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374章 正旦大朝会

第374章 正旦大朝会

第374章 正旦大朝会 (第2/2页)

但是主考官之下,还有同考官。
  
  同考官一般在八到二十人,在隆庆朝的时候,同考官也限定在翰林出身的官员才能担任。
  
  而按照官场的惯例,也只有担任过同考官的官员,才能在日后的春闱中担任主考官。
  
  这其实也是翰林清贵的原因之一,翰林出身的高拱和张居正都担任过春闱的主考官。
  
  而赵贞吉也是翰林出身,但是他做了同考官后不久就被罢官,没能担任春闱的主考官,所以在内阁三辅臣中处于弱势。
  
  雷礼就更惨了,他只是进士不是翰林,没有担任同考官的资格。
  
  可以说,一个官员能不能担任一次春闱主考官,就决定了他能不能有自己的门生弟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政治派系。
  
  高拱让苏泽在春节过后担任春闱同考官,这是为了他日后担任主考官积攒资历。
  
  拜别高拱,苏泽老老实实的返回家中。
  
  现在他的身份敏感,剩余的阁老就不能再去拜会了,最多就是在过年期间去赵贞吉家见一下亲戚。
  
  隆庆五年的腊月十分的忙碌,京师的中高层官员几乎在这个月内完成了站队。
  
  而整个京师内的对立情绪也越发的严重,苏泽和好友们,也感觉到了凌冽的寒意。
  
  ——
  
  正月初一,紫禁城。
  
  正旦大朝会的上朝时间非常早,而京师正月是十分寒冷的。
  
  停办了三年的大朝会,这一次又是皇帝为了破除他身体不好的言论特意举办的,有司衙门对官员发出严令,凡是所有在京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一律都要上朝,凡是来京述职的外省官员也必须上朝。
  
  这一次的正旦大朝会,上朝的人有上千人。
  
  这样规模的大朝会,官员的护卫随从足足有几千人。
  
  骑马和坐马车是不可能了,那是阁部大臣才有的殊荣,苏泽这样的从四品官员,凌晨就要从家里出发,前往紫禁城集合。
  
  比起刚穿越的时候,好处是苏泽的宅邸距离紫禁城很近,他可以稍微晚点出门。
  
  赵令娴帮着苏泽整理官袍,又将一个小巧的汤婆子塞进苏泽的怀里,苏泽在寒风中和妻子道别,领着随从向紫禁城走去。
  
  正旦大朝会开始的时间是“昧爽”时,即天刚刚破晓之时。
  
  钦天监官员已经算好了今日的“昧爽”时,百官提前在午门前等待。
  
  苏泽看着高高的午门,午门有三个门洞,分别是皇帝所通行的御道,御道左右是当值的将军,校尉等保卫依仗人员进出的通道。
  
  等到午门上的太监喊道:
  
  “吉时已到!”
  
  远方天空出现金色的阳光后,在场的文武官员绕道午门侧翼,从左,右掖门进入。
  
  午门上有一座楼,名为五凤楼,守门太监接下来敲响钟鼓,敦促百官进入皇宫。
  
  文武官员进入午门之后,先要在金水桥南按照品级站好队伍。
  
  苏泽已经是从四品了,他站在文官队列的靠前部分,等着鸣鞭的太监抵达。
  
  两名太监手持长鞭,鞭子挥舞起来后破开空气,发出尖锐的鞭鸣,
  
  文官由内阁首辅高拱为首,武官则由定国公徐文壁为首,按次序过桥。
  
  队伍来到奉天门丹陛之前,此时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两队相对而立,站在御道两旁,等待皇帝到来。
  
  皇帝的座位设在奉天殿廊内正中,称之为金台。
  
  再一次体验正旦大朝会,苏泽不得不承认,这种大型仪式确实能营造出一种神圣感,这也是彰显皇权最好的方式。
  
  就在苏泽胡思乱想的时候,韶乐想起,一群鸿胪寺官员引着御驾出现在群臣视野中。
  
  苏泽见到了好友沈一贯,鸿胪寺也是各种典礼仪式的操办者,紧接着鸿胪寺官员的是皇帝身边的太监,等到皇帝的金銮出现,阳光已经撒在了紫禁城内。
  
  苏泽看清楚了金銮御驾上的皇帝。
  
  这位正值壮年的天子,身形仿佛又清减了几分。
  
  朝臣们眼尖地注意到,那象征至高无上的赤色龙袍似乎也显得有些空旷。
  
  皇帝的面颊苍白中透着一丝病态的潮红,远不如往昔容光焕发。
  
  在场的聪明人,都看到了皇帝的虚弱,看来隆庆皇帝希望通过这次朝会,想要彰显自己对帝国统治力的计划是失败了。
  
  接下来,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在太监的簇拥下,皇帝进入大殿内,苏泽这个从四品的官员,也在一群侍卫的引导下进入大殿。
  
  五品是个分水岭,五品和五品以下的官员,只能站在大殿外。
  
  超过正五品的官员,就有资格位列在这大殿中。
  
  苏泽是从四品,所以站在大殿的角落中。
  
  几道目光落在苏泽的身上,苏泽知道这是负责维持秩序的御史。
  
  殿中御史负责纠察殿上群臣的礼仪,失仪的大臣可以当场弹劾。
  
  苏泽知道自己和御史的关系不好,所以他标标准准的按照上朝的礼仪执行,倒是没被御史抓到把柄。
  
  隆庆皇帝升座后,钟磬齐鸣,响遏行云。
  
  正旦大朝会的内容都是准备好的,先是内阁首辅高拱领着阁臣说上了几句吉祥话,然后就是阁臣汇报隆庆五年岁入盈丰、四境安宁。
  
  这些奏对如同照本宣科,内容流于表面,只图场面上过得去。
  
  这让苏泽想到了前世的年终总结,仪式感大于实在意义。
  
  相比奏疏本身的内容,群臣其实都是观察皇帝。
  
  当然,这大殿内的群臣不可能直视皇帝,要么用余光打量,要么听皇帝的声音。
  
  每起奏对,皇帝都缓缓颔首,偶尔嘴唇微动,低应一声“知道了”。
  
  声音不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紧挨御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微躬着身,再由他洪亮地传谕下来。
  
  奏事完毕,各部院主官轮流上前,再说一些大明江山永固之类的吉祥话。
  
  最后就是皇帝讲话,这场朝会就要结束了,苏泽见到隆庆皇帝慢慢的站了起来。
  
  就在他刚刚开口,身体猛烈的摇晃了一下,身边的冯保连忙扶住他。
  
  这么大的动作,自然被群臣注意到。
  
  在群臣惊诧的眼神中,隆庆皇帝最终还是稳住了身体。
  
  但是他额头的汗水,晕染开了脸颊上的红妆,露出惨白的肤色。
  
  他嘴唇蠕动,却发不出一丝声音。
  
  冯保小心翼翼的扶着皇帝坐下,隆庆皇帝闭上眼睛。
  
  冯保则将耳朵贴在他的嘴边,紧接着冯保拿起龙椅边上的圣旨,迅速宣读完毕。
  
  太监们簇拥着皇帝,匆忙向后宫而去。
  
  等皇帝离开后,整个大殿立刻炸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