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捉山雀的办法 (第2/2页)
……
神父离开前,送给莱昂纳尔一本皮面装帧的《圣经》:“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你的根在哪里,你的灵魂属于哪里。”
望着神父消失在阳光中的黑色背影,莱昂纳尔忽然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是那么受欢迎。
————
然而在蒙铁尔这种小地方,巴黎赚得的名声就像黑暗里的火炬,总会吸引飞蛾。
接下来的两天,开始有镇民小心翼翼地登门。
起初是些亲戚或父母的老熟人,带着自家产的奶酪、鸡蛋或果酱作为礼物,说着恭维话。
但很快,真正的诉苦者来了。
一位老农哭诉儿子被征兵官带走,家里缺少劳力,田地快要荒芜,询问莱昂纳尔能否向巴黎的老爷们求求情,让儿子提前回来。
一位寡妇则希望莱昂纳尔能帮她写信给里昂的纺织厂主管,为她女儿说说情,女儿在那里做工病了却被克扣工钱。
还有一个面容愁苦的小农户,他的地块因为继承法的规定,被分得七零八落,根本无法耕作。
他还欠下了葡萄园主一笔还不清的债务,濒临失去一切。
他听说巴黎有人在讨论修改法律,想知道“索雷尔少爷”是否认识那些能说上话的大人物。
他们把莱昂纳尔当成了通往巴黎权力核心的直达通道,当成了能解决一切苦难的“拉马克将军”。
莱昂纳尔耐心地听着,内心却充满了无力感。
他无法承诺任何事,只能给予一些空洞的安慰和建议——比如去找镇长开具证明,或者咨询一下本地的公证人。
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名声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令人窒息的责任和期望。
他仿佛被架在了一个高处,脚下是无数双渴望的眼睛,而他自己的力量却如此渺小。
————
这一切,都化为了莱昂纳尔笔下的文字。
直到夜里,他才又铺开纸笔,继续书写《故乡》。
他分明记得自己小时候——普法战争前几年——蒙铁尔并不如此。
虽然乡亲们生活并不富裕,但是自给自足没有问题,颇有些“世外桃源”的感觉。
【这少年便是伦图。我认识他的时候,彼此都不过十岁出头,离现在也将近有十年了;那时我的祖父还在世,家里的光景也比现在宽裕些,我还能安心读书。
那一年,我们蒙铁尔镇上的小教堂,轮到举办一场纪念守护圣徒的大弥撒。这弥撒据说很隆重,一年里也就圣诞和这次最为盛大。
……
于是我那时就天天盼着弥撒的日子快到。好容易到了日子,一大早,就听说伦图已经来了,在教堂旁边的准备室里帮忙。我便跑去找他。
他正在擦拭烛台,脸蛋被炉火和山风吹得红扑扑的,头发乱蓬蓬的,脖子上挂着那个小小的、磨得发亮的铜圣母像。这可见他的父母也是疼爱他的,祈求圣母保佑他平安长大。
……
过了会儿,我就问他捉山雀的事。
他说:“现在这时候不好。得等冬天,下了雪才好。我们在山坳背风的空地上,扫开一片雪,用木棍支起一个破旧的筛子,下面撒上点麦粒或面包屑,绳子远远牵着,躲起来。
等那些饿了的山雀、麻雀下来啄食,看准了,猛地一拉绳子,就能扣住好几只。运气好时,还能逮到傻乎乎的斑鸠。”
……
“不全是。路过的人摘一串葡萄解渴,通常不算什么。主要防的是獾子、野猪,还有狐狸。月光亮的晚上,你听,窸窸窣窣的响,肯定是獾子又来糟蹋葡萄了。你就得赶紧拿起叉子,悄悄地摸过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獾子是怎么一件东西——即使现在也不算很清楚——只是无端地觉得它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莱昂纳尔一边写着,一边露出笑容。
童年时代的蒙铁尔,确实是孩子们的乐园。
也正是因为它曾经是乐园,便与今天这愁云惨淡的蒙铁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