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天生工部大员 (第1/2页)
万寿圣节这一天,朱棣的心情变好了很多。
先是甘肃几卫缺粮的事情查明了,同样是由于流民异动,新粮输运畏惧途中危险才有些耽搁,又有一些粮商卖了粮好帮地方赈济流民。
于是就只用就近先调拨一下缓一缓。
而后南京的奏请也到了他这里,说如今已非洪武时,江南粮贵钱贱,陕甘纳粟中盐得利渐少,商人多不愿往。若要巩固边防,一是可试重定则例,二是可陕甘商屯就近纳粟。
这件事,朱棣还没决定。
说粮贵钱贱,自是因为宝钞越来越不值钱,而输运往北方的粮食已经从当年一年几十万石到了如今两百多万石,一两银子在江南能买到的粮食确实越来越少了。
他想回头再问问几个人的意见。
万寿圣节先是有诸多贺表,那些朱棣倒没有一一看,但朝鲜等藩邦的贺表自是要当场诵读。
而后又是各处献给君父的万寿贺礼,朱棣听到宝庆公主府进献新式眼镜一副,笑着招了招手:“呈来看看。”
小妹那一副他见过,确实颇为精美。
如今朱棣年龄越来越大,每天需要看的奏疏又颇多。
这些政务如果都丢给老大,那他不如不做皇帝了,因此老花也有渐渐严重的势头。
上阵眺望战局倒不受影响,批阅奏疏却要借助那沉重的叆叇。
看到盒子里的眼镜,这回却是与小妹那一副不同。
朱棣本以为应该很重,拿到手上却甚是轻便,他顿时笑着对一旁的朱瞻基调侃:“颇为轻便,看来这并非足金真龙啊!”
“若真是全用金子雕的,皇爷爷戴着却受累了。”朱瞻基好奇地说道,“十分轻便?”
“仍像你小姑奶奶那副一样,怕是松脂外裹的金粉。”朱棣端详着,“做得这般活灵活现,倒是下了功夫。”
他知道赵辉只怕是只管镜片,这塑成盘龙的镜框自是首饰巧匠所为。
这种戴腿儿的眼镜倒是不用在手拿着,或者一不留神就从鼻梁上滑下来。
朱棣戴上试了试,果然比以前那副叆叇要明亮不少。
而看了他戴上之后的模样,朱瞻基先跪下称颂:“皇爷爷得此镜,龙颜更显威仪,俯察四海秋毫毕现!”
朱高煦心里对这小子骂骂咧咧,但此刻也要跟着说漂亮话。
朱棣知道自己现在一左一右双眉处像是化做了两条金龙,看群臣和外藩使臣都齐声称颂,虽然这是万寿圣节时应有之义,心里也大为快活。
“驸马都尉赵辉能解朕忧,命赐钞万贯。”
也算是一并赏赐他在江浦流民一事上的功劳了。
这时宋礼又出班奏道:“陛下不拘一格简拔俊才,赵驸马虽非名门之后,于巧工、营造、河务都天赋非凡。臣已听蒯木首说其子甚是钦佩赵驸马营造造诣,近日都水清吏司郎中又报来,赵驸马奉命督修应天府江堤,所献束水攻沙之法极得治水之妙。臣奏请陛下允其参预黄淮河务,试行此法。”
朱棣倒没想到这一出:“束水攻沙?那小子还懂治河?”
工部现在两个尚书,吴中一直呆在北京管北京城营造,宋礼则主要管着河工等。
赵辉把束水攻沙的道理说得很清楚,工部的官员现在又有很多懂技术。黄淮水患一向是工部年年都要面对的问题,此刻有了一个道理上很不错的法子,宋礼自然趁皇帝现在心情好提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