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大兴土木,武德年间【3k】 (第1/2页)
陈璟神色寻常,看着面前的孙子,脸上带着些许淡淡的笑容:“为何留下这么一封遗诏?当然是为了让陈氏继续效忠于刘氏了。”
他颇为感慨的说道:“实际上,这一封遗诏的确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总以为,太祖陛下不会这么的“小气”,应当是会给陈氏一个“王爵”的位置,而不是一个公爵的位置。”
陈璟咂了咂嘴说道:“不过么,想想也知道,即便是遗诏中真的写了要给陈氏一个王爵的位置,当今也绝对不会这么做的——异姓王和公爵的概念还不一样,哪怕公爵的位置实际上与王爵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他的脸颊上带着淡淡的嘲讽,但也有些许的怀念。
陈璟明白,这一定不是刘邦留下来的遗诏,如果真的是刘邦留下来的遗诏,那么也一定是被人篡改过的版本——刘邦不会这么小气吧啦的只给自己一个公爵的位置。
刘邦什么性格?
别说是现在给他一个异姓王了,就算是在早两代给他一个异姓王,陈璟也不会有什么惊讶的感觉。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假如真的有阴曹地府,太祖皇帝也还在阴曹地府之中。
即便是当今陛下将大汉再六代就亡了国,太祖皇帝也不会有什么愤怒的情绪,反而是会“嘿”一声,笑眯眯的找同在地府的始皇帝。
笑眯眯的跟始皇帝说:“嘿,陛下,您看看,我的帝国比您的还多了四代人呢!”
“怎么样?咱老刘不错吧?”
哪怕是之后会被始皇帝按着痛捶一顿,刘邦也一定会犯这个贱,而且也一定是真心实意的觉着——娘的,俺老刘创建的帝国竟然比始皇帝的帝国还多传了这么多年,真是值了!
面前的陈余听到这话,心中倒是带着茫然和不解,他不曾见过太祖皇帝,自然也就不明白现在陈璟所说的话,但是他明白另外一件事情。
即:加封为公这件事情,在太祖皇帝的眼里并不算什么。
他不禁有些许感慨:“太祖皇帝当真如此的令人敬仰吗?真是遗憾不能够亲自见一见太祖皇帝的威穆啊,真是令人心中扼腕。”
陈璟听着陈余的话,脑子里下意识的浮现出那个“流氓”的面容,仿佛这一百多年过去了,刘邦一只手拿着酒壶,一只手揽着“陈喜”肩膀的日子还未曾过去。
时光匆匆,从来不饶人!
陈璟当即长叹一声:“罢了,说这么多做什么呢?”
“陛下既然已经准允官渡学宫建立,那便将其立起来吧!”
“官渡城.....也是时候扩建了!”
经过几代人的“爵位”以及“食邑”扩张,官渡城在实际上已经成为了陈氏的封地,只是陈氏一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也一直都让皇帝派遣郡守前来而已。
但皇帝也十分有默契,每次派遣来的郡守不是陈氏的门生,就是陈氏子弟本人——也就是所谓的让陈氏自己管理自己。
可即便如此,这已经六代皇帝了,陈氏却依旧是“兢兢业业、规规矩矩”,该走的程序一样不会少,该走的流程一样也不能多。
甚至在陈氏子弟以及门生前来担任官渡郡守的时候,陈氏还会特意的将其“暂时”“驱除”出陈氏的族谱亦或者门生故吏的名单之中。
等到任期过了之后,再将其收入门下,恢复姓名以及排列。
这对于天下的其他人来说是有点“脱裤子放屁”的感觉了,毕竟其余人都觉着,即便是驱逐出了族谱或者门生又能够如何呢?
只有郡守本人知道——这是真的驱逐了。
而且是看表现才能够再次进来的。
但凡在任期不是奉公执法,清正廉洁,日后都不会将其再次放入归来。
至于说他们为什么这么清楚.....?
那还要从某一任陈氏门生为了讨好一位陈氏的公子,所以特意给他开了后门,纵容他违法犯罪,甚至还给他“打掩护”,目的就是为了日后再升一步——这位公子的父亲在朝堂上、亦或者是陈氏中,都有很大的话语权。
可这个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当那个陈氏公子的父亲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不仅没有像是他想象的一样给他“好处”,反而是直接上奏朝廷。
至于那个公子?
被驱逐出陈氏家门,永世不得以陈氏子弟自居。
那个公子本来还十分庆幸——觉着即便是逐出家门,他也是陈氏子弟,他爹好歹还在呢,其他人怎么干把他怎么样?
可当这个“族规”实行了之后,便有几个小厮说奉了他爹的命令,直接将人带到了衙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