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暂罢刀兵,刘封的联姻计划(求票) (第2/2页)
只不过。
刘封不屑如此。
生儿育女,全凭玄学。
时候到了,自然就会有子女出现。
刘封的长子刘林虽然被封为吴侯,但如今才十岁,刘封也没现在就让刘林去吴郡的打算。
身为刘封的长子兼未来的燕王府继承人,刘林是注定要承担继任燕王的重任的。
故而。
刘封对刘林的培养也是格外上心。
不论是习文还是练武,刘林都得比普通家庭的少年更努力。
快乐教育?
不存在的。
似刘封这样的身份,敢对子女快乐教育就等于自断臂膀任人宰割。
别说刘封了,就算是普通家庭也是不能快乐教育的。
快乐教育只适合无法进步且有父母托底不用卷的家庭。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要么不生,要么生了就得教育,放任自流就如那句至理名言:惯子如杀子。
是龙还是虫,一个良好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就比如现在。
炎炎烈日下。
刘林还在院中扎着马步。
豆大的汗水自额头流下,看得孙琰一阵心忧。
若不是刘封定的规矩不能破,孙琰真想将刘林唤回屋中纳凉。
看到刘封返回。
孙琰凑近挽住刘封,低声恳请,希望刘封对刘林不要太苛求。
“冬练三伏,夏练三九。燕王府的长子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若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当燕王府的长子是会短命的。夫人莫不是想今后白发人送黑发人?”
刘封婉言拒绝了孙琰的提议。
强如诸葛亮的体魄,史载都积劳成疾而早逝。
似曹操,也只活了六十余岁。
司马懿够长寿吧?
司马懿的兄弟够长寿吧?
结果司马懿的子孙都不长寿。
天命报应之说刘封是不信的,若真有报应,这世界就只剩下道德圣人了。
不外乎。
掌权者太耗费心力而体魄又不足以支撑心力的算计。
故而又有傻人有傻福的说法,因为不用耗费心力所以活得久。
再看如今的黄忠。
不仅体魄好,还不耗费心力,七十好几了还活蹦乱跳的,能吃能喝又能打。
虽说钟繇七十好几还生了个钟会,按理说黄忠也能,但黄忠一来是觉得这年龄了去娶个小姑娘心中膈应,二来是觉得这年龄生个儿子估计也没心力去教养。
念头通达后,黄忠也懒得去管娶妻生子的事了。
南阳黄氏又不是没人。
黄忠真想要子嗣继承家业,就算过继一个族人当儿子都是一句话的事。
给大汉的卫将军当嗣子,这得一堆人抢着来当!
见孙琰面有委屈,刘封又高声向刘林呼问:“吾儿,烈日当空,可还能坚持?”
听到刘封的呼问,刘林精神大振。
尽管酷热难耐,刘林也是高声回应:“回父王,孩儿尚能坚持!”
“声如洪钟,夫人可放心了?”刘封笑着回应孙琰。
孙琰嘟着嘴,哼了哼:“林儿平日里就对刘郎崇拜得紧,一心想在刘郎面前表现出男子气概。方才听到刘郎的呼问,必然心气澎湃,就算精疲力尽了,必然也会假装掩饰。”
刘封脸上的笑意更浓:“既然吾儿有此想法,那就更不能打击吾儿的男子气概了。
夫人莫要担忧,男子与女子不同,女子偏于感性,故而教育时更需要体贴呵护;男儿偏理性,有自己的想法,故而教育时更需要引导和鼓励。”
孙琰又看了一眼精神变得亢奋的刘林,暗暗叹了口气。
虽然很担忧刘林被烈日晒出病来,但刘封说得也很有道理。
刘林有自己的想法,管太多了不仅容易养坏刘林的男儿气概还容易让刘林产生不耐烦。
反倒是刘封的引导和鼓励,更能让刘林有积极性。
主动去习文练武和被动去习文练武,这效果差别是很大的。
正聊间。
孙成自外而入,刚开口喊了一声“姊夫”,又见孙琰也在,顿时又闭上了嘴,一边向孙琰行礼又一边向刘封打着眼神。
孙琰不由有些气恼:“怎么?你阿姊我还成外人了?”
孙成没有喊“殿下”这样的正式称呼而是直接喊“姊夫”这样的私下称呼,摆明了就是私事来寻刘封。
结果这私事,却还故意要瞒着孙琰。
孙成连忙赔罪:“阿姊误会了,愚弟只是想请姊夫帮个忙,怎会将阿姊当外人?”
孙琰盯着孙成,一副“你继续编”的模样。
“直接说,要孤帮什么忙?”刘封没有支开孙琰,直言问道。
孙成支支吾吾的,最后在孙琰那要挽袖子的动作开始时终于坦白了实话:“姊夫,愚弟的面具,被人摘下来了。”
嗯?
刘封和孙琰皆是一愣。
由于孙成长得儒雅俊秀且女人缘太强,再加上刘封小舅子的身份,想嫁女儿给孙成的官宦名仕颇多。
刘封又曾给孙成出了个主意,让孙成戴面具出门,结果传出了“谁能让孙成摘下面具,孙成就能为谁倾心”的流言。
本来这只是个街头巷尾传出的趣闻。
刘封和孙琰也只是当趣闻来听,偶尔打趣下孙成,孙成也从不承认说过这话。
结果今日。
孙成又来了句“面具被人摘下来了”。
这明摆着:孙成这是遇上意中人了。
“是谁家女子,竟让江陵成的玉面寒枪俏孙成也倾心了?”刘封不由打趣。
孙成脸瞬间赤红,也不知道是羞的还是热的,急忙辩解:“不,不,不是。”
“嗯?不是女子?难道是男儿?”刘封讶然。
孙琰小手捂着嘴,惊愕的看向孙成,士人中好男风的不少,虽然为人不齿但也是事实存在。
随后。
孙琰的语气一冷,有些恨铁不成钢:“孙成,你说什么胡话!你对得起阿父在天之灵吗?孙家就你一个男儿,你竟然好男风?”
孙成被孙琰一呵斥,顿时愣住,随即反应过来,连忙辩解:“错了!错了!我不好男风,姊夫,你别乱说啊,都让阿姊误会了,是法令君的女儿,小名玲珑。”
孙琰这才反应过来,小脸一红:“刘郎,既然是与法令君有关,我就不掺和了,你们先谈,我去准备些酒菜。”
以孙琰往日的持重其实是不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的,只是今日在教育刘林的事上跟刘封有了争执,又误听了刘封的打趣心急之下才误会了孙成。
待得孙琰离开,刘封不由扶额:“你难道不知道,孤与法令君不和?”
孙成嘿嘿一笑:“所以才来找秭夫商议啊,我跟法令君的女儿是两情相悦。”
“这事孤帮不了你。”刘封直言拒绝,见孙成面色一苦,刘封又道:“孤虽然帮不了你,但你可以去找太子。太子要撮合此事,易如反掌。”
孙成面色复喜:“当真?太子真能撮合?”
刘封嘴角一勾:“太子如今正是军威浩荡之时,主持个婚事难道还会有难处?
孙从事自徐州时就跟着父皇了,兼之孙从事乃康成公门人,孙从事的儿子娶法令君的女儿,这是门当户对,再有太子主持,谁敢说半个不字?
再替孤给太子捎句话:古有廉颇蔺相如将相和,如今燕王与尚书令不和,有损国之威严,太子应效仿前人故旧,为燕王与尚书令解斗。
正好:私事公事一并解决了。”
孙成大喜:“我就知道姊夫肯定有办法,我这就去寻太子。”
看着离去的孙成,刘封又想到了刘爽和刘瓒。
要维系一个政权,光有热血是不够的,还得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皇权如此。
世家亦如此。
为何寒门子即便立了大功也难以形成豪门家族?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寒门子族人太少了,无法通过联姻来构建关系网。
不论是哪个乱世,门当户对且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依旧是庇护家族的良策。
虽说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很感人,但从理性角度来讲:覆巢之下无完卵,在乱世之中,若是家族都不存在了,所谓的自由恋爱结果也只会是男的蒸女的煮。
刘封同样需要通过联姻来构建关系网。
正巧。
孙成意外的跟法正的女儿看对眼了,若不撮合两人,刘封都对不起这送上门的馅饼。
以法正的年龄,只要不染上恶疾,不遇上重大打击,这个尚书令至少还能再当十年。
而这十年内,刘封必然还会再次起兵北伐。
为了针对刘封,必然还会有流言出现。
刘封不希望下一次流言出现时,法正也作壁上观。
法正虽然是个人材也有忠心,但法正忠的是刘备是刘禅不是刘封,只有将利益绑定,法正才不会在今后流言再起时作壁上观。
与刘禅假装不和的计策,用一次就够了,再用就老了。
接下来。
刘封更倾向于将阵营内的力量都拧成一股绳,以求在最短时间内平定中原。
譬如桓温北伐,明明军事上已经成功了,却因为政治上的掣肘而让北伐夺取的城池得而复失。
在正式北伐中原前,刘封得将这些问题一一规避。
刘封也快四十了。
如不能在有生之年内北定中原,未来之事也就难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