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诸侯各领一方土 (第1/2页)
刘淮的计划是经过历史验证的。
封建化的关键就在于将底层百姓锁在土地上,想要破解,就要给百姓以极大的流动性。
而英法到了大航海时代末期,封建地主渐渐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底层百姓一旦待不下去,就可以跑路殖民地。
至于分封出去的国王,结合当地条件,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那就说不定了。
在历史上的华人也在南洋搞出兰芳共和国这种商人共和国团体。
不过同文同种之下,随着科技的进步,华夏迟早会将开拓土地收回来。
就像周朝分封八百诸侯时,中原大地上遍地都是蛮夷戎狄。
而到了秦始皇打统一战争的时候,天下就是诸夏内战了。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大抵是各路蛮夷戎狄好心,将中原膏腴之地让给诸夏,而他们则要到犄角旮旯吃土吧。
刘淮与辛弃疾两人兴奋的在地图上指指画画,丝毫不顾他们此时充其量只算是个大点的军阀,直到魏如君亲自将一坛酒与几碟小菜端上来,两人方才平静了一些。
辛弃疾饮了一杯酒水之后,方才再次问道:“大郎的意思还是以疏为主?”
刘淮夹着一块卤肉放进嘴里:“准确的说不是疏,而是引导。
想要成为百户千户,乃至于国王都没关系,我也可以给他们实封,只不过得在汉土之外才成。
至于汉土之内,只要我活着,就绝对不允许有如此大规模的人身依附关系存在。”
辛弃疾再次饮酒,随后摇头笑道:“唉,能在活着的时候将事情推进下去就不错了,大郎勿扰。”
刘淮想了想,也只能笑着点头。
当日,两人喝得酩酊大醉,却在第二日时神采奕奕,分头行动起来。
年轻就是这点好,敢想敢干,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推进长远的计划。
当然,这套第二次分封开拓计划此时连大略都算不上,因此刘淮继续完善手中的地图,而辛弃疾则是向外放出了口风,作一些前期准备。
现在高层几乎都已经知道了卫所闹出的幺蛾子,这几日军议时刘淮也都沉着一张脸,却没有想到辛弃疾见了刘淮一面之后,竟然立即平息了主君的怒火,并且马上做出了处置方式,当真是好本事。
只不过有一次醉酒之后,辛弃疾抱着自家二儿子辛铁牛当着众人的面说,这是南瞻部洲的国王,属实是引人侧目。
即便南瞻部洲乃是佛教用语,参加饮宴之人只道是什么不明觉厉的佛教典故,但大咧咧的说什么国王,也实在是过于猖狂了。
但在波及整个山东的大案之下,区区小事不值一提。
在一片忐忑中,时间来到了五月份,随着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节度府对于之前海州大案的判决也出来了。
航运提督何子真被一撸到底,成为一名海船船长。
孙怀度、张波虽然没有贪财,却是玩忽职守,致使国家财产大量流失,孙怀度已死不论,张波被判十年劳动改造。
涉案的山东两路二十三个卫所被彻底清查,除了已经自尽的郑云外,其中三个指挥使直接掉了脑袋,十五个指挥使去蹲大牢,四个罪责最轻也被撤去了官职。
都尉、校尉等卫所军官也全被申饬,分下的例钱也全都被收回。
仅仅第二日,节度府宣布,给卫所各级军官涨俸禄与赏赐增加一半,算是为了安抚军队做了妥协。
与此同时,对于市舶司的调查也变得雷厉风行,石琚顺着盐使司的贪腐线索摸过去,很快就又清扫了一批贪腐与滥权的官员。
之前面对人人无错的两难选择之时,石琚看起来束手束脚的,但是真到了善恶黑白分明之时,石琚立即就展示出了自己的老辣手段,立即就使得吏治一清。
而无论是清官能吏还是贪官污吏,在面对携带着刘淮亲笔文书与王命旗牌的石琚时,都表现出了任杀任剐般的顺从。
只能说开国君主的威望确实是管用。
待到五月中旬,刘淮在大军议中正式将世界地图挂在节度府的正中,立即引发了汉军重臣一片哗然。
这张地图乃是重新绘制的,因为当刘淮召集博学士大夫往上面写山川地名时,发现空间根本不够,只能再次扩大。
到最后这张地图是由八张羊皮缝制而成,左右长两丈,上下宽一丈,总算是将中国之地的名城大邑,名川大河都标记清楚了。
而其余几大洲刘淮果真是按照辛弃疾所说的四大洲来命名的,也算是某种恶趣味。
至于其他大洲上的国家,除了欧洲刘淮还模模糊糊知道有法兰西,英吉利,其余大洲干脆就是留了大量空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