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明末隐龙 > 税制启蒙:黄册与火漆的对话

税制启蒙:黄册与火漆的对话

税制启蒙:黄册与火漆的对话 (第1/2页)

嘉陵江的晨雾还未散尽,衙前校场的石堡坎上已聚满了人。吊脚楼的竹廊间飘出糊辣壳炒肉的香味,混着江面的潮气,在青石板上弥漫。陈墨抱着半人高的黄册登上木台,竹制台阶在他脚下吱呀作响,泛黄的纸页间掉出几片干枯的井盐结晶,那是从苏府私藏账册里抖落的,在晨光里泛着微光。
  
  "乡亲们,这是正德十六年应天府尹衙门颁的鱼鳞图册。"陈墨的手掌抚过图册上的等高线,青江两岸的梯田在纸上层层叠叠,"李柱家的三亩梯田,就在这青江湾的阳坡,石堡坎砌了七道,引水渠直通宝轮寺的山泉水——"他突然翻到被醋浆水洇染的页面,指尖重重划过朱砂圈注的"隐田佃户","苏府的账房先生拿醋浆水涂掉民户名,把咱的田划成'隐田',税就多出三成。三亩田的税银,够买三担糙米啊乡亲们!这不是明抢咱的活命粮吗?"
  
  江风掀起纸页,露出背面的骑缝印。那半枚"重庆户部清吏司"的官印边缘泛着朱砂色,陈墨抽出放大镜:"看这阴阳合缝印,每页编号都藏在田坎线条里,永乐爷传下的规矩,就像咱砌石堡坎的榫卯,谁也撬不动!昨夜我在库房翻账,霉味里混着苏府改账的醋味,可他们不晓得,官印朱砂里掺着嘉陵江的磁石粉,火漆一盖全显形——苏府以为涂几个字就能吞了咱的田?当咱百姓是嘉陵江里的浮萍吗?"
  
  张大叔扁担"咣当"砸在石板上,挤到木台边:"陈大人,俺家五亩旱田是不是也遭了黑手?"陈墨翻到标着"王大郎"的页面,指腹碾过"丁口损耗"栏:"您看这栏,原是空的,现在填的'断指充丁'——去年您家虎娃他哥被砍三根手指,苏府记成'损耗银',三根手指换三钱银,比井盐还贱啊!这不是拿咱百姓的骨头当柴烧吗?"人群中传来抽气声,有妇人解开衣襟,胸口"苏记"火印在晨雾里泛着暗红。
  
  赵猛踩着木梯登上木台,腰间鲁密铳磕在木柱上,发出清越的金属响。他抖开税单,朱砂印泥里的稻壳清晰可见:"乡亲们盯紧这火漆印!巡抚衙门的红泥印,掺着宝轮寺的香灰、江滩的泥沙,还有咱百姓交的稻壳,烧不化泡不烂。这是朝廷给咱的定心丸,苏府那假印能有这印记牢靠?"又翻开护封页,指尖划过凸起的"税"字暗纹,"这是按《大明会典》刻的七叠篆,苏府那九叠篆的假印,拿到江边对着太阳看,字脚都是歪的——他们以为刻几个花押就能糊弄咱?当咱是石堡坎上的傻狍子吗?"
  
  虎娃趴在木台边缘,拽住赵猛的衣角:"赵大人,这编号和俺家田契上的一模一样!"赵猛蹲下身,护腕的麦穗补丁蹭过虎娃的竹枪:"小崽子眼尖!往后每块田头都立界石,就刻这串数,比你娘腌菜的坛子还严实,苏府的贼爪子伸得进去吗?军器局的师傅正熔苏府的私铸钱模,那火漆水啊,浇出来的印比山还牢——咱的田契往后就揣在这火漆印里,谁也抢不走!"
  
  远处盐场的"咚咚"声更密了,老周的木勺"当啷"磕在铁锅沿:"乡亲们看这里!"他扬起带疤的手臂,腕间红绳拴着的断齿晃出弧线,"每锅卤水要熬三个时辰,苏府算成两个时辰,多收的盐够装满三艘盐船!去年我多说半句,庄头一扁担打断我门牙——多收的盐都填了他们的私囊,这不是喝咱的血吗?如今新军来了,咱熬盐的时辰,不该按日头算、按良心算吗?"
  
  赵猛抽出火绳,棉线的樟脑味混着盐场蒸汽:"都记牢了!缴税只认两种印:红泥盖的巡抚印,火漆封的税课印。要是见着麦穗绕钱的假印,就敲起盐场的梆子,新军的火绳枪比苏府的烙铁亮堂百倍——咱还能让他们像以前那样骑在脖子上拉屎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