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220章 司马懿中计分兵,刘封登场(求票)

第220章 司马懿中计分兵,刘封登场(求票)

第220章 司马懿中计分兵,刘封登场(求票) (第1/2页)

司马懿沉默。
  
  虞翻的互利之论,让司马懿对先前的判断有了动摇。
  
  虞翻的意思很明确:
  
  只有曹叡守住鲁阳,才能当上曹魏的太子。
  
  同样。
  
  只有刘禅攻破鲁阳,才能稳当大汉的太子。
  
  故而。
  
  鲁阳之战,实际上是曹叡和刘禅的立威之战。
  
  曹叡不能输,输了,就当不上太子。
  
  刘禅必须赢,赢了,才能君威盖臣。
  
  那么。
  
  基于刘封的立场,背后使绊子让刘禅攻不破鲁阳就有了立场正确性。
  
  单从立场上来讲,虞翻的互利之论是没什么问题的。
  
  然而。
  
  司马懿一向忌惮刘封,也深知刘封奸诈如狐。
  
  虞翻的一面之词,并不能让司马懿深信不疑。
  
  有些话,古今通用。
  
  打着旗号教你赚钱的人,大概率是想赚你的钱。
  
  同样。
  
  打着旗号跟司马懿说互利的虞翻,大概率是想坑司马懿。
  
  纵横捭阖的游说之术,要维护的第一利益必然是己方而非对方。
  
  想到这里。
  
  司马懿冷声呵笑:“虞翻,任你巧舌如簧,也无法改变我的判断。想破城,就堂堂正正的来,别总想着搞阴谋诡计,我又不是夏侯楙,休想诳我。
  
  更何况。
  
  即便关平关兴去了鲁阳,又能如何?鲁阳有我大魏良将悍卒在,守住鲁阳,易如反掌。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你且速速离去,莫要再在我面前卖弄。”
  
  虞翻眯着眼睛,与司马懿的目光对视。
  
  片刻后。
  
  虞翻大笑:“河内司马懿,名不虚传。孙虑,我们走。”
  
  看着不再争辩转身就走的虞翻,司马懿和于禁的脸色都变得凝重。
  
  “刘封善诈,绝不会仅仅为了阻挠刘禅攻破鲁阳就派虞翻来泄密,这应该是障眼法,是为了掩盖刘封的真正目的。不可不防。”司马懿语气谨慎,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
  
  “可万一关平关兴去了鲁阳,而平原王又未能守住鲁阳.”于禁话只说了一半。
  
  司马懿听懂了于禁的意思:关平关兴去鲁阳虽然不能决定鲁阳之战的胜败,但若曹叡败了,事后追责必会查到于禁司马懿作壁上观。
  
  哪怕于禁司马懿的初衷是固守城池不上当都会被问责。
  
  这与围魏救赵的战术核心是相似的,孙膑能不能攻破魏都城不重要,重要的是庞涓是否有胆子不回军。
  
  战争就是政治的延续。
  
  不回军是战术正确,回军是政治正确。
  
  同样。
  
  司马懿和于禁也面临了这样的抉择。
  
  固守?
  
  没问题。
  
  曹叡赢了,功劳均沾。
  
  曹叡输了,罪责均沾。
  
  良久。
  
  司马懿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寻了个择中的办法:“先派细作打探汉军的大寨守备以及关平关兴的行军路线,再决定要不要出城。”
  
  另一边。
  
  虞翻和孙虑顺利出城。
  
  到了相对安全地带,孙虑忍不住心中疑惑:“仲翔公方才为何不继续分辨?我观那司马懿只是在故意诈我等,实则心中疑惑并未消失。”
  
  虞翻轻笑:“司马懿是聪明人,跟聪明人说话就不能说得太明白。
  
  去平春的目的不是为了在话术上辩赢司马懿,而是要向司马懿传递燕王不想太子赢的讯息。
  
  只要这个讯息传达了,司马懿就会按照燕王预设的路去走。
  
  既然目的达成了,我又何必多废唇舌?多说多错,少说一点,才能让司马懿去猜啊。”
  
  孙虑年少且跟着刘封的时间短,有很多机密事并不清楚。
  
  虞翻年长,看事通透且又久随刘封,对刘封的真实想法更为清楚。
  
  虽说刘封是在与刘禅联手用计且想效仿夺取长安时故技重施的夺取平春义阳,但究其本质,刘封才是最需要军威的那个人。
  
  刘封一直以来都向世人树立了“兄友弟恭、兄弟同心”的人设,对太子位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觊觎。
  
  内不恃亲戚之宠,外不骄白屋之士,既能持盈守位,又能劳谦其德。
  
  然而。
  
  刘封会如此的原因,并非是刘封不知道权利争夺的残酷,而是刘封相信刘禅的品行。
  
  这其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刘封得执掌军权!
  
  刘禅不会对刘封动手,不意味着朝野的其余人不会对刘封动手。
  
  江陵城的流言就证明了有对刘封心怀忌惮的官吏参与,就连法正都毫不避讳的对刘封坦言:纵容流言是有私心作祟。
  
  将生死寄托于别人,不是刘封的行事风格。
  
  故而。
  
  在得知江陵城有人推波助澜后,刘封非但不阻止反而加入,更是将流言升级到连发起人曹丕和江陵城推波助澜者都惊愕的程度。
  
  刘封是不知道流言升级后对士民造成的恐慌吗?
  
  知道!
  
  可这同时也是刘封进一步执掌军权的契机。
  
  刘封的将计就计有两层:
  
  一层是故技重施,用夺取长安一战的战术来夺取平春义阳。
  
  一层是暗度陈仓,用合理的方式让刘禅在鲁阳无功而返、营造出北伐非刘封不可的声势。
  
  信任刘禅,是兄弟情谊。
  
  算计刘禅,是趋利避害。
  
  只要没人动刘封,刘封就会一直是大汉的镇国大将军。
  
  刘封手中的军权,也是悬挂在众人头上的一柄利刃。
  
  想要谗言?
  
  得掂量掂量。
  
  刘封可不是手握十万大军还要心甘情愿回朝受审的愚昧之人。
  
  宵小敢生事,就得清君侧了。
  
  虞翻要亲自来平春而不是简单的派人送信泄密,也是基于这个核心。
  
  孙虑似懂非懂,没有再问,而是一路在沉默思考。
  
  即便再聪慧,也只是个十二岁的少年,没有丰富的阅历是很难理解虞翻的话的。
  
  回到大寨后。
  
  虞翻就直接来见留守大寨的关雄,让关雄立即放弃大寨后撤三十里安营。
  
  关雄不解:“可我昨日得到的军令是留守大寨,虚设旌旗,为何忽然要放弃大寨?”
  
  虞翻言简意赅:“司马懿和于禁今日定会派遣细作来打探,倘若得知营寨空虚,必来劫营。”
  
  关雄不知道虞翻孙虑“泄密”一事,惊道:“司马懿和于禁,怎会忽然派前细作来打探?”
  
  正常情况。
  
  不会有人傻到派细作去打探一个守备森严的大寨虚实,除非得到了某些隐秘消息。
  
  说这话的同时,关雄脸上也浮现了猜疑。
  
  “是我告诉司马懿的。”虞翻这次的回答更直接。
  
  未等关雄再问,虞翻又道:“关校尉,此乃军机大事,不可深究,听命即可。”
  
  关雄强忍内心的惊疑,也知道以自己的身份是不能询问太多的。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关雄领命道:“我这就去安排。”
  
  大寨本就只有五百兵,关雄再一撤,整个大寨就悄无声息般的成了空寨。
  
  司马懿的探子一来,只看到了空荡荡的大寨和立着的旌旗,不由惊骇返回。
  
  “大寨空无一人?”司马懿又惊又疑:“即便关平关兴要去鲁阳助阵,也不可能让大寨空无一人,莫非有诈?”
  
  司马懿不敢大意。
  
  一面派人去石阳方向打探军情,一面又派人去鲁阳方向打探军情。
  
  而打探到的军情结果,也让司马懿的神情变得凝重。
  
  “汉军后撤三十里所立营寨,应是关平关兴留守大寨的兵马,定是担心我会劫营。虞翻这老匹夫果然没安好心,口称泄密,回头又将大寨的兵马给调走了。这是一点把柄都不想留下啊。”
  
  司马懿犯难了。
  
  根据斥候的描述,关平关兴这支兵马是带着粮草辎重走的。
  
  这意味着:关平关兴大概率是真的准备去鲁阳助阵。
  
  追?还是不追?
  
  这是个问题。
  
  “去将江陵近期的情报都取来。”司马懿吩咐司马师。
  
  司马懿对江陵的流言不在意,司马懿在意的是刘封在干什么。
  
  对司马懿而言,刘备关羽等人都老了,刘禅不谙军务,唯一需要忌惮的就是刘封了。
  
  不多时。
  
  司马师端来一箱子的情报,都是挑选过的跟刘封有关的情报。
  
  “刘封自从回了江陵城后,就再没离开过江陵城。”司马师补充了一句。
  
  司马懿没有理会,只是快速的翻阅每一个情报。
  
  “最早的都是半个月前的,没有最近半个月的情报吗?”司马懿蹙眉。
  
  司马师有些无奈:“阿父,这江陵城离得远,能知道半个月前的,已经很快了。”
  
  司马懿将竹简一扔,道:“立即派人去联络,我要知道刘封最近在干什么!”
  
  “阿父,我不明白。就算刘封这半个月离开了江陵城,又能如何?”司马师对司马懿的“较真”感到不能理解。
  
  司马懿轻斥道:“休得大意!
  
  我们的对手是刘备最善战的儿子,不仅助刘备开疆拓土,还将先帝和陛下都没能灭掉的孙权都灭了,岂能小觑?
  
  轻敌必败,这是兵法中始终不变的道理,你岂能心存侥幸?”
  
  被司马懿一阵呵斥,司马师虽然心中不服但也不敢忤逆,只能再去派人联络。
  
  由于关平关兴是带着辎重粮草去的鲁阳,以平春到鲁阳的距离,最快也得六天才能抵达,若要维持军卒的体力以防遇袭,这个时间会延长一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