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大兴土木,武德年间【3k】 (第2/2页)
这里已经新换了一位郡守。
最后的结果一目了然,依照大汉律法,处以死刑。
从那之后,陈氏子弟也好,陈氏门生也好,都知道陈氏并不会因为某某某是某某某就包容你,只有你做得好的时候,才会再次返回家中、或者师门。
..........
武德八年的时候,官渡郡开始彻彻底底地的翻修扩建,其中,只是官渡城这一座主城,便扩展到了近乎于和长安城相提并论的程度,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官渡城不如长安城的,只是这里没有足够多的权力,但这并非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而“圃园”的占地面积也是一再的扩大,几乎成了一座小小的“城邦”,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如今陈氏的爵位不再是“官渡侯”,而是“官渡公”了。
如此一来,就必须是扩建府邸,以此来符合“公爵”的制度。
陈氏最是遵循“制度”了。
........
武德八年开始扩建的官渡城,在武德十三年的时候终于扩建返修成功了,而在这几年的时间内,陈氏内部也是人才涌现。
陈恒早就是在官渡八年的末尾,就带着人出发了——但陈远尚且还没有出发,相对于陈恒知道去向、知道应当准备什么的样子,陈远就有些“手忙脚乱”了。
谁也没有去过极北之地,谁也没有见过寻仙之路到底是什么模样,所以就只能够尽量的多准备、将事情准备齐全。
人手、应急物品、随行的药材、工匠、等等,各色各样的人等和工具都要带的整整齐齐,而且还要建设一条大船。
这是第二手准备。
那寻仙海峡的情况还不知道到底如何,若是如同书中所记载的一样,只是小小的一弯海峡,那么人还能够过去,可若是已经变了呢?
仙人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所以便修建大船,届时行军队伍沿着海岸线一路朝着北去,而大船便跟在行军队伍一起前往北方,等到找到那海峡,要么一批人沿路返回,要么全部人上了大船运送到另外一片大陆之后,大船回来补给、约定好时间再次出海接人回来。
于是,动作便慢了些。
一直到武德十三年的末,冬日的最后一场大雪落下的时候,大船终于修建好了,这是这个时代所能够达到的技艺最巅峰。
武德十四年初,大船终于缓缓而行,朝着北方坚定而去。
这一去,谁也不知道会有多久才能够回来——或者说他们都不太确定,是否能够回来。
武德年间的日子便这样子一天天的过去了,黔首们的生活也愈发的变好了,只是武德帝一直在惦念着远出西域的征西侯陈恒。
官渡学宫也在这一年彻底建好了,数不胜数的学生从全国各地前往官渡学宫之中,想要成为陈璟的弟子,而官渡学宫、长安学宫也终于是被并称为“大汉的两颗明珠”。
..........
武德十四年,夏秋之际,一场大雨。
未央宫中的皇帝十分急切的驾马出宫,来到了长安城内的一座知名府邸——长信侯府。
“舅舅,您如何了?”
刘据此时的脸上真的带着惊怒交加的情绪,整个人都有些害怕和颤抖。
卫青却只是淡淡一笑,脸颊上带着些许的留念,但更多的是解脱:“陛下,寿数如此、乃天定也,人力无法更改。”
“我....要去见太上皇了!”
刘据双目含泪,这一次是真的伤心了。
.........
武德十四年,八月十三,大雨,大汉最强大的军神之一,长信候卫青,病逝于长安城。
而同年、同月的八月十六日,因为长信侯去世的消息,冠军侯霍去病悲伤过度,从而昏厥,一天之后便在床榻之上无法起身了。
八月十九日....冠军侯病逝。
短短的几天之内,短短的一个月之内,大汉最强大的两位军神,卫霍集团的两个核心人物,接连去世,这给了刘据很大的打击,很快的,他也病倒了。
在病倒之前,诏书让陈瀚、霍光共同执掌朝政。
........
武德十四年,秋。
叶子一片片的落下,玉门关外,一支队伍缓缓而来,驼铃叮叮当当当作响,队伍中的士卒看着那近在咫尺的地方,眉宇中带着点点泪水。
大汉.....
他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