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打炮就算了 (第1/2页)
山脚下的江州造船厂,是造鱼雷快艇的,规模真不算太大。
但沪海造船厂让卫东再特么耳背,也知道那是未来造航母的!!!
是因为老子手里有条航母吗?
就好像冥冥中有些事情就是这么无巧不成书的连成线。
让卫东甚至瞬间能明白自己的责任,就是拖动现在基本没活儿干的长江沿线这些国营造船厂活下来,尽可能造民用船舶,赶上集装箱航运这波热翔,吃上热的。
然后积累技术,积累资金,才有底气慢慢造出那些下饺子的场景!
这个节点他甚至比集装箱船都清楚,零几年的时候网友们都不敢相信能超越东瀛海军,可到了2013、14、15年,忽然就像一夜春风桃花开,狂暴的造船业开始下饺子,整个国家的腰板都开始硬起来!
所以有了招投局这个大筐,让卫东也只啊了下,就沉稳的说好。
老方都吃惊他这个反应:“咦,之前你不是每回都要先滑头,未战先想败吗,这次怎么这么干脆?”
让卫东嘿嘿笑:“感谢您让招投局来承担这个中转,我就不用担心什么个人得失,都是招投局的报表上可见,我拿一元钱年薪,如果这招投局带动的规模成就越大,就越没了那些质疑的声音,对吗?”
就以前他一直得藏着掖着,生怕私营企业、民营老板做大做强了以后被猜忌。
好了,现在是自己免费给招投局打工,通过招投局这个本就特殊的身份来做事,那就不演了……
国资,做什么都理所当然。
老方满意得畅怀大笑:“对的,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不在乎那些七七八八的声音吧,没那个时间去跟他们争论,干就是了,铆足劲干出最响亮的成绩单,就能压住所有杂音,一旦你学会操作这种战役规模,那么我们心目中的大战略,手边的小战斗就都能迎刃而解。”
让卫东真心实意的感谢:“感谢您对我的悉心教导,还有您对我的信任帮助,我会不负所托的。”
老方最后才抖搂实情:“其实长江航运,本来就是招投局在清末时候的产业,这也是为什么招投局划在交通部的最大原因,现在是打电话问我是不是我们有盘活这部分改制的想法,我就说你有,但现在我们不碰整个长江船舶航运,而是仅仅先对船舶重工这部分进行改制尝试,你好好思考下要怎么展开工作,我支持你。”
还鼓励了下:“战争年代,多少二三十岁的年轻将领被派到最艰险的军团担任领导,解放后也有很多年轻领导干部冲在最困难的地方,长江船舶重工仅仅只是国家船舶工业总公司下的长江船舶集团下属子公司,但这里面的复杂结构你想想就明白有多混乱,到底是航运指挥重工,还是远洋运输占据重心,几大板块间错综复杂,你要从千头万绪里找出一条线头子来!”
结果让卫东轻松:“赚钱,只要能赚钱,就能解决百分之九十九的复杂问题。”
老方哈哈哈的说对。
其实就是那句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在这个阶段,特别适用。
尤其让卫东还心里隐隐知道正确脉络,这事儿他就不觉得压力山大。
毕竟这时候让卫东也不是五年前那个只有狗蛋和李二凤能帮忙卖腊肉的少年了。
麾下已经有几万兵马。
老小俩在电话里探讨好久,定下是长船重工的各大厂长老总尽快赶到江州来一起开会,才把话机搁下。
董雪晴在旁边小圆桌上继续敲自己的键盘,偶尔喝口茶,帮丈夫剥个橘子。
悠然自得的只关心最后结论:“是到这里开会?那就不用走了,嘻嘻。”
至于是不是又要扩大什么产业规模,她都无所谓。
就很奇怪,她完全没有她姐那种动不动巨大的心理负担。
让卫东也笑着不把重担挪给她徒生压力,只说组织上安排把船厂改制做起来。
董雪晴居然想的是:“没给你安排什么革命同志当战友就好。”
让卫东诧异的她小脑瓜子都想的什么,但也杜绝一切可能:“明天去把结婚证办了,现在我在招投局挂着领导身份,不能这么不明不白。”
董雪晴总是思路清奇:“啊,小月月咋办?”
让卫东赶紧笑骂:“关她屁事啊!”
幸好这时候警卫员又把电话拎出来,让卫东如释重负的赶紧接听。
居然是老程:“嘿嘿,部里面找我来做说客,峡江厂还是很有实力的,他们这次的自行高炮确实获得了装备许可,这是光电综合、机炮协同的高科技啊,你给想想办法推动改制,一万三千多员工规模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