神丹(二合一章) (第2/2页)
方言点了点头说道:
“你这是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前用激素虽然暂时缓解了眼睑的问题,但激素偏燥,伤了你的脾阳和肾阴,所以越治越虚。”
方言收回手,拿起笔开始在医案上写辨证要点,同时说道:
“脾主运化,脾虚了就没法把食物变成气血,所以你食少、腹胀、乏力;肾主骨生髓,肾虚了就会腰腿无力、精神差;气血不足,不能固摄津液,所以你稍微动一动就出汗,说话都觉得累。”
患者点了点头,然后又好奇的问道:
“那我这个最开始是怎么回事?”
方言对着他说道:
“泰国那地方,气候又潮湿又闷热,这种湿热邪气容易侵入人体,停留在肌肉里,时间久了就会让肌肉变得没力气、没法正常活动,也就是咱们说的痿软没用。”
“《黄帝内经》里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湿热邪气在身体里排不出去,就会影响到筋脉,粗壮的筋会变得又软又短,细小的筋会变得松弛无力,最后导致肢体活动出问题。”
“简单说就是当时你在那边出差,湿热环境会让邪气钻进身体、困住肌肉,再加上邪气排不出去,就会让肌肉和筋脉失去力气,出现肢体痿软、没法正常动的情况。”
这时候一旁有人说道:
“那我们新加坡的气候其实和泰国差不多啊?”
开口提问的是患者的母亲,她攥着衣角,语气里带着困惑:“我们在新加坡住了十几年,那边也又潮又热,怎么之前没事,就去泰国待了半个月就犯病了?”
方言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给患者递了杯温水,等他喝完才缓缓开口:“新加坡和泰国的湿热看着像,其实不一样,新加坡是海洋性湿热,虽然潮,但海风多,湿气容易散;泰国是内陆性湿热,尤其是你去的曼谷、清迈这些地方,四面环山,湿气散不出去,还裹着暑气,像个闷蒸笼,这种郁积的湿热比流动的湿热更易伤人。”
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两个简单的示意图:“你看,新加坡的湿热是湿随气动,哪怕潮,也有海风帮着带走一部分;泰国的湿热是湿困气阻,湿气闷在肌肉里,暑气又加速邪气侵入,再加上你那时候忙着谈生意,作息不规律、压力大,身体抵抗力弱,邪气自然就钻进去了。”
方言放下笔,指尖轻轻点在医案上《黄帝内经》的引文旁,继续解释:“《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讲的就是天地间的阴阳五行、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人的身体状态。”
“放到地理医学里的九宫八风理论来看,不同地域的方位、地形、风气,会形成不一样的地域之气,对人的影响自然天差地别。”
他指着纸上画的两个示意图,进一步拆解:
“九宫八风理论里,风是天地之气的流动,也是邪气传播的载体。新加坡在东南滨海,属巽宫方位,这里的风是海风,带着水汽却流动不息,就像九宫里的巽风,能散湿,哪怕湿热重,流动的风气也能帮身体把湿气往外带,这就是气行则湿行,所以你在新加坡住十几年,身体能适应这种动性湿热。”
“但泰国的曼谷、清迈在中南半岛内陆,属离宫偏南的方位,周围被山脉环绕,属于风不动、湿不散的地形,对应九宫八风里的虚风,这种风不仅带不动湿气,还会把暑气裹在湿气里,形成郁积之气。”
“当在这种环境里,身体的卫气也就是相当于身体的保护层,会被郁积的湿热困住,没法正常抗邪,再加上那时候如果熬夜、喝酒,或者干了其他消耗精力的事儿,卫气更弱,湿热就顺着肌肉缝隙钻进去,堵在里面没法排,时间久了就伤了筋脉肌肉,这才出现了眼睑无力、肢体痿软的症状。”
“你看他现在舌质淡白、脉象细弱,就是当年湿热伤了筋脉后,又因长期用激素耗了脾肾,导致气血不足。”
“要是单纯的新加坡式湿热,哪怕侵入身体,也能随着海风带来的动气慢慢排出去,不会像泰国的郁积湿热这样,在身体里扎根伤筋脉。”
“咱们中医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气不一样,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同,习惯了一个地方的气候,换了个地方,就算是看起来差不多……”
方言顿了顿,拿起桌上的茶杯,往杯里倒了半杯水,又拿起另一个杯子,装满水后盖上盖子,才继续说道:
“就像这两个杯子,一个敞口、一个盖盖,敞口的杯子就像是新加坡,水气会慢慢蒸发,哪怕环境潮,也有出口;盖盖的杯子就像是泰国,水蒸发不出去,时间久了还会滋生细菌郁积邪气。你在新加坡住了十几年,身体就像敞口杯,早就适应了湿气能散的环境,有自己的排湿节奏;可到了泰国,身体突然变成盖盖杯,排湿的出口被堵了,湿气散不出去,自然就出问题了。”
“而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藏着饮食、作息的适配,新加坡饮食偏清淡,多海鲜、蔬果,能帮着清利湿热;泰国饮食偏辛辣、油腻,冬阴功、咖喱这些,虽然能驱寒,但在本身湿热重的环境里,反而会助热生湿,你那时候谈生意,肯定少不了应酬吃这些,等于又给身体里的湿热添了把火,病自然就发得快。”
患者听到方言这解释,浑身汗毛都立起来了。
之前可没人给他讲过这个,现在经过方言这么一说,他突然一下就明白过来了,一切其实都有迹可循,但是自己完全没有串联起来,而方言这一番话说完,直接就把所有散乱的关系全都串起来了。
“方大夫,您这么说我就全明白了!”
“之前吃的喝的,还有住的地方,全都能对上号了!”
患者看起来有些激动。
困扰他三年时间的疑惑,直接全解开了。
其实方言还有一样没有说,那就是这小伙人本身的身体其实就出问题了,他就算是不去泰国,去其他地方一样会出问题,他去之前那时候肯定是已经脾肾两虚的初期了,只是症状轻,没影响正常生活,所以没察觉。
泰国的湿热就像导火索,把这些潜在的问题引爆了,才导致病情一下子加重。
这其实和他生活作息的方式有关系。
接下来方言就要叮嘱他注意了。
方言解释清楚后,这会儿就开始写起了自己的医案来。
大致来说,世间万物的特性都是,遇到热就会舒展放松,遇到寒就会收缩紧绷。
肌肉没有力气,归根结底是肌肉萎缩无力、没法正常活动。
本质是湿热邪气停留在肌肉里,导致肌肉萎缩、失去正常功能,所以用药可以三黄苦寒坚阴的药。
方言开了方子。
黄芩6g,黄连3g,黄柏9g,葛根12g,知母9g,防己9g,苡仁12g,桑枝12g,苍术9g,牛膝9g,甘草9g。
然后再用一个游方医生用的方剂,记录在清代医学家赵学敏《串雅》里的起废神丹。
这个丹是专为“痿症”而设,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甚至无法行走、活动的病症都可以用他。
方言开好了药之后,就叫来了护士,对着她交待让药房那边把药熬上,然后现做起废神丹。
患者这边也是第一次听到“炼丹”这种事儿,好奇问道:
“中医还真炼丹啊?”
方言听到后哭笑不得,对着他解释道:
“不是你想的那种‘炼丹’,你说的是用西游记里太上老君丹炉烧朱砂、炼金石的那种,咱们中医里说的‘丹’,很多时候就是‘丸药’或者‘效果好的方剂’的叫法,跟‘丹药’不是一回事。”
“你看这个‘起废神丹’,‘神’是说它对‘痿症’效果好,能帮着‘让废用的肢体重新动起来’,‘丹’其实就是把药材按比例配好,有的磨成粉做成丸药,有的煎成浓汁收膏,方便长期服用,跟你平时吃的中成药丸子本质上一样,不是什么‘仙丹’。”
患者恍然大悟,摸了摸头笑道:“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得用炉子烧呢,闹笑话了。”
患者母亲也跟着笑:“我们也不懂这些,听着‘丹’就觉得玄乎,您这么一说就清楚了。”
接着方言又对着他叮嘱到:
“除了吃药,平日里的时候,你还应该注意下日常的生活习惯。”
“首先是作息,你之前熬夜谈生意,把脾肾的气血都耗光了。现在得改,每天晚上10点半前必须躺下,早上7点左右起,哪怕睡不着,也别干其他的,闭目养神也好,脾肾在晚上需要休息来‘养气血’,你睡够了,药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然后是饮食,这点特别重要。”方言继续说,“之前跟你说过,别吃辛辣、油腻的,像辣椒、咖喱、油炸食品这些,会加重体内湿气,等于跟药‘对着干’。平时多吃点红豆、茯苓、山药,煮粥或者蒸着吃都行,能帮着健脾祛湿;再适量吃点瘦肉、鸡蛋,补补气血,但别多吃,你脾胃弱,吃多了消化不了,反而胀肚子。”
“还有活动,你别觉得没力气就不动,也别勉强自己。”方言笑着补充,“每天上午、下午各花10分钟,坐在轮椅上慢慢抬抬胳膊、伸伸腿,幅度别太大,以不觉得累为标准。等后续力气恢复点,再在家人扶着下慢慢走几步适当活动能通经络,让气血流到肌肉里,帮着肢体恢复力气,但千万别累着,累了反而伤气血。”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九宫八风理论也真实存在于《灵枢·九宫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