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建武二十二年 (第2/2页)
……
“燕国不可以永远偏居一隅!”
燕公端坐在甘棠宫的议厅之中,对燕国的各部部令如此说道。
甘棠宫,
是燕国在攻灭高句丽,并定都“集安”后,为了议论国事所兴建的宫殿,颇有些汉朝王宫的味道。
毕竟“共和执政”,在当今之世,他们还是头一份,自然摆脱不了旧有的经验影响。
而“甘棠”之名,
则取自《诗经·召南》中怀念召公的诗句: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以“集众而安”为都,
以“周召共和”为殿,
以警醒后人,不忘却辽东燕国建立的目标,不辜负先人为此所付出的血泪。
如此,
也使得燕国即便处于长城以外的辽东之地,东面大海西邻高山,却仍旧怀抱着走出去的想法。
他们的目光注视着南方,怀抱着跨越长城,夺取大汉的辽东郡,沿着辽河扩张海边,并打通那可以连通中原的辽西走廊的想法。
奈何此时的汉朝并不弱小,
辽东燕国也还需要时间生聚,
所以不能同中原撕破脸皮,爆发大战。
于是,
燕国便将目标,暂时转向了身边的蛮夷。
他们驱逐收容了许多胡人,并了解到西面那座阻隔自己和漠南草原的大山西面,还生活着当年东胡的直系血脉——
东胡,
是周时对位于自身东北方众多蛮夷的统称,
是以东胡的范围,并不局限于辽东之地,还包含了草原的东部,是一片十分宽广的地区。
当匈奴崛起时,
曾经被东胡人强行索取过阏氏的冒顿单于便怀抱着深刻的仇恨,对之进行了残忍的攻伐。
东胡的主干族群被其摧折,很快便衰落下去。
其遗留下的族人无法再号召其他部落团聚在自己周围,甚至还要面临频繁的“下克上”,于是他们只能选择退避,分化成为南北两支,各奔生路。
其中向北方走的,栖身于那座分隔了草原和辽东的大鲜卑山山脚,便将这座大山的名字,作为部族新的名称,号为“鲜卑”。
向南方走的,则是栖身于大鲜卑山山脉的南端,一座叫做“乌桓”的山峰脚下。
和自己的“兄弟”一样,其人也选择用“乌桓”来作为自己的新称呼。
而发展到了眼下,这两部都得到盛行。
其中乌桓因为更靠近中原,可以与之往来接触,便更显露出可以“取匈奴而代之”的气象。
“而且攻伐乌桓,除却兴我诸夏,弃绝蛮夷的使命外,还能夺取西辽河谷,打通通向草原的道路!”
“只要能够行向草原,那西域丝路,也可以与我连接起来,不用只依靠海上,才能与新夏、西海交流贸易。”
诸夏君子做事,
向来是喜欢寻求备份的。
毕竟从诞生之初,先人们便承受着来自母亲河的调教,若不做好准备,又何至于有如今繁荣昌盛的诸夏呢?
所以,
即便有齐国这位往来于海上,一副热心肠的马车夫存在,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国力建造远航大船的燕国,也不会全然将自己同外界交流的希望,寄托给对方。
齐国对中央之国向来恭敬,
若中原汉朝提出要求,要与之联手,从海上阻断燕国的道路,他们又能如何呢?
辽西走廊暂时拿不下来,
可以征战于海上,跟齐国比划比划的大船,燕国暂时也无法制造。
如此,
他们自然不能再放过乌桓山那足以让辽河流淌,让当年东胡人往来于辽地与草原的重要通道!
“但草原之民,向来敏捷,难以捕捉。”
“我大军一旦出动,若不能迅速得胜,被迫拖延了战事,那汉朝也会有所动作的。”
集安距离边境并不遥远,
而汉朝为了提防“黄巾军”这个老对手,专门在辽西辽东郡的长城处,囤积了大量的将士。
这使得燕国南下很不容易,
前些年匈奴、乌桓还有鲜卑三族的联合进攻,也未能动摇汉朝的防御。
若察觉到燕军在乌桓苦战难止,那汉军绝对会热情出手,帮燕国添一把火。
谁让“辽地苦寒”呢?
看在大家都是诸夏君子的份上,咱大汉必须帮老乡暖暖身子!
要一不小心被烧死了,
那也只能怪燕国“虚不受补”了。
“这……”
听到这样的话语,燕公也不免迟疑起来。
好在,
乌桓大举出动,偷袭受灾的匈奴,意图给予其沉重打击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燕国。
燕公当机立断发出号令,“机不可失!”
“出兵!”
“西进!”
于是,
急驰向西的燕军,很是轻松的占领了乌桓人原本驻扎的土地,得到了燕国心心念念的通道。
正在前方清点战利品,想着“匈奴人费拉不堪,实在给祖宗丢脸”的乌桓首领听说了这件事,自然大怒:
“竟然趁着我族空虚偷袭!”
“真是卑鄙!”
“南边的汉人为什么不阻止燕国?”
被其俘虏的匈奴人听到这样的话语,都忍不住开口嘲笑起了对方:
“诸夏向来狡猾,你们乌桓才跟他们接触多久,能有多少了解?”
“现在虽得了我部族的财宝,可却连祖宗之地都被人偷占了……也不知道这场战斗,是谁输谁赢!”
首领被他说的更加生气,直接拔出佩刀捅死了对方。
然后,
他踩着那匈奴人的尸体说,“既然如此,那就直接占了匈奴人的草场土地!”
“漠南这地方,还是比咱们老家要舒服一点的!”
乌桓山就那么点大的地方,
可容不下已有霸主之姿的乌桓人!
而伴随着流离失所的乌桓人咬牙跺脚,决定抢了匈奴地盘当自己新家,
草原变得更加混乱起来。
匈奴右日逐王比为了当上自己心心念念的单于,决定效仿自己的祖父,归附南边的汉朝,然后在对方的支持下,反杀自己那讨厌的堂弟。
而蒲奴单于这边,则是苦于不断的天灾人祸,忍不住在心里想起了自己那位早就跑路的堂叔。
根据西域传来的消息说,
他那位怀有一半汉人血统,还直接认了诸夏当祖宗的堂叔在域外建立的国家,如今发展的很是不错……
唉,
如果漠南漠北都混不下去的话,
他不如效仿对方,也跟着西行去域外发展算了!
听说域外肥美的草场也有不少,
要是能夺取他那位堂叔建立的国家,作为自己的资粮,那更是美妙非凡!
至于实力?
总不能伊屠智伢师能被他父亲逼迫的逃出草原,
他这个做儿子的,反而打不过对方吧?
……
“阿嚏!”
遥远的域外,
隋国的阳关要道,
一场关于“连通外界,走向未来”的必要之战,也正在此处打响。
刚刚拉开弓箭,企图射杀隋国将领的杞国国君却莫名其妙的打了个喷嚏,手里的弓箭因此脱弦失力,错过了发射的机会。
他心中懊恼:
难道是隋国人在背后诅咒我,以至于我后颈处竟吹过了一股阴风?
不过,
再怎么巫蛊,也不能决定战事的结果。
阳关,
他杞国要定了!
他一定会杀进阳关,横扫新夏,证明自己才是“夏”的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