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速成学堂(加更②) (第1/2页)
林初夏感受到教授们的焦虑,主动开口:“赵教授,您之前说的书……能先借我看看吗?我想尽快了解一些基础知识,也许能帮上忙。”
赵教授一点没犹豫,从随身的旧牛皮挎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手写笔记本,郑重地递给林初夏:“这是我多年整理的《田野考古基础》,从地层学到器物类型,都有涉猎。你先看这个。”
昏黄的煤油灯下,林初夏和江见野并肩坐在铺板上,共读那本凝聚了赵教授半生心血的手稿。
纸张粗糙泛黄,字迹苍劲有力,图文并茂。林初夏翻开书页,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探方发掘法”、“地层叠压关系”、“类型学排比”、“遗迹现象”……一个个陌生的术语涌入脑海。
她阅读的速度快得惊人,目光扫过,文字便如同烙印般刻入记忆。
江见野显然没有这种“天赋”。他看得十分专注,浓眉微蹙,遇到复杂的绘图和术语解释,手指会无意识地划过书页,低声询问林初夏某个词的含义。
林初夏便凑近些,压低声音,用自己理解后更浅显的语言解释给他听。
两人的头靠得很近,发丝偶尔相触,煤油灯将他们的影子投在帐篷壁上,亲密地叠在一起。
江见野身上淡淡的皂角味混合着松木的清香,萦绕在林初夏鼻尖。
每当她解释清楚一个难点,他抬眼望来时,深邃的眸子里映着跳动的灯火,专注而温暖,让林初夏的心跳悄然漏掉一拍。
“小林,看得怎么样了?”不知过了多久,赵教授的声音打破了帐篷里的宁静。三位教授似乎刚结束一轮激烈的低声讨论。
林初夏合上笔记本,恭敬回答:“赵教授,我看完了。”
“哦?”赵教授来了兴趣,考校道:“说说,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林初夏不假思索,流利应答:“根据您的笔记,主要分为五种:地层学方法、类型学方法、探方发掘法、探沟发掘法以及记录测绘法。”
一旁的钱教授和方教授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方教授饶有兴致地问:“那探方发掘法具体如何操作?你说说看。”
林初夏像背书一样清晰复述:“探方发掘法是遗址发掘中最常用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将预发掘区域划分为若干个5米见方的正方形网格,称为‘探方’。探方之间保留1米宽的‘隔梁’,用于观察地层剖面和行走。发掘时,需根据土质、土色、包含物的不同,将探方内的堆积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层’,遵循‘先上后下’即由晚到早的顺序逐层清理。每层中出现的各类遗迹,如灰坑、房址、墓葬等,需按照其打破关系,逐一清理并详细记录测绘。”
她的复述几乎一字不差,连赵教授笔记里特有的表述习惯都模仿了出来。三位教授如同发现了稀世珍宝,眼中迸发出强烈的光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