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秦国的分裂 (第2/2页)
这其中的差别,是十分巨大的。
传教是要四处走动的,这里不行,就去那里。
就像泰西太平道现在的活动,早已迈出了广业,不仅周边的部族和罗马人对其有所了解,归化者众,就连更远处的塞尔蒂人、日耳蛮人也颇有耳闻。
但一旦建立起国家,
名分在政权上得到了明确的分隔,想要像道士们那样到处乱跑,可就不行了。
哪有一国平民,动不动跑到他国去的呢?
而且国朝一定,就要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之分。
居高者既得其名,又怎么会不生出再得到相应权力和特别待遇的想法呢?
“我当年于齐鲁之时,迟迟不立国建制,等到辽东之后才这样做,就是顾虑这些。”
“而燕国建立至今,已有十多年,其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也印证了我的忧虑。”
人心难测,人欲自然也是难测。
没有立国分好位置和权柄以前,某些人还能维持自己憨厚老实的模样。
但等到受到的吹捧多了,那用道德、理想所塑造的“外壳”,也总有被叮出缝隙的一天。
内里的欲望沿着缝隙流出来,就像洪水泛滥之初的模样。
好在,
死后的孙恩不必要再直面人间的种种凄惨,可以用全然的死者视角,去观察阳世的诸多变化。
他因此看的更加清楚。
“实现理想,需要非常漫长的经过。”
“而在这样的路途中,还要随时随地,同人心人欲争斗,所以一朝一代而已,是不可能做到的。”
“只是你若想做一国之主,那还请记得归还上帝赐予的九节杖,不要让人间的权势束缚了它,让它变成皇帝的玉玺冕服等等物件。”
在燕国建立起来时,
孙恩便脱下了黄袍,将自己的九节杖扔到了供奉给上帝的火堆中,令其收回,以示燕公和大贤良师的区别。
有些东西,
还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耶哥儿听完他的话,然后便笑着说,“这样听起来,传道比建国还要艰难许多啊!”
“既然如此,那我还是去做更艰难的事情吧,让别人去做些简单快活的事。”
“而且我都没有结婚生子的想法,又何况去做君父,统治众多臣民呢?”
于是,
当广业的诸夏种子破万,已然成为这片蛮荒之地的庞大势力时,耶哥儿突然召集了刘如意这等并非太平道的道士,却又拥有着广业原始股的老伙伴们。
他说:
“我得到了上帝的启示,以后要在这里推行类似周初分封的制度。”
被大贤良师叫来的人对此很是惊讶。
他们在好几年前,便按照诸夏的传统,想要鼓动大贤良师以广业为根基,统合周边归化的部族,建立一个属于诸夏国家。
除了其人追求富贵的私心外,
想要促进文明的传播,一个强而有力的国家为其支撑,也是很有必要的。
罗马人也在这里传播着属于罗马的文明,他们的效率比起诸夏来说,要迅速不少。
可明明在耕耘、数算、匠造等等当年,是诸夏更加先进嘛!
凭什么一群连衣服都穿不整齐,成天就知道披着床单当袍子的罗马人,能比诸夏君子教化更多蛮夷?
答案显而易见——
“广业”只是一座属于诸夏城市,
而“罗马”则是拥有万千土地和臣民的国家。
蛮夷再怎么不通人性,在挑选生活环境这方面,还是会动一动脑子的。
所以,
他们必须建立正式的国家,制定适应的制度,训练强大的军队!
但耶哥儿并不愿意戴上属于君主的冠冕,更喜欢那顶在向那些生活在丛林中的日耳蛮人传道时,被一头白鹿赠送的花草头冠。
这让刘如意等已经年迈的追随者感到十分焦虑。
等听了耶哥儿的通告,他们顿时打开思路,内耗一下子就停止了——
也对!
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进步嘛!
“但分封需要天子的诏令,还需要足够的支持……”
周天子给诸侯们画饼时,也是会给点人手武器,让其能够在蛮夷面前,建立起优势的,不至于让初到地方开拓的诸侯,迎来个落地成盒的下场。
且不提远在泰西,该如何获得诸夏天子的册命,
就说广业人口才一万有余,若其从中掏出五千作为分封的资产,再分给每个受封者一千的初始“国人”,也只能折腾出五个所谓的诸侯。
究其规模,
还比不上隔壁的乌比尔部族呢!
耶哥儿对此则回道:“上帝既然有启示传下,自然会有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
“你们且安心的去做!”
刘如意等人只能将信将疑的走了。
耶哥儿目送他们离开,转身就抓着九节杖,沟通起了鬼神。
何博收到消息后,便让瑞纳河的白鹿去送达来自中原天子的,册名泰西诸侯的诏书。
白鹿先是来到耶哥儿的梦里,将这消息告诉他,并且询问耶哥儿:
“本体送来了周天子写的册命、秦始皇写的册命还有汉太祖写的册命。”
“你需要哪种格式的?”
耶哥儿挑来选去,然后问道,“可以是现任天子的吗?”
“这让以后史官记录,也不至于给后人增添疑惑。”
难道真的记下秦始皇派人开拓泰西,最后泰西这里感动的给他进贡了一头北极熊骑着玩?
“可现任天子还没有死去。”
“这个没关系,可以先让某位汉皇帮他提前写一份,等他死了之后再补办!”
这样,即便后人仍有疑惑,可时间对得上,人物也对得上,总比诏书上出现“秦皇汉武的签名”要令人更容易接受。
白鹿因此盯着耶哥儿看了一阵,随后留下一句“什么样的家伙养什么样的人”,消散在了耶哥儿的梦里。
等到新的弥撒日到来,
耶哥儿带着人念完了经,给人发完了鸡蛋,便随同上帝的子民前往河岸边开辟的农田进行耕作。
一头高大的白鹿如芙蓉出水,翩然而至,背上则是背负着大汉天子“刘秀”给予泰西诸侯的册命、印玺和礼器。
旁观者纷纷惊讶的叩首,那些被耶哥儿用各种仪式调教好了的归化之人,更是当场合手闭眼,念诵起泰西版本的太平道经文来。
当刘如意等人赶来时,只见到白鹿踏着水波,隐散于林间云雾中的背影。
他们因此信服了耶哥儿的话,觉得上帝实在是个厚道神,连连喊着“皇矣上帝”。
在此之后,他们便鞭策起自己的子嗣,希望能在闭眼之前,看到子孙建造起属于自家的邦国。
毕竟耶哥儿已经告诉过他们,
受封离开时,广业这边只会给予其五百初始人手。
想要更多力量,就看他们能忽悠……教化多少与之交好的蛮夷,令其愿意追随而去。
这让他们即便得了册命,也没有直接离开广业,自行创业。
只想多招收点人再动身。
“你要是能把乌比尔部拿到手里,咱家就地立国都行了!”
“何至于让东边的秦人占了先手?”
刘如意拍着大腿,对儿子的“无能”不断发出哀叹。
后者也很无奈,“按照日耳蛮的规矩,虽然女子可以继承家业,却也有先后首次的排序。”
“更何况我还有个大舅子呢!”
但这个理由没能安慰到刘如意。
小老头仍在倚杖自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