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红土地纪事下卷 > 第三章 普师二班的情深意长 上

第三章 普师二班的情深意长 上

第三章 普师二班的情深意长 上 (第2/2页)

一天辛苦劳动结束了。
  
  伍桥地处丘陵地带,秋阳西下,火烧云染红了一大片天空,还有斑斓的大地,很好看的风景谁也不想看,就想着赶快收工回去吃饭梳洗和睡觉。
  
  我们的生活委员是男生小王,他与刘主任一起做了伙头军,一日三餐忙得焦头烂额,提出要求派两个女同学来帮忙。于是,戚祯自告奋勇。喻班提建议,林苗也留在伙房。我们知道他烦,在专心做事时,旁边一个喋喋不休的声音会让人更累。
  
  龙班长终于也晒了一天的太阳,坐在被晒得起皱皮的喻班旁边,还是显得白里透红。我们暗地里都说他们是黑白配。
  
  龙班的语言表达成了他压倒喻班的优势,一边吃饭,他一边就发表了一通总结。他提到的石材采集拖了进度的问题,的确这是点到了关键,可是,怎么解决问题呢,方案没有,他却说:后面的几天他要回东方红公社开会去了。
  
  这时,汪家公社的队长擦着汗走进了队部,看见我们都挤在屋里吃饭说话,他就干脆对着我们一起说了,“同学们不用担心,我们下午开拖拉机去十里外的采石场,拉回来了上好的石材,已经堆在路基上了。”
  
  “太好了!”同学们都欢呼起来,龙班长第一个冲上去握住了他的手,还从兜里掏出了一包烟,抽出一支递给了队长。队长与班长们在一起出去抽烟说话。
  
  蔡同学过来给我介绍了两个男同学,小华与刘格新,我只知道他们会拉二胡,可不知道原来他们还很会跳舞。
  
  这下我心里踏实了,我们的表演,尤其是舞蹈可以更有生气了呢。我与他们约好,过几天就利用晚上来排练。
  
  蔡同学还提醒我,趁这个时候,赶快让大家唱唱歌。
  
  我看看同学们,到底是年轻人,放工时还蔫头耷脑,现在是谈笑风生,吃饱了又精神百倍了。
  
  于是我请手风琴维琪,小提琴文秀和二胡郑同学来伴奏,他们搬出乐器一演奏,所有的人不用招呼都跟着唱了起来。歌声嘹亮,把队长与刘主任都吸引过来了。
  
  他们很懂行地问:“你们是文艺班吧?”
  
  我们好几个同学说:“我们是有文有艺的班。”
  
  “好,”队长说:“等路修好了,要在我们村里演出一场哦。”
  
  “好!”大家都盲目地应道,于是,我们多了一个额外的任务了。
  
  等躺进了被窝,我脑子又开动起来,演出一场,得准备好演什么呢。虽然霉味依然冲鼻,可我也感觉不到了,一个又一个计划在脑中翻腾……
  
  我们第二天的劳动就调整了,那一拖拉机的石头解决了采石大问题,采石组只需要敲几块作为路基边沿的大石块就可以了。班委会立即决定,留了两对打钎的,其余都去平整路面。
  
  第三天,游老师随车带来了粮食与蔬菜。这次,他要与我们同学们一起“开门劳动”了,换了龙班长回去做后勤保障。
  
  游老师四处看了看,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非常满意。他也参加了劳作,并与同学们一起唱起了“伍桥筑路歌”。
  
  我已经越来越精神了,加上采石问题已经解决,我们一般四点就可以放工,晚上,就有精力开始排练节目了。
  
  男女生一起参与的舞蹈就是不一样,一个舞蹈是“抬头望见北斗星”,另一个是“毛**的红卫兵学习解放军”。以前这两个舞我怎么教也教不会山里的孩子们,然而,现在的我们,排练得像模像样。
  
  蔡同学帮我请来了会跳舞的男生,他自己却不见了。一到晚上他就邀约了五六个男生在他们的宿地,汪家村小的篮球场上练球。白天一开工,他是运输组的带头人,忙得几乎说不上话,运土的任务更繁重。
  
  我几次走到他跟前,可还没有开口,他总是先笑一笑,眼睛就又成了“水帘洞”,反正被汗“咸”得睁不开,连一句话也没能说成,就匆匆挑着一担土走了,留给我一个被汗水浸透的背影。
  
  好不容易有一次吃午饭时,我看见他一个人在水缸前,我赶快跑过去……
  
  只见他勺了一瓢水在慢慢地边洗边拉开旧旧的两用衫的肩部,他的两肩红肿,中间还有黑黑瘀青,一丝一丝已经在渗血了……
  
  “你怎么……”我忍不住叫出声来。他回头一看是我,马上又把衣服披上,说:“不要出声,运输组的人都这样。”
  
  我在山里扛过毛竹,肩膀的痛也尝过的。他的肩膀都压肿磨破了,可想而知每次挑起担子时那种疼痛的滋味,……可是,他总是挑着担子在飞快地跑着……
  
  我不由得嘶嘶地**一声,好像是自己也痛了似的。我对他说:“你等会儿,我去拿些东西。”很快我就转了回来。他已经在队部外面的板凳上坐着了。
  
  我递给他一小瓶红药水,还有一块垫肩。他很爽快,接过就说“谢谢,”而且,还好像知道我要问他什么似的,对我说:“我们组成了班级篮球队,一回学校就要参加轮回赛了。得抽空练练。”说完起身就走,不过,走几步又回头说:“你也赶快去休息,下午又要开工了。排练的事,我会上心的。”
  
  不知为什么,我对他的话很信任,不断地点头。
  
  就在路面铺好一层薄薄的土时,天下雨了。同学们都开心极了,因为我们现在完全与农村作息时间一样,天晴干活,下雨休息。
  
  吃了早餐后,大家都躺在铺位上,七嘴八舌地闲侃。
  
  我发现今天的“龙门阵”里怎么少了一点趣味,仔细一看,原来是戚祯不在。我突然想起来,她已经是伙头军的一员了,下雨天也得“出工”呢。我一骨碌地爬起来,赶快去伙房。
  
  戚祯脸上横着两道黑黑的灶灰,忙着切菜。林苗在拨弄火,嘴里不断叽咕,“大家休息,我们也应该休息。”生活委员小王边淘米边说:“天天吃卷心菜,油也不够了,真把人给愁死。”
  
  戚祯看到我进来了,就笑着招呼一句:“你不去睡觉?现在是‘开门办学’才有的好日子呢,没有功课,光等吃饭。”
  
  我也笑了笑,就去接她手里的活,“我来吧,你开锅准备炒菜。”
  
  “好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油只有一点了,”她拿起油瓶晃了晃,“不出工大家吃煮菜吧,还炒什么呀!”
  
  我切着菜,也不赶话说话,绕了个弯,真心地表扬起她来:“自从你到了厨房,我们都觉得菜好吃多了。”
  
  她马上红光满面了,说:“不是吹的,我的炒菜手艺还是可以的,只是……”
  
  没有等她埋怨出来,刘主任提着一挂肉进来了。“看看,队里特地给你们留的。”
  
  “有米下锅啦!”我们都开心得了不得,汪家村真的很支持我们,总是在关键时刻,雪中送炭,或者说是送来了“一针一线”,不得已的我们,还是做了“伸手派”。
  
  那天的饭菜特别香,有肉的卷心菜就是我们的美味,又不需要急着出工,大家都是用心在品尝戚祯的手艺。当然,有了这么一天,我们的身心都得到了很好地调整。
  
  按照我们的筑路计划,接着就要铺上一层伴沙的土,然后再铺一层厚厚的土,最后再加一层沙土,做成一块“夹心饼干”。可作为正式的路,是需要压路机来平整每一层路面的,不过,现在可不要说压路机,就是那时候在学校里用过的大碾石也没有。
  
  经过与汪家村队长商议,他们抬来一块很重的硬木,说是可以用来压路。于是,我们班里几个“老农”又组成了压路面小组,用最原始的“压路机”,“嗨!嗨”一声声砸向地面……
  
  我们女同学看他们砸得很有干劲,于是也想试试。尽管我们尖声尖气的声音很大,可那块木头只是被抬动了一下,就有气无力地落下来了,把地面反而弄得起了皱。
  
  “老农”们笑着说:好了,还是我们来吧,你们继续做你们的事。
  
  那时候的体力活,很明显地分出了男女不可能等同,
  
  我们的路终于修成了,而且是提前完成的。那条路,虽然只有十五米长,可修得真是太漂亮了。红土伴沙的路面,平整光洁,就像镶嵌了许多细细的闪着彩光的珍珠地毯。
  
  我们每个人都晒黑了,可还是迎着夕阳站着,看着,不愿意离开。只见喻班还在路面上走来走去。
  
  老杨自豪地说:“看看还有谁可以修成这么好的路!”
  
  郑同学突然说:“多像是铺在人民大会堂前的红地毯呀!”
  
  维琪接着说:“是呀,我们的路就是通向北京的地毯!”
  
  文秀更是深情:“那闪烁的就是我们留下的汗水。这条用我们的心编织的地毯,是我们人生的又一个起点,那才是高安师范留给我们的最弥足珍贵的记忆呢。”
  
  我一肚子的话说不出来,激动了半天,就唱起了“伍桥筑路歌”:“同学们加油抗石头呀……”
  
  想不到所有的人都唱起来了“嘿哟嘿哟……”每个人的眼里都噙着泪花……
  
  晚上,我们为汪家村演出了一场,就在我们住的队部门前那块空地上。
  
  我们的演出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喝彩,
  
  晚会结束了,大家都兴奋得睡不着,一屋子的人谈笑风生。明天我们要回学校了,这第一学期的“开门办学”我们就这么胜利挺过来了。
  
  本来,这次的“开门办学”一开始,活像我们又被“发配”到农村来劳动,惹得大家都很不开心,因为,我们刚可以把心平静下来看看书,却就此被“野”去了一半。还有,如果不是因为我们班有那些勇于挑头吃苦耐劳的“老农”们,这种修路的苦活,我们怎么完得成?现在,总算是一身轻松了,还这么开心地演出了一次,竟然觉得在学校劳心,过一阵子就劳劳力,松松一身筋骨,也不错。
  
  当然,大家还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原始的劳动带来了同学们之间的协作与关心,使许多原始的情感在暗暗地萌芽。而这种感情,到了现代化的二十一世纪就不会再有了,因为大多都是不用强体力的活儿,就是有,也被机械设备替代了。故此,男女就真的平等了,女性的许多优势反而得以体现,比如手巧心细,灵敏的直觉,耐久的韧性等,当然,男性的优势因此大大削弱了。我突然想到,妇女有了半边天,被“压迫”的感觉没有了,可被照顾的感觉也没有了。
  
  回到学校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写作文:《伍桥筑路》。我写成了报告文学,还是得了一个九十分。游老师评语:结构完整,语句通畅。而文秀是九十二分,她写成了散文,特别提到了遇见插队的老乡,评语是:情意浓浓,文采飞扬!
  
  我心里有几分郁闷,唉,大抄好词好句的我,当初把自己抄得插队落户了,而现在真要写成词语优美的文章,却又不知道怎么使用了。
  
  可是,等我看过几个“老农”的分数后,变得惶恐不安与惭愧了。蔡同学,老杨同学,二胡郑与唢呐安福几个“老农”,都是七十几分,而喻班只有六十分,说这还是游老师给他的特别关照。龙班长的文章倒是写成了六十几分,尽管他后来根本没有再来。
  
  老杨同学大声地问我:“你得了几分?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我马上把作文本放进了书包,“笔头上的东西哪里算数,你们才是筑路英雄呢!”
  
  我们在体力劳动上的“五保户”,一到脑力劳动上可都是优秀分子了。如果没有“开门办学”,那些“老农”可以说基本就没有机会抬头,早埋没了。
  
  “开门办学”的收获原来是为了让我们重新思考:“老农”到底是什么:是满身臭汗吗?是可以咬牙承受艰难困苦的担当吗?是只会做那些低级的原始劳作的人吗?也或许只有他们才是与大自然最贴近的人才……
  
  我们“筑路大军”回到了学校。
  
  这会儿,学习的担子压不住我们了,我们所有的人都成了好朋友,你来我往,只觉得友情比分数重要了。
  
  还好,学校正组织音体美方面的赛事,副课压过了正课。
  
  游老师也只好跟着我们分散了精力,赛事成了工作的第一中心。
  
  各年级各班篮球大比拼首先拉开了序幕,同学们的精力自然而然地向其倾斜,天天“野”在外面。我们班的体育委员蔡同学更是很少可以进教室,其他没有比赛任务的男生,很自然地成立了啦啦队,女生大部分也挤在啦啦队里,为每一个进球喊得声嘶力竭。
  
  我有时候会去助战,但更多时间是留在教室里,开始构思晚会的节目。
  
  那天下午自修课,我正在教室里苦思冥想,突然,别班的一个同学来传话,说是音乐老师找我。我就立即去了宿舍楼下的那个音乐教室。果然,彭老师在。
  
  他听说我写了《伍桥筑路歌》,就希望我给他看看。我高兴极了,赶紧上楼,去宿舍取来了我的笔记本。
  
  我笔记本上还有好几首歌曲,都是我胡诌出来的,什么《植树歌》,《骑上了枣红马》等等。我就像刚走出大山的乡下人,根本不知道害怕,也不知道眼前的彭老师可是个很有名气的作曲家,尤其是儿童歌曲。我就是那么的不知天高地厚,在“鲁班”面前拉起了大锯……
  
  彭老师真不愧是大家,技高德重呀!他很认真地看了许久,每首歌都轻轻地哼了一下,最后对我说:“敢于创作的人,也要勤于学习。你走出了第一步,有很好的基础,接着,就需要努力了。”
  
  他还拿出了一本书,《儿童歌曲创作浅谈》,“读一读这本书,里面都是我要对你说的。”
  
  我一看作者,彭一叶。于是,刚才还那么期待老师赞赏一句,现在心就发抖了。
  
  彭老师知道我为“献丑”而有些怯懦似的,便立即鼓励我:“既然喜欢文艺,就是要不怕丑媳妇见公婆。一个创作的作品,总有表扬,也有批评,甚至还有攻击。记住,逆流而上的人,才会最后成功!”
  
  我虽然没有马上理解,什么是逆流,怎么会有攻击……但是,得到了老师的一本书,和几句鼓舞的话,已经激动得那天晚上合不上眼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