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吃不消,真的吃不消 (第1/2页)
深水港码头工程,还有个实地勘测出最终方案的过程。
所以当下还不是重点。
汽车产业跟海运汇报完,让卫东被急着招来,催促回沪海的主要缘由。
当然就是国际社区的销售,更有首批已经递交给沪海财政的城市建设费、绿化园林费,总计十五亿港币!
这钱到底怎么算?
把两百万方的国际社区地块,交给让卫东来开发成有两百多万方建筑面积的新型社区。
市里面除了确实找不到更好的选择来担纲,也是对让卫东这口碑试试看,看他到底能怎么做。
所以当初签订的协议非常松散。
除了要求定价要看齐HK甚至东京,其他就是一定要有国际水准。
言下之意就是卖得贵,多花钱建设都行。
反正沪海又没掏一毛钱,都是承建方垫资,然后外汇消费者买单。
沪海得到了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容纳了国际商务人群、海外居民、侨胞同胞,带来更多投资。
最重要是得到了最急需的外汇。
对这些房地产本身的能给沪海带来多少盈利,协议里面真没有要求。
让卫东和池世明探讨,这态度就有点故意看你体不体面,如果你不体面,那就教你体面。
恰好池世明也是个年轻仔,跟让卫东说得通,没有看到钱就疯狂搂住的贪婪。
这点真的非常罕见。
他俩都当这是变相的地价。
所以沪海这边不惊喜都不可能。
现在款项都转到HK的中资银行,就算外汇到账。
然后再划拨一半给沪海。
这可是纯收入!
如果按照这么算,整个国际社区每年能分几十亿给沪海。
电脑代工那边今年有几十亿美元产值,外汇收益是主要的点,实际利润都没这么多,更别说市里能拿到的利税了。
所以卖地是真来钱!
让卫东有详细数据来支撑,要是有个PPT就更好了:“春节后又卖了点,大概一千四百多套,其中有三百套是全款,加上HK银行按揭放款,到地产公司账上接近三十亿港币,具体的开支、建设成本、社区成本还要计算,但大概的先划拨城市建设费、绿化园林费,余款等项目推进逐渐核算缴纳。”
市里面就很想搞懂你们到底是怎么算的。
让卫东却摊手推卸责任:“这个定价权是市里面给的,不是我们要求的,所以肯定是根据我们的成本包含合理利润之后,剩的都交给市里面,如果我们对本地市民销售,定价肯定不是这样。”
甚至对比了下:“这个价格还是太高了,不是针对港澳台海外用户,不是沪海的特殊地位,不可能卖这么贵,实话说,春节前我们在HK沙田的中文大学隔壁,开建小型别墅楼,一套也才这个价,面朝大海背靠高校,比这好。”
摸出来一本相册,都是池世明操盘,所以国际社区早就拍了不少“艺术照”,明星村就是设计稿、施工照。
但水上训练中心已经落成了,确实带着栈桥在海边如同景点般美丽。
几乎一套一设计的小别墅更充满艺术气息。
比国际社区整体还是按照新中式的典雅统一多了不少灵气。
这就是引入了专业设计师的结果,国际社区哪怕也有别墅,当时都没这么细致的搞。
成本上也接受不了。
毕竟是按照“大楼盘”模式来的整齐划一。
但这套小何带领的设计方案在HK就能获益不少,因为地价便宜,施工成本稍微高点也不至于到两千美元一平方,所以小何这趟应该能拿上百万港币!
对这个大半年前差点潜逃的家伙,让卫东就是要故意做出这个结果。
肯跟随,肯努力,那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然这些没解释,沪海市里面已经看得啧啧称赞:“这些方案也是你们做的?为什么不引入国际社区呢?”
让卫东比划:“前期不是强调要有沪海国际社区的整体感么,现在施工完成进度还不到两成,等整体效果出来了,再跟市里面、设计院所探讨下,这么搞就是凌乱美,不见得大气了。”
其实是个审美问题,这会儿内地还不适合搞个性。
市里面权衡下:“那就还是先要大气,国际社区开发完了,再另外这样开发一片高档别墅区域,对比旧时期的别墅,也能传为佳话嘛。”
是有这样的说法,这些艺术含量较重的建筑,在解放前的租界蛮多,后来都是千篇一律的筒子楼、赫鲁晓夫楼,连高楼塔楼都没有那些老洋房吸引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