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会师鲁阳,刘封定江淮大势(求票) (第2/2页)
身为曹魏的东部战区的假节将军,不仅丢了寿春,还阵亡了!
再结合情报的时间差分析,于禁丢平春和满宠丢寿春之间的间隔没有超过十日!
这意味着:奇袭了平春的刘封,又转头去奇袭了寿春,还成功了!
“这怎么可能!”
“征东将军乃我大魏良将,怎会轻易丢了寿春?”
初听得军报的曹叡,一脸的难以置信。
而当看到具体的军报后,曹叡更是被震得头晕目眩。
“刘封亲自伪船入城?他就不担心被困死在寿春城吗?”
从没陷阵先登过的曹叡,无法理解刘封的行为准则。
按曹叡的理解,似刘封这样的身份只应该留在中军或者后方指挥战斗,一旦遇到事急时,也能有机会撤兵逃跑。
偏偏。
刘封似乎压根就没去考虑过“燕王和大将军”这个身份,竟然也跟寻常猛将一般陷阵先登身先士卒。
这卖履老儿的假子,就这么喜欢当赌狗吗?
曹叡气得破口大骂。
寿春失守的军情,直接打乱了曹叡针对刘禅的用兵计划。
江东本就多水军战船。
而夺了寿春的汉军,又能直接走颍水和汝水溯流而上直奔颍川。
昔日官渡之战时,孙策就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兵马战船都准备好了,就等机会奇袭了。
最终因为被刺杀而不得不放弃。
而现在。
刘封也得了寿春。
想到刘封的用兵风格,曹叡不由打了个寒颤。
若在鲁阳跟刘禅打得火热,刘封直接溯流而上,岂不是腹背受敌?
而一旁的司马懿,则是想到了司马师的猜测:竟真让子元猜中了?
与此同时。
司马懿内心也生出了几分对刘封的惧意。
司马师的猜测虽然符合兵法,但具体的实施远非几句话就能成功的。
而现在。
刘封轻而易举的就实施成功了!
不仅得了寿春,还斩了满宠,擒了邹岐,让王凌、贾逵、臧霸等人落荒而逃。
“殿下,与刘禅决战的计划得更改了。刘封破寿春的速度太快,若不尽快分兵把守汝水和颍水要地,颍川就危险了。”司马懿肃容进言。
刘晔、蒋济等人,也附和了司马懿的进言。
虽然司马懿的进言很令人恼恨,但众人不得不去考虑刘封溯流而上的风险。
“以刘封如今的战功,不论殿下是否击破刘禅,刘封功高盖主的威势已经形成了,对付刘封刘禅,不必急于用军事上的对抗。”
陈群之子陈泰,凝声进言。
见曹叡不说话,陈泰又道:“眼下汉贼势大,为避免国家动荡不安,我等会联名上奏陛下,请陛下正式册封殿下为太子以安士民之心。”
刘晔也连忙附和:“不能破刘禅,非殿下之过,而是寿春丢失导致殿下不得不放弃击破刘禅转而防守刘封。殿下不贪私心又以国家为重,殿下不为太子,谁可为太子?”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一面劝曹叡分兵防守,一面向曹叡许诺。
司马懿也附和了陈泰,称会联名奏请曹丕册封曹叡为太子。
显然。
众人一致认为,眼下已经不适合再与刘禅争锋了。
即便曹叡想动兵,得知消息的曹丕也会急忙召曹叡分兵固守。
而如预料。
当信使快马加鞭将军报送到洛阳皇宫,曹丕的眼珠子都仿佛要被惊落了。
“满宠死了?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朕派了贾逵、王凌、臧霸等人助守寿春,平春和义阳还有于禁和司马懿在,这是谎报军情,这一定是谎报军情!”曹丕失态怒喝。
王凌派人送回的情报,并没有提到司马懿和于禁在平春的具体情况,只是提了一句刘封是走平春方向假扮运粮兵来的寿春。
这也是曹丕会直呼谎报军情的原因之一。
若王凌的军报上说的是真的,那岂不是意味着平春和义阳的于禁和司马懿也都败了?
鲁阳这边形势一片大好,结果现在来情报称寿春丢了满宠死了,这让曹丕如何能信?
而在曹魏君臣陷入混乱状态的期间。
刘封也引兵抵达了平春城。
得知司马懿并未派兵来取平春,刘封暗暗松了口气。
若不是平春没有兵马驻守,刘封也想利用水军的优势走颍水和汝水前往颍川,吓一吓曹丕。
转念一想。
曹丕在颍川经营多年,仓促而上也得不到多少战果,若因此又丢了平春,反而得不偿失。
故而。
刘封才决定直接回平春,先将平春后方的义阳三关夺下。
夺了义阳三关,平春就能成为北伐前线的粮仓。
单论统兵作战的本事,刘封自问不输于当世雄杰。
然而纵观历代北伐,基本都是因粮草不济而被迫退兵。
诸葛亮在吸取经验教训后,才悟出了在五丈原屯田的良计,只可惜最终因为积劳成疾而让屯田计划无疾而终。
刘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远。
与其孤军深入,不如步步为营。
先将适合当粮仓的战略要地稳稳当当的吃下,才是最紧要的。
如今已经得了寿春,若再夺下了义阳三关,大汉在江淮的防线,就更近了一步。
就如那句经典名言:江南以江淮为险,而守江者莫如守淮。
守住了江淮,就立于了不败之地。
“既然司马懿不来,那就不要客气了,传孤令,即刻夺取义阳三关,先夺关者,封亭侯!后夺关者,封关内侯。“
比起空头衔的关内侯,亭侯是虽然是列侯中最低的一个,但却是实打实有封地的!
重赏之下,不论是刘封的嫡系,还是孙桓和朱桓,都变得战意熊熊。
刘封将义阳三关的其中两个关卡,分别交给了孙桓和朱桓,最后一个则是留给了岳举。
论攻城夺关,岳举是刘封麾下除了李平和王平外,最凶猛善战的一个。
刘封也有意培养岳举。
当大汉的疆域越来越大且老将逐渐隐于幕后,就必须有新的猛将来镇守一方或协同作战。
刘封已经将王平和李平放在了关中,江东一方虽然有陆逊在,但陆逊毕竟是世家大族出身,考虑问题更侧重于利益而非对刘封的忠诚。
岳举就不同了。
这是刘封自军中底层提拔的猛将,没有家族羁绊,对刘封又有忠心,兼之头脑灵活资质不差,可以培养成独当一面的大将。
岳举也没有辜负刘封的厚望,披甲先登,奋战数日,第一个夺了关卡。
孙桓和朱桓素日慢了点,但也在十日内夺取了后两个关卡。
自义阳到寿春,淮河上游和中游以南的大部分区域,皆为刘封所控。
浩大的声势,更是令淮河以北的临近城池的官吏士民惊恐不已,生怕刘封会再次北上。
鲁阳的曹叡,更是不敢再心存侥幸,一面分兵死死的固守要地,一面派人去洛阳求援。
到了六月。
刘封引近卫轻骑来到鲁阳地界。
还未抵达刘禅大寨,刘禅就已经兴奋得策马出营来迎接刘封了,更是与刘封有说有笑的并骑回营。
哪里还有半分兄弟不和的迹象?
这一幕。
看到不明真相的众将校一脸懵。
“兄长,现在能说了吗?”刘禅压抑着兴奋。
原本在得知刘封破了平春斩了于禁的流言后,刘禅都准备跟曹叡决战了,结果还没开始曹叡一方就乱了。
探子一打探才得知,刘封将寿春也攻破了!
这让刘禅兴奋得一夜没睡着,若不是死记着刘封的叮嘱,刘禅都差点忍不住要“泄密”了。
如今刘封抵达了鲁阳,刘禅再也忍不住了。
想要守住秘密是很痛苦很折磨的,尤其是在流言满天飞的时候。
看着逐渐成长起来的刘禅,刘封的心底也是欣喜。
“可以说了!”
“那,是兄长来说还是弟来说?”
“你是太子,自然是你来说!”
得了刘封的许肯,刘禅更喜,当众将“兄弟不和实乃针对曹丕流言之计的将计就计”告知了众将校。
刘封则是将夺取平春和寿春的功劳也安到了刘禅头上,声称“孤破了合肥后,因不能破寿春而犯愁,幸有太子提醒,可先取平春,再伪装成平春的兵马奇袭寿春。太子又忍着流言在鲁阳骗了曹叡许久,实属不易,孤能破平春和寿春,太子当居首功。”
分功的事,是刘封与刘禅早就商量好了的。
这也是刘封助刘禅立军威的方式,虽然刘禅一开始不太情愿但又逆不过刘封的坚持,最终选择了同意。
而对于不明真相的众将校而言:刘禅宁可忍着流言的中伤也要假装与刘封不和,更是不畏艰险亲自来到鲁阳对阵曹叡,给刘封争取了夺平春和夺寿春的机会,再加上刘封声称计策是刘禅想出来的,那么刘禅不拿首功都说不过去。
张飞、赵云、关平、关兴也出声附和,以此来证明刘封“所言不虚”。
都是刘备的嫡系,刘封想要替刘禅树立军威,张飞等人自然也会配合。
一时之间。
如“大汉太子刘禅携手燕王刘封,定计诳骗曹丕曹叡父子,打出了夺平春斩于禁、夺寿春斩满宠的惊人战果”这样的消息,也在细作的有意散布下,开始疯传。
首当其冲的曹叡,更是被惊得瞠目结舌。
“刘禅,竟如此善战?”
一口鲜血涌至喉咙,曹叡只感觉一阵头晕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