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盟军 (第1/2页)
首先,我们回顾并总结了今日的行军情况,随后确认了明日及后续的行程安排。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且几乎未出现意外,进程十分顺利。
会议桌旁坐着各部队的核心指挥官:作为帝国军队最高统帅的我,以及我的侍从兼秘书蒂莫娜。
从我的视角来看,桌子左侧由前至后依次坐着:帝国陆军准将乔尔·德·布尔戈-杜克雷、魔法士兵营指挥官萨洛蒙·德·巴贝托尔特,以及皇家卫队营指挥官巴尔塔扎·舍维拉尔。
乔尔·德·布尔戈-杜克雷所任的“准将”,是帝国军队特有的职位。
帝国军队的基础指挥官头衔为“将军”,将军之上是“元帅”——元帅可统领多支军队,无论是将军还是元帅,都需拥有“统帅权”才能指挥部队。顾名思义,“统帅权”即指挥所属部队的合法权力,若无此权力,便无法调动帝国军队。顺便一提,封建领主的军队属于“私兵”,不归“帝国军队”管辖,因此贵族可自由调动自己的私兵,即便是“将军”,也无权向同级贵族的私兵下达命令。
……嗯,这是法律层面的规定。实际战场上,将军有时也会向贵族私兵下达指令,但贵族完全有权拒绝——这便是当今帝国贵族所拥有的特权。
而“元帅”除了“统帅权”,还拥有“跨军种指挥权”,可向封建领主的私兵下达命令。目前,我任命了两位元帅:瓦伦公爵与查姆诺伯爵。我将帝都防务委托给瓦伦公爵,正是因为他身为元帅,可根据需求调动自己的私兵与帝都守军。
顺便一提,我任命两位元帅,本有平衡权力之意,可查姆诺伯爵似乎在刻意回避元帅职责。这或许是贵族间等级制度的潜在规则,也可能是他与瓦伦公爵之间的心照不宣……我总觉得,他是在试探一种只有他们这类高阶贵族才懂的“权力距离”。
此前,瓦伦公爵在皇城用密信与查姆诺伯爵沟通时,称其为“将军”,而查姆诺伯爵则回应“阁下”——这一称呼细节足以说明,瓦伦公爵并未将查姆诺伯爵视为平等的元帅,而查姆诺伯爵也早已习惯这种等级差异。
我后来才读懂这段对话的深意:元帅被称作“将军”本不奇怪,“将军”既是正式头衔,也可泛指“统领军队的将领”;伯爵称公爵为“阁下”,亦是地位较低者对高位者的常规称呼。但在贵族的语境里,这却是一次不动声色的权力试探——贵族间的博弈,真是暗藏玄机。
顺便一提,尽管将军的军衔低于元帅,但“统领帝国军队的将军”权力极大。正因如此,任命乔尔·德·布尔戈-杜克雷这位“外国人”担任此职,才显得格外棘手——他曾是被帝国放逐的贵族,虽有将军任职经验,我也确实欣赏他的能力,却不得不顾虑其他贵族的态度。
最终,我决定任命他为“准将”。自古以来,皇帝亲征并不罕见,这种情况下,皇帝拥有军队的最高指挥权,即便有将军在场,也无权对皇帝发号施令。但问题在于,若皇帝对军事一窍不通却强行指挥,无异于自取灭亡。
为避免此类风险,帝国设立了“准将”一职——该职位的核心作用,是辅助皇帝行使“指挥权”,实则承担具体的军事统筹工作。不过,大多数皇帝不愿被外人“指导”,因此这一职位极少设立,尤其是近年来,皇帝亲征的情况已大幅减少。
顺便一提,向我提及这一古老官职的,是前礼部尚书的三儿子查尔斯·德·阿基卡尔——他对我十分配合,当时虽被软禁在皇城,却能凭记忆找出这条早已被遗忘的法律条文。
说实话,我渐渐有些欣赏他了。他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为了自保,能果断舍弃所有不必要的牵绊。这样的人虽需时刻提防,却也极具能力。近来,前来讨好我的贵族越来越多,我开始考虑将他收为己用。
只是不知道,他能否放下过往恩怨,听从曾试图谋害他的兄弟姐妹与亲戚的命令——毕竟,他曾差点死在我这位皇帝手中。
如今,乔尔·德·布尔戈-杜克雷以“准将”身份统领帝国军队,他曾被誉为“可与名将比肩”,从目前的表现来看,无论是士兵训练还是行军指挥,他都处理得游刃有余。
接下来是魔法士兵营指挥官萨洛蒙·德·巴贝托尔特——因统领魔法士兵而得名。他同样是外国人,根据帝国与贝尔贝王国的协议,以“雇佣兵”身份参战。按照规定,这类“外籍雇佣兵”能获得的最高军衔便是营长,无论能力多强,都无法晋升为元帅或将军,与其他本土指挥官存在本质区别。
萨洛蒙目前的身份,更像是来自友好国家的“客座将军”,他的存在不仅在军事上提供支持,更有重要的外交意义,且他的能力无可挑剔。要知道,帝国境内掌握高阶魔法的人才,大多被拉乌尔与阿基卡尔拉拢,萨洛蒙带来的魔法士兵,堪称雪中送炭。
坐在最外侧的,是皇家卫队营指挥官巴尔塔扎·舍维拉尔——他统领的皇家卫队,核心职责是保卫皇帝安全。从等级上看,皇家卫队隶属于帝国陆军,与萨洛蒙的魔法士兵营平级,但萨洛蒙是“客座将军”,因此这样的座位安排更多是出于政治平衡。不过,巴尔塔扎本人似乎并不在意,这倒省了不少麻烦。
顺便一提,虽隶属于陆军,但皇家卫队的指挥权极为特殊——只有皇帝能直接向皇家卫队指挥官下达命令。并非我不信任乔尔·德·布尔戈-杜克雷,而是皇帝的安全防线,必须由自己牢牢掌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