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二十二章 文教鼎盛传南北

第二十二章 文教鼎盛传南北

第二十二章 文教鼎盛传南北 (第1/2页)

陆游的离去在汉军内部掀起了一片波澜,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番风波竟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一来,能与经略使这种等级沾上边的高端人士心中都有数,随着汉军打下来的地盘不断扩大,早晚要与宋国翻脸。
  
  就算宋国忍者神龟附体,搞鸵鸟政策,汉军也是要主动翻脸的。
  
  不为别的,统一天下就是最大的政治正确,也是最好的宣战借口,上史书都不怕的那种。
  
  甚至再直白一些,刘淮都可以用赵宋官家老祖宗赵匡胤的那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来噎死宋国。
  
  在这种情况下,陆游的离开属实是意料之外倒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二来,刘淮立即在归德府任命张孝祥为河北两路转运使,相当于重新为宋国派系立了一个山头,用于安抚由于陆游南归而心神动荡的原宋国官员。
  
  陆游归宋乃是个人行为,与节度府无关,参与北伐的还是一家人,还是会被节度府放心任用的。
  
  而张孝祥也不负刘淮的期望,没有做出任何激烈表态,立即来到大名府上任。
  
  身为公认的宋国宰执种子,张孝祥还是在这一刻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三来则是,新晋大儒林凡容此时聚集了北地士大夫所有的目光。
  
  这厮为了验证自己所说的‘质量不同,落地时间相同’的理论,不仅仅在《格物报》上长篇大论,更是广邀英雄帖,说是要在六月于济南府的城头上做一个完完整整的实验,以实践求真知,还望诸位贤达能共襄盛举。
  
  说句实话,林凡容的文章一开始发出来的时候,莫说普通学者与百姓,就连《格物报》的新任主编朱熹也觉得有些离谱。
  
  因为这件事实在是过于反常识了。
  
  相同高度,一枚石子与一片羽毛谁落得更快,这不是理所当然,三岁稚童都能知道的事情吗?
  
  还用你做实验?
  
  当即就有许多在济南府的士人向报社写信作辩驳,朱熹挑选了几篇言之有物的,放在了报纸末版。
  
  霎时间,新晋大儒林凡容大有被批倒批臭的架势。
  
  不过关键时刻,有一名笔名古怪,唤作‘伽利略居士’的学者送来书信,提出了一个心理实验的概念。
  
  假设两颗铁球,一大一小,按照常识,下落之时应当一快一慢。
  
  可若是将这两个铁球用铁链连起来,小球应该就会拖慢大球,这个整体下落速度应该介于单独的大球小球之间。
  
  但是逐渐将铁链缩短,直至两个铁球融为一个之时,新铁球的重量当为两个铁球的总和,下落速度应该比两个铁球要快的多。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绝对相反的结论呢?
  
  是不是一开始那个理所当然的常识就是错误的呢?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遵守《格物论》中实践出真知的准则,真正上手实验一次才行呢?
  
  这次前所未有的思想实验的确是震撼了北地大儒,也让林凡容的实验顺利筹措了起来。
  
  不过由于刘淮还在归德府处理事务,有些小心思的林凡容将实验一拖再拖,直到刘淮回到济南府后,方才正式开始。
  
  这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六月底,林凡容选了个大中午,顶着炎炎烈日从城头箭楼临时搭建出来的平台上,同时扔下了数枚大小不一的石球。
  
  伴随着整齐划一的沉闷咚声,围观的无论是官吏还是学者,又或者是贩夫走卒普通百姓,全都惊呼起来。
  
  一些济南府本地的士人在错愕半晌之后,心中甚至有些嫉妒起来。
  
  这林凡容痴长这么多年岁,没想到竟然能老树开花,还能做出此等学术成果?
  
  在这整齐划一的声音之后,林大儒的名声也该誉满天下了吧?!
  
  谁料林凡容的实验还没完,很快,又有几块篮球大小的圆形石块被搬上城头,不同的乃是其上裹着由大到小的数个包袱皮。
  
  节度使华盖之下,刘淮直接乐出声来。
  
  他没想到林凡容脑子竟然如此活泛,竟然举一反三察觉到了空气阻力的存在。
  
  很快,石头又被同时从城头平台上推下,只不过这次由于降落伞充当缓冲,所以有快有慢。
  
  因为这年头并没有扩音装置,林凡容也明显不是有内力加持的武林高手,所以也无法从城头喊话,让这么多人听见。
  
  不过他倒也是早有准备,他派遣亲信子侄雇佣闲汉,在实验结束之后,向着围观人群发放传单。
  
  “汉王郎君。”
  
  有亲卫接过一张传单,递到了刘淮身前。
  
  因为考虑到普通百姓的学术水平,所以传单的内容倒也不甚复杂,一来是得出了下落速度与物质重量没有关系的结论。
  
  二是怀疑‘气’乃是看不见摸不着,却确实存在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