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明末隐龙 > 守旧浪潮下的教育之争

守旧浪潮下的教育之争

守旧浪潮下的教育之争 (第2/2页)

夜幕深沉,林宇在密室中召集心腹。摇曳的烛光下,他目光如炬,扫视着面前神色凝重的手下,缓缓开口:“你们可知,为何我执意推行这义务教育?”未等众人回答,他便踱步到墙边,指着斑驳的竹简摹画,“从周朝‘学在官府’那会儿开始,知识就跟被上了锁似的,全攥在那些有钱有势的贵族手里。史官们抱着竹简在宗庙宫殿里忙前忙后,把天文历法、祭祀规矩这些东西写成绝密文件。刻满字的龟甲兽骨,就跟贵族的‘特权通行证’一样,外人根本摸不着。那时候,普通百姓连靠近藏书的宗庙都要被执戈卫士驱赶,更遑论触摸知识的门槛。”
  
  “到了春秋时期,虽然孔子在杏坛讲学、稷下学宫也热闹起来,但穷人家孩子想读书,那可太难了!一片竹简贵得离谱,学费能把普通农户家压得喘不过气。就算咬牙进了书院,还得遭那些世家子弟的白眼。记得我曾看过一本古籍,里面记载着一个寒门学子,为了求学,变卖了家中仅有的耕牛,换来的竹简却在求学路上被山贼抢走,他绝望之下投河自尽。这样的悲剧,在那个时代不知上演了多少回。”
  
  “隋唐那会儿搞科举,吹得可好听了,什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乍一听好像能打破阶级壁垒,让穷孩子也能翻身做主人。但实际上呢?不过是换了个选拔规则罢了。表面上看考试挺公平,可考来考去全围着儒家经典打转,从《诗》《书》《礼》《易》《春秋》这些经书的解读,到写策论都得按儒家那套思想来,说白了就是拿“四书五经”当死规矩。
  
  穷人家的孩子就算能弄到点书看,也得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啃这些经典。三更灯火五更鸡,破窗纸被寒风刮得哗啦作响,他们蜷缩在漏风的茅草屋里,就着豆大的油灯,用手指在书页上反复摩挲那些艰涩的字句。有的孩子甚至要白天打柴换钱,夜里借着月光读书,连纸墨都得精打细算。可世家大族就不一样了,雕梁画栋的藏书楼里,整墙整墙的典籍泛着墨香,线装书用蜀锦函套层层包裹,连批注都请得动当世大儒。族中子弟自幼便有名师开蒙,书房里摆着前朝状元的真迹,庭院中随时能开一场经史讨论会。他们的“寒窗苦读”,是在暖阁里就着兽炭炉温书,有丫鬟奉上清茶,有夫子随时解惑。
  
  这种教育资源的天壤之别,在科举考场上显露无遗。寒门子弟答题时战战兢兢,生怕写错一个字;世家子弟却能旁征博引,把圣人之言与家族传承的治学心得融会贯通。所谓的“公平竞争”,不过是把以前靠门第的门槛,换成了靠儒家学问积累的新门槛。那些世家大族早已把经史子集嚼烂吃透,编成代代相传的秘要,寻常人家即便侥幸获得只言片语,也不过是管中窥豹。根子上,阶层固化这块铁板依然坚不可摧,不过是换了副更体面的模样,继续将寒门学子拒之门外。
  
  时光流转至元仁宗皇庆二年,一纸诏令将朱熹批注的《四书章句集注》钦定为科举取士的标准读本。自此,这部凝结着理学精要的典籍,摇身一变成为天下书生叩击仕途的“敲门砖”。晨钟暮鼓声里,寒窗下的学子们秉烛夜读,青灯将泛黄的书页映得发亮,他们逐字逐句啃食着“存天理,灭人欲”的经义,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训诫刻进骨髓,即便困得眼皮打架,也要强撑着用冷水浇面,生怕漏背半行批注。
  
  待到考场上铺展素绢,那些曾在心中翻涌的奇思妙想,瞬间被八股文严苛的“破题、承题、起讲”框架绞杀。学生们被迫用“代圣贤立言”的口吻行文,明明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笔下却只能重复着程朱理学的陈词。有人寒窗苦读二十载,鬓角染霜时仍在“之乎者也”间打转,把大好年华尽数耗在对古人注疏的反复咀嚼中。更可悲的是,这种僵化的教育模式像精密的模具,将千万个鲜活灵魂塑成同一副模样,即便有人偶有灵光乍现,也会在“不合程式”的评语中,被无情碾入八股文的滚滚洪流。
  
  他猛地转身,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宛如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到了本朝,儒家更是垄断了学术与仕途!学子们只知背诵八股,对外面日新月异的世界一无所知。当荷兰人凭借坚船利炮占据台湾,在澎湖列岛修筑棱堡,用佛郎机炮轰击沿海村镇;当满清铁骑在北方虎视眈眈,屡屡叩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紫禁城内的学子们还在国子监的廊下,为‘存天理,灭人欲’争论不休!”林宇重重地拍在案几上,震得烛泪飞溅,“自太祖立八股取士以来,《四书》章句沦为禁锢思想的枷锁,翰林院高墙内文人皓首穷经,却不知西洋已造出能横渡大洋的福船、可洞穿城墙的红衣大炮。那些把持文柄的硕儒,将新学视为洪水猛兽,江南书院偶有学子研习算学几何,便被斥为“奇技淫巧”,致使《天工开物》蒙尘,《几何原本》难传。
  
  如今朝堂之上,守旧派仍在鼓吹“祖宗成法不可变”,却不见倭国已弃和服从洋制,荷兰战舰在渤海湾游弋示威。黄河决口处饿殍枕藉,豫东流民易子而食,而太学诸生仍在为“知行合一”的字义争论不休。长此以往,当荷兰的坚船利炮叩关之时,我大明恐将如崖山海战时的赵宋,空有锦绣文章,难御虎狼之师!”
  
  “大人,可百姓们……”一名手下欲言又止。
  
  “百姓们反对,是因为他们看不到长远!”林宇打断道,眼中满是悲悯,“他们被贫穷和蒙昧困住了双眼,以为读书识字不过是富贵人家的消遣。但我要让他们知道,知识才是改变命运的钥匙!”他握紧拳头,语气愈发坚定,“义务教育为啥非搞不可?您看看城西破庙里,那些拿木炭在青砖上练字的娃,裹着草席都冻得直哆嗦还在学;渡口边踮着脚偷看货船账簿的少年,眼里那股子求知欲,亮得跟火把似的!要是穷人家的孩子都能学算术量地、用杠杆原理搞发明,还能对着浑天仪琢磨星星、靠着地图认遍江河,咱蜀地还能不兴旺?
  
  这事儿可不只是教几个字、算几道题,分明是场改天换地的大变革!儒家经典被世家大族攥在手里当升官发财的工具,老祖宗传下来的学问早僵成了死规矩,学术圈都板结得长不出新芽了。必须打破这层垄断,把机械制造、化学冶炼这些实用新学科请进课堂,就像给病入膏肓的世道灌下猛药,在巴蜀大地上播下革新的种子,保准能让这片沉睡的土地,在新思想的滋润下重新焕发生机!
  
  密室中,众人被林宇的一番话震撼,眼神中渐渐燃起斗志。林宇看着他们,知道前方的路依然荆棘丛生,但他已做好准备,哪怕与整个旧秩序为敌,也要为蜀地闯出一条新的道路。
  
  在骚乱的人群中,林宇还注意到几个陌生面孔,他们眼神锐利,与王秀才等人暗中交流。他心中警铃大作,意识到这次闹事恐怕不仅仅是守旧势力的反抗,背后或许还有其他势力在推波助澜。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推行教育改革的决心,也开始思索如何应对这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