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暂罢刀兵,刘封的联姻计划(求票) (第1/2页)
章武六年,(226年),夏六月。
由于战事旷久兼之天气炎热,军中将士多有患病者。
不忍将士受难的刘禅,决定引兵退回宛城。
此时。
刘封开辟第二战场牵制曹魏军力并伺机夺取寿春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
考虑到再攻鲁阳利益不大,刘封也认同了刘禅的决定,撤军消化战果。
西起宛城,东经大别山义阳三关,再入淮河至寿春,除了最东部的广陵郡尚在曹魏手中,江淮之地基本都入了大汉的掌控。
原本刘封拟定的“襄阳、江陵、武昌”三位一体的攻防体系,也向北推进到了以“宛城、义阳、寿春”的山河曲线攻防体系。
以往的战事包括奇袭长安抢占雍凉之地,都只是在为大汉抢占生存的机会。
而如今。
大汉的选择已经不再局限于攻取洛阳了。
心情好,走宛城和长安出兵以向洛阳,跟曹丕来个正面对决。
心情不好,走寿春出兵,先效仿昔日的袁术拿下曹魏势力部署偏弱的徐州,然后北向青州,借着水军的优势沿近海岸线直接入幽州和辽东,由外到内,逐步蚕食,让曹丕疲于应对。
换而言之:
今后的战事,才称得上真正的伐魏兴汉,攻守易形。
七月,孟秋。
刘封和刘禅一并返回了江陵城。
如“大汉太子刘禅携手燕王刘封,定计诳骗曹丕曹叡父子,打出了夺平春斩于禁、夺寿春斩满宠的惊人战果”这样的消息,不仅仅在鲁阳流传,也在江陵流传。
原本流言四起的江陵城,也在这则消息出现后,变得如冰封一般的凝滞。
妄想推波助澜的让刘封和刘禅相争并从其中获取利益的官吏,一个个都变得惶恐。
叫嚣了几个月。
最后发现刘封和刘禅亲密无间,竟联手将敌我众人都给诳了?
刘封功高盖主?
可刘禅这次才是首功!
刘封故意让的首功?
那不更加证明刘封知进退,对刘禅没有威胁吗?
叫嚣的都成小丑了!
江陵城。
后宫大殿。
刘禅跪在吴皇后面前,俯首请罪。
对于那群叫嚣着推波助澜要离间刘封和刘禅关系的官吏们,刘禅不会有愧疚只会有暗爽。
没直接问罪都是刘禅仁义了。
然而。
对于一向慈爱仁厚的吴皇后,刘禅是有愧疚的。
刘禅生母早逝,自入西川后就一直养在吴皇后名下。
吴皇后又无子,待刘禅更是如亲子,一应起居照料皆无差池。
当初两兄弟假装不和,就是从吴皇后宴请两兄弟开始的。
对此,吴皇后深感愧疚,认为没有那场晚宴就不会有两兄弟不和。
虽然刘封担心让吴皇后忧虑生疾提前告知了吴皇后详情,但刘禅彼时已经去了鲁阳。
若说吴皇后心中没气,那是不可能的。
吴皇后也是人,是人就有常情。
往重了说:刘禅这是不信任吴皇后,故而才联手刘封演戏诳吴皇后。
只是看着跪在面前请罪的刘禅,吴皇后内心又生了几分不忍。
良久。
吴皇后长叹一声,起身扶起刘禅:“太子又不是因为私事而故意欺骗本宫,既是为了国家大事,本宫受些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只是今后,太子不可再如此让本宫担忧了。”
刘禅暗暗松了一口气,承诺道:“母后放心,儿臣今后定不会再故意欺瞒。”
看着褪去了稚嫩之色多了稳重和沧桑的刘禅,吴皇后又有些心疼:“离了几个月,太子受苦了。”
刘禅轻叹:“比起前方将士的辛苦,儿臣这点苦算不得什么。母后,儿臣有个不情之请,想与母后商议。”
吴皇后问道:“太子若有难事,直说便是。”
刘禅凝声请道:“征战累年,将士颇为辛苦;如今父皇不在江陵,儿臣有意慰问将士家眷。考虑到将士家眷中多有女眷,故而儿臣恳请母后一并前往。”
吴皇后眼中闪过几分惊讶,道:“可陛下早有严令,后宫不得干政。本宫前往,恐有不妥。”
刘禅轻轻摇头:“非也。母后只是协助儿臣慰问将士家眷,而非私下单独慰问,并不算干政,太子妃也会与母后同行。”
吴皇后更惊:“太子,这是谁的主意?”
刘禅也不隐瞒,道:“是兄长的主意。兄长说,要立军中威望,并不一定非得亲自引兵上阵,善待将士家眷而让将士心存感激无后顾之忧,比起亲自引兵上阵更能令将士心服。
兄长又言,中原虽然多有猛将悍卒,但因为曹丕父子苛刻将士家眷,更有奸人在后方婚配生人妇,故而中原的猛将悍卒常有离心者。
倘若儿臣带着太子妃和母后时常慰问将士家眷,不仅可以让大汉的将士能奋勇杀敌,又可以让中原的猛将悍卒慕名来投。”
吴皇后听得更心惊。
犹豫片刻后,吴皇后又问:“燕王如此提议,岂不是将刀鞘送到了太子手中,今后生杀予取皆得受太子制衡。
虽然这般问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本宫不太能明白燕王此举之意。”
刘禅如实道:“儿臣也这般问过。兄长说,没有军威的皇帝是无法管理国家的,兄长虽然无心与儿臣争夺皇位,但并不能保证子嗣就一定不会眷恋皇位。
假使燕王府的军威一代代都胜过皇帝的军威,而皇帝又不能制衡,必会有燕王之乱的祸事出现。”
吴皇后忍不住又问:“假如太子的子嗣容不下燕王或者听信大臣的谗言要祸害燕王,又该如何?”
刘禅的语气又多了几分钦佩:“兄长说。倘若儿臣的子嗣太愚蠢又只想着赶尽杀绝,那就是儿臣之过,儿臣会尽力教导诸子,避免这种事出现。”
看着思路清晰的刘禅,吴皇后的眼中也流露出了欣慰,一种子嗣成才的欣慰。
燕王府内。
给刘封当替身的寇安国则在详细的向刘封汇报江陵诸事。
只是在提到某些人时,寇安国的语气颇为不忿:“殿下在外征战,这群刁官却总想着要用恶言来加害殿下,是可忍孰不可忍。不如除之以绝后患。”
“一群只会动嘴皮子的腐儒罢了,不必理会,今后也还有用得着他们的时候。”刘封并没有因为这群人的恶言就动怒。
水至清则无鱼。
若不是这群人的存在,刘封也没机会将水搅浑而瞒过曹丕君臣。
处于刘封这个位置,必然会面对诸多立场不同的人。
杀是杀不尽的。
若遇到麻烦只会用杀来处理,那刘封也坐不稳这个位置。
就如昔日官渡之战后,曹操焚烧了通敌的文武名册一般,处理方式未必非得极端。
考虑片刻后。
刘封给寇安国下达了命令:“你去准备些厚礼,以燕王府的名义给这群人送礼,再替孤带句话:合则两利,斗则俱损,中原地广物博,西域商贾云集,海外更有仙岛奇珍无数,何必同室操戈来争这一亩三分地的蝇头小利。”
寇安国听得心惊:“殿下如此谦逊,是否太抬举他们了?”
说这话的时候,寇安国是有不服气的。
一群只会摇唇弄舌的腐儒,有什么资格去质疑燕王兼大将军且战功彪炳的刘封?
不来燕王府送礼赔罪就算了,竟然还要燕王府主动去送礼?
凭什么?
凭这群人长了一副好面孔?
刘封轻笑:“你见过那个成年人会跟一群小孩子动真格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孤所见天下之大,远非凡俗之人所见所知;孤要定的天下,也远非一个中原。
有那精力去跟一群腐儒斗智斗勇,孤不如想想如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扫平中原。”
网络时代曾有句流传很广的话:最恨秦始皇不知道世界地图,倘若世界早个两千年统一文字,就不用去浪费精力学一个几乎用不到的英语了。
什么学了英语才能研究文献都是屁话,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国外的月亮不会更圆,只会更暗。
虽说高估了秦始皇的能力以及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但秦始皇的志向是没有被高估的。
刘封最大的私心不是去争皇位,而是希望全世界都被汉化。
没有朝代是能万世长存的,基本上几百年就一个轮回,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可汉文化却能流传数千年而经久不衰,就算忽必烈来了,都得被汉化成刘必烈。
当全世界都被汉化了,是不是刘氏一脉当皇帝也就不重用了。
世界需要汉化,社会需要大同。
这是刘封在当了上位者后,最大的心愿。
以前没有,是因为地位低微实力弱小,自然优先想的是怎么处事保命。
先修身后齐家,当修身齐家的小心愿已经达成了,自然而然就该去追求治国平天下的大心愿了。
又有哪个上位者能拒绝青史留名万古流芳?
让寇安国自去安排后,刘封又回到了内院。
常年在外征战,刘封也极少与妻儿相处。
以至于到现在,除了长子刘林外,刘封都没第二个子女。
有时候刘封都在怀疑,是不是加入了刘备阵营就自动变成事业狂,要不然为何刘备阵营普遍都是子嗣少呢?
或许也有跟刘封没有如曹操父子一般大肆抢人妻的原因在。
这个时代。
人妻其实还有个很重要的特性:会生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