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 第968章 论同班同学的含金量

第968章 论同班同学的含金量

第968章 论同班同学的含金量 (第2/2页)

其实就跟让卫东当年跟江州市里面谈那个工业品销售细节一样,好看的数据背后,稍微细算账就看出来问题。
  
  一万多人的厂,年产值九千多万,平均每人几千块产值?
  
  乡下人搓草绳、编苇席都能达到这个成绩吧。
  
  更别提利润了。
  
  仔细分析更能发现,改制这几年始终没有什么拳头产品,不断的跟接散单一样,开发生产过上千品种的制造协作产品。
  
  过程中产生堆积如山的试验报废品。
  
  这种浪费,对国营厂来说早就习以为常,根本不心疼。
  
  为了革新研发付出代价是可以理解的,但毫无理由的浪费研发,而且拼凑出来的东西完全比不过国际甚至国内同类产品。
  
  这种研发简直有毒。
  
  每搞一项就搞个车间修座厂房,市场不接受又换个产品研发。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设备越来越多,整个厂区摊子越来越大……
  
  船厂厂长们都触目惊心了!
  
  改制小能手更是觉得无可奈何。
  
  好像无意之间,大家一起偶然遇到个集所有三线厂、国营厂问题于大成的顽症。
  
  更是整个三线工程的浓缩写照。
  
  在当年的局势和判断下,展开三线工程肯定没什么问题。
  
  但有利有弊,这里就把弊全部集中展现。
  
  二十多名厂领导跟让卫东一起,撰写了电脑PPT版本的峡江厂改制考察报告。
  
  图文并茂的展现了整座厂的所有真实状态,详细阐述了目前该厂的问题、症结、困境,估算出了资不抵债的巨大窟窿。
  
  最后给出的建议也很详尽。
  
  要么把整座厂打散安插到其他单位;
  
  要么就是破产清算,然后再看有没有凤凰涅槃的机会;
  
  现在的厂持续这么搞下去,只能是个越来越庞大的黑洞。
  
  甚至详细列出了建议这家厂可以朝着汽车配件发展的可行性报告,但需要全面加强品控质检体系云云。
  
  所有厂领导跟在让卫东后面签名,上交文件给五机部。
  
  这才算培训结业。
  
  根据各厂清查出来的问题,有几人其实是涉及到了这年头可以法办的边缘,但放到十多二十年后的标准又不算多严重。
  
  那年头是想有经济问题,也没多少经济可以问题,都穷得叮当响。
  
  让卫东分别单独谈话,直言是“民营企业”性质救了他们,可以离职,也可以转到鹏圳西区去担任新厂厂领导,规模小很多,但看看有没有二次创业重新做到万人大厂的可能。
  
  收入待遇反而更高些。
  
  光是没有对外宣布,就让这几人千恩万谢,起码还有回去带着家人“调任”的脸面。
  
  有两家厂的厂领导班子和沪海道奇汽车总厂里面的厂领导整体对调。
  
  这属于整个厂的风气或者发展方向有偏差,需要全面整顿。
  
  然后所有厂都新增了招投局改革办公室,一帮从汽车厂、东升贸易挑选出来的年轻人,全面担任厂领导助理。
  
  跟随协调工作,更是担任随时可能补位的救火队员职务。
  
  重点在于这些厂领导里有三个是总工程师级别的技术型领导,和那十多二十名呆了个把月的工程师、技术员一起组成了长航重工技术委员会。
  
  这才是整个长航重工未来的核心存在。
  
  长航船舶重工这七家厂,以前都属于船舶总公司,自然都是单线联系,上级领导都在平京的六机部。
  
  单列出来成为招投局下属二级集团,那不就得有个长航重工集团了。
  
  现在集团董事长肯定是让卫东兼任着。
  
  但这种之前预估大约过百亿,清盘出来竟然超过两百亿总资产的庞然大物。
  
  尤其是这还不包括各厂的地皮地价,造船厂的占地规模可想有多大。
  
  仅仅就是十二座船台、俩干船坞、浮坞、百吨龙门吊、钢材处理线、加工厂,房产等等。
  
  反正熊国明看了就垂涎欲滴的提出,为什么我们不把这打包到港股去上市呢!
  
  只有老方知道,招投银行在港设立营业以后,让卫东能保底投入资金买“理财”项目。
  
  连老汪都是相信董事长能从HK拉到资金。
  
  所以熊国明作为保险公司老总,还是觉得这样资金来源不稳妥,只要把这百亿资产拿去上市,滚滚资金不就到账了么。
  
  因为他没跟着让卫东到沪海沿着长江考察,留在HK认真进入亚洲电视、永安银行、中大甚至顺着这条线又深入考察了亨氏集团、德氏家族。
  
  等他回鹏圳报到的时候,居然已经招募了三个HK职业经理人。
  
  然后带着一起去参加长航重工的改制工作,自然而然得出这个结论。
  
  这就彻底走上了金灿灿的金融之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