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地黄元年 (第1/2页)
在诞生于西海,却终将行向泰西的耶哥儿二十加冠那一年,他替自己解决了麻烦。
那个一直找他麻烦的,从血缘上可能是他族人的祭祀,被耶哥儿带着太平道的道友吊死在了城门不远处的长杆上——
之所以说“可能”,
是因为他们这族群的日子过得实在艰难。
反复无常、追逐利益的性格,让他们不知道恩义,不懂得羞耻,只一心一意的服务于自己的欲望。
这自然会惹来上位者的不满。
早在老秦人远移而来,在西海生根发芽生长壮大前,
西海原有国度的主人,就很多次挥动鞭子,把那些胆子大到什么人的钱都敢拿、都敢偷的奸贼抽的像陀螺一样旋转。
因此,
族群在漫长的时间中,为了维持凝聚、并延续血脉,
除却手捧着满是胡话、只塑造出一个符合其族所需求形象,实际上十分热爱折腾人间的神灵的经书,用来给自己洗脑,用超越身毒人的莫名自信,催眠自己“赢了又赢”之外,
还一改其他族群普遍承认的“父系传承”方式,只论说母亲的血统。
没办法,
被抽成那样儿,也只能确认自己的亲妈是谁了。
至于城门外的长杆,
则是很多年前,当地商贸还繁盛时所设立的“路灯”。
为了更好的迎来送往,
城门会开放到很晚的时候,而当夜幕降临前,城中的主官还派人在杆子的顶端,点上几盏灯。
明亮的灯火之后,会摆放两片轻薄的、被打磨的极为细致的铜片。
它会聚拢光亮,将之引导到通向城门的道路上,并让遥远的行人知道,自己还赶得上进城。
可惜,
衰败之时,这“路灯”也跟着失去了光芒。
只有耶哥儿在吊死可恨的收税官时,想到让行人往来于其身体之下,终究不好,
所以才将之转移到了那风吹日晒许久,却仍然坚挺的路灯杆子上。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将军会放弃这个用起来很顺手的工具吗?”
苍老的赵申躺在床上,询问自己的徒孙。
耶哥儿想了想回道,“因为太平道的力量。”
“这只是其中一点。”
仅仅是太平道的话,那还不够将军让步。
诸夏掌权者之中,可没几个畏惧教派的。
当然,
像太平道这种天生反骨的玩意儿,也不能跟其他教派同一而语。
但总的来说,
当地的太平道力量并不强大,矛盾也因为那位异族的英勇挺身,被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将军是英明的,是干净的。
民众对他的恨意还不够明确深刻。
而且这位凭借武力掀翻前任取而代之的军阀,脑子里不仅有肌肉,还有同行难得的智慧。
当异族们使用的时间久了,通过他们榨出来的精华也已经足够,
将军便果断的抽身而出,表示某些窟窿是后者捅出来的,跟自己没有关系。
他只是由于年老,精力不足,不小心被坏人蒙蔽了而已。
现在,
他听到了百姓的呼声,知道了他们的痛苦,马上就站了出来,伸出双手,为他们拨开天上的阴云,露出那看上去璀璨的阳光。
至于那“异族”阴云怎么会飘荡到诸夏君子的头顶上?
那可不敢多问,也不能多想。
“真是狡猾!”
才成人的耶哥儿这样感慨道,“难怪我去找那老东西麻烦的时候,将军会对我那样和善。”
他差点就以为对方是真好人了。
赵申就说,“所以讲,跟这样的人斗争,不仅要有足够的武力,还要跟他们一样狡猾。”
不然的话,被人带到坑里去,还得笑着跟他说谢谢呢!
之后,
他又告诉耶哥儿新夏那边太平道的故事,
当听说太平军、太平天国的各种行为艺术后,生长在赵申身边的耶哥儿有些惊讶。
“竟然还有这样的事?”
他转而担忧起来,“我以后也会变成那样吗?”
联想到自己从小到大见到的“神迹”,再联想一下东边那群“天”字辈的老一代,耶哥儿就忍不住发散思维。
好在赵申及时打断了他,“别瞎想!”
“你觉得那鸽子的性格,会做这些事情吗?”
这肯定不会!
耶哥儿于是安静下来,又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自信。
他为师公端来一碗汤药,等着赵申喝完后又问他:
“可是经历这些,对我来说又有什么用处呢?”
他是要去泰西的,
那里充满了蛮夷,其文明、智慧、道德,连西海原有的戎狄杂胡都比不上。
已然变成“稀有动物”的波斯人在数百年前,还有跟夏国交好联姻的资格;
其他的西海群戎,在老秦人的大力教化下,也证明了其有进化成人、融为诸夏一份子的可能。
但泰西的蛮夷呢?
乱糟糟的头发,乱糟糟的胡子,身上还有着奇怪的味道,属于写到故事里,会被反派桀桀桀笑着喊“我已经闻到你的味道了”的那种——
当然,同样源于泰西之地的罗马人,以及西海本土蛮夷也有味道。
只是罗马人向来喜爱泡澡,不修路就是在修各种澡堂子,十天有八天恨不得泡在引入了温泉水的浴场中。
所以他们的味道并不浓郁。
而后者也早已被诸夏君子狠狠注入过了,血统得到改良,自然也没有类似的烦恼。
但泰西的日耳蛮这种……
耶哥儿想起自己跟随师公传道日耳曼尼亚时,曾抓到过几只日耳蛮,在摁着他们洗刷了好几遍之后,也没能让其变得清新脱俗起来,便觉得十分心累。
“我觉得对传道泰西来说,有武力就足够了。”
这次吊死放贷的那位,耶哥儿就是亲自出马的。
他练就了一身武艺,对上那位被幕后主使者抛弃、自身又年老体衰的同族,自然是将之一把抓住,直接炼化。
而且有赵申和其他道友的言传身教,耶哥儿觉得能打就够了。
结果赵申发出一声叹息,“我就是担心这个。”
做大事,
岂能只有勇武呢?
上帝当年降旨,令两位教主成立太平道,
时至今日,
太平道哪能不明了这其中的深意?
“太平道的本意,是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不公的,要使之平正;
不均的,要使之均衡。
这是太平道秉持天意而行道天下的体现。
也是太平道注定要与人斗争的原因。
“《道德经》有言: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泰西的蛮夷虽然不知教化,不通利益,但即使是真野兽,也会想办法护住嘴里的肉,又何况他们呢?”
“我之前带着你们前往泰西,更多的是探索那里的情况,明了那里的矛盾,为你这样的后来者做好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