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双王之会,龙场悟道 (第2/2页)
王守仁喃喃自语,声音在空荡荡的山洞里回荡。连日来,他不断思索着这个问题。自幼立志做圣贤,饱读诗书,却在现实中屡屡受挫。如今身处绝境,若圣人在此,又该如何自处?
星光诡谲,明灭不定,在地面投下光怪陆离的影子,仿佛一个个扭曲的鬼影,无声地讥笑着他的困境。
王守仁的意识却愈发清晰,他的思绪如脱缰野马,穿越千年,与古圣先贤对话。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孟子游说诸侯,屡屡碰壁;朱熹格物致知,穷极一生。他们都曾身处困境,却从未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生命如尘埃消散,那不朽的“道”,究竟何在?
这无声的呐喊,无穷的思索,化作了最可怕的业火,疯狂灼烧着他本就羸弱的凡人之躯。
他的脊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佝偻下去,乌黑的发丝间,竟在短短数日内,滋生出缕缕刺目的霜白。
然而,肉体的消磨,反而让他精神超脱。
那一双温润如玉的眼眸,越发深邃,清澈,明亮。
他对圣贤之道的领悟,正在这无边黑暗与求索的淬炼中,层层加深,破茧欲出。
他的身上开始逐渐出现某种奇特的力量,他的心灵在越发璀璨。
王三丰惊愕的发现,哪怕王守仁没有半点修为,那股意志却比他所见的任何一位武林强者还要璀璨。
他仿佛,身在其中,又不在此界。
然而,始终临门一脚,差了那么一点,困于此界,不得超脱。
眼看着王守仁的生命气息如风中残烛,急剧衰败,那张清癯的脸上,皱纹如刀刻般加深,仿佛岁月在他身上流逝的速度被加快了千百倍!
在一旁苦苦推演着自身大周天窍穴功法的王三丰瞳孔一缩,他明白,王守仁缺的不是智慧,不是毅力,而是一个足以击碎所有枷锁的契机。
“尊圣.......来日你以心学渡我迷津,今日,便由我来为你斩断这最后的迷障!”
他连忙停下自己的功法推演,不再犹豫:“先生!你需知.......”
王三丰的声音响起,不高,却似洪钟大吕,在寂静的山谷中激起层层回音,仿佛天地至理的吟唱: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话,如四道撼天神雷,毫无征兆地劈入王守仁混沌的意识之海。
他枯槁的身躯猛然一震,艰难地抬起头,那双黯淡的眼眸,正对上王三丰的眼睛。
夜色朦胧之下,王三丰面容模糊难辨,唯有一双眼睛,在昏暗中竟亮得惊人,如同古井深处燃起的两点幽火,直直穿透夜色,烙在王守仁恍然而惊疑的脸上。
“看!”
王三丰的声音陡然带上一种奇异的力量,王守仁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那双眼睛吸了进去。
刹那间,王三丰深邃的眸光如古井投石,漾开无尽的涟漪。仿佛被投入石子的古井,波纹深处,时空扭曲,光影变幻,无数破碎而真实的画面如决堤的洪水,汹涌而来:
铁蹄踏碎山河,烽烟遮蔽日月,黎民在血火中哀嚎……
朝代的轮回,时光的变幻,岁月的沧桑……
王三丰竟是将自己三次时空穿越的记忆,毫无保留地向王守仁彻底敞开。
“看见了吗?”
王三丰幽邃的目光仿佛已洞穿他灵魂的震颤:
“万古兴亡,不过人心一念起伏;茫茫天地,只在方寸灵台之间。”
“山川日月,又何曾脱离过你此刻观照它的这颗心?世间万象,皆是你心之倒影!”
“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王守仁喃喃重复。
轰隆!!!
如闻惊雷贯耳,每一个字都带着滚烫的力量砸落心湖,掀起滔天巨浪。
一道前所未有的炽烈闪电,仿佛自他灵魂最深处炸开,撕裂了意识的重重迷雾,瞬间照亮了万古长夜。他瞳孔深处,仿佛有亿万星辰在刹那间坍缩、凝聚,最终化为两点纯粹到极致、炽烈到极致的光芒。
这心光,原非天降神启,而是绝境深渊里,人心烛照自身时迸发的烈焰,那是属于“人”自身的永恒光明。
照破山河万朵!涤荡寰宇浊流!”
“心即理!”
“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心上做。”
原来苦苦向外求索的“理”,一直就在此心光明处安住。
格物非格竹,非格万物,乃格此心之灵明。
王守仁猛地从地上坐起,浑身衣衫早已被冷汗浸透,但他那双眼睛却亮如闪电,胸中郁结了十年的块垒,在这一刻尽数消散。剩下的,唯有澄澈通明,无远弗届的浩瀚与辽阔。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圣贤之道,岂在腐朽的故纸堆中!道,在天地之间!道,在人心之内啊!”
这声呐喊如同惊雷,在他脑海中隆隆滚过,震散了十年宦海沉浮的尘埃与迷障。
王守仁眉宇间的困厄之气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润而恒定的光辉。
他转身,大步跑回那个阴冷的山洞。
洞中依旧,一盏油灯,光如豆粒。
但这微弱的灯火,却映得他眼中光芒温润而恒定。
王守仁缓缓研墨,提笔悬腕,在粗陋的纸页上落下一行行墨迹。
字迹沉稳,力透纸背,仿佛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刻进这莽莽群山与浩渺时空深处。那墨痕蜿蜒处,是他捕捉到的、关乎宇宙与人心最深秘密的惊鸿一瞥,此刻终于凝成了照亮人间的真知灼见。
龙场寒彻骨,孤驿夜色残;
一夕心光彻,万古破冥关!
心学之道,自此照耀千古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