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秘制脆皮叉烧肉 (第2/2页)
底下学子们头垂得更低了,肩膀却忍不住轻轻颤动。
方仲槐憋得满脸通红,差点把藏在暗袋里的油纸包捏出水来。
这老夫子平日连肉星子都少碰,今日竟能闻出是肉香?
周太傅眯着眼又瞅了半晌,实在瞧不出异样,只好清了清嗓子:“罢了,继续讲——”
话还没说完,下课铃“当啷”响了。
方仲槐跟按了弹簧似的弹起来,拽着周明瑞就往外冲。
暗袋里的油纸包被跑得“咚咚”撞着腿,香气在身后拖出一串残影,引得七八个相熟的学子跟疯了似的追上来,嘴里嚷嚷着“等等我”“分我半套”。
“站住!”
一声厉喝从廊下炸响。
方仲槐跑得太急,差点撞进周太傅怀里,吓得魂飞魄散,慌忙把手里的油纸包往背后藏,袖子里还掉出半块沾着蜀椒的饼渣。
周太傅瞪着他,山羊胡气得直抖:“方仲槐!你跑什么?学舍之内,岂容你这般喧哗!”
“师、恩师!”方仲槐舌头打了结,眼睛瞟着角门的方向,“我……我尿急!再不去就要尿裤子了!”
周明瑞在一旁连连点头,脸憋得跟熟透的柿子似的:“是是!弟子也急!”
话音未落,两人跟泥鳅似的从周太傅胳膊底下钻过去。
后头一群学子跟赶鸭子似的追着跑,廊下的石板被踩得“咚咚”响,还飘来一句模糊的“去晚了就卖光了——”
周太傅愣在原地,看着他们消失在拐角的背影,又低头瞅了瞅地上那块饼渣。
他犹豫片刻,弯腰捡起来,吹了吹上面的灰,试探着往嘴里一放。
麻味先是在舌尖炸开,接着是醇厚的酱香,混着麦饼的清甜,竟让他这颗许久未尝荤腥的老牙都活络起来。
“嗯?”周太傅眼睛一亮,咂咂嘴,“这味道……倒还行。”
正琢磨着,隔壁学舍的王博士走了过来。
见他对着块饼渣出神,忍不住笑道:“周老哥这是怎么了?捡着宝贝了?”
周太傅慌忙把饼渣藏进袖管,板起脸:“没什么!方才见几个小子鬼鬼祟祟的,不知在捣什么鬼。”
王博士哈哈一笑:“您还不知道?近日国子监的学子们都疯魔了,一到下课就往金陵桥跑,说是那边有个小娘子做的酱肉,好吃得能把舌头吞下去。”
“金陵桥?”周太傅眉头一挑,“什么小娘子,竟有这本事?”
“听说姓戚,手艺绝得很,每日不到午时就卖光了。”王博士摸着胡子,“您是没瞧见,那桥头排的队,比上元节看灯的还长。对了,前日好像见着宋修了,就在那摊子跟前站着,手里还提着个食盒呢。”
周太傅愣住了。
宋修?
那个他看着长大的少年,自小性子沉稳,连吃饭都跟按规矩来的,何曾会去市井摊前排队?
他捻着袖管里的饼渣,忽然觉得这麻香有点勾人。
“王兄。”周太傅清了清嗓子,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不经意,“那金陵桥摊子……怎么走?”
王博士愣了愣,随即笑道:“您问这个做什么?难不成也想去尝尝?”
周太傅板起脸,胡子一翘:“胡说!老夫是想去瞧瞧,是什么吃食竟能让学子们如此疯魔,若是伤风败俗,定要奏请陛下查封!”
说罢,背着手往国子监外走,脚步竟比平日快了些。
王博士望着他的背影,摸着下巴直笑——这位周老哥,怕是也抵不住这口馋虫了。
金陵桥头,戚萝正忙着给刚出炉的椒麻酱肉码盘。
方仲槐几人跟阵风似的冲过来,额角的汗珠子滴在青石板上,气喘吁吁地喊:“戚女郎!十套!不,二十套!”
戚萝笑着应下,手里的铲子没停:“今日做了足料,管够。”
旁边排队的妇人忍不住打趣:“你们这些学子,为了口吃的,比考功名还急呢。”
方仲槐抹了把汗,嘿嘿直笑:“这可比功名要紧!晚了一步,就得等明日了。”
正说着,忽然有人轻轻敲了敲摊子的木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