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公交牛车已到位 (第1/2页)
在桃源村轻松愉快地度过了两日休沐假期,转眼又到了返回学院的日子。
一大早,空间的餐桌上已经摆好了李月兰准备的早餐:热气腾腾的现磨豆浆、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条,还有空间出品的鸡蛋煎成的荷包蛋,简单却充满了家的味道。
谢文一边吃着早餐,一边再次和家人分享起学院里的趣闻,算是返回学院前的“新闻播报”。
“爹,娘,姐,哥,你们是不知道,我在崇实学院,现在可成了‘名人’了。”
谢文咬了一口油条,语气带着点少年人的小得意,“不光是因为四院同录,主要是上次田教习回去一宣传,好多同窗和先生见了我都好奇得很。连石山长路上碰到我,都会停下来问一句‘谢文啊,最近可有什么新想法?’,搞得我压力山大。”
他喝了口豆浆,继续道:“不过我们学院氛围是真的好,别看我们科考入仕的比例比不过青松学院,但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据说从我们崇实出去的学子,就算名次不那么靠前,到了地方上任职,仕途反而都挺顺遂,干得也扎实,具体为什么,我也还没琢磨透。”
谢秋芝捧着豆浆碗,好奇地问:“哥,听你这么说,你们学院感觉好自由啊,课程是不是也很多样?”
“何止多样,简直是五花八门!”谢文来了兴致,“除了必读的经史子集这些主课,我们学院还有好多别的课呢!比如‘农事水利’、‘匠造工艺’、‘算术测绘’、‘医药粗浅’、甚至还有‘商事记账’!最妙的是,只要上完了自己的主课,还有精力,随便你去哪个课堂蹭课,先生们都不会赶人,反而欢迎得很!学院里有一种……嗯,怎么说呢,就是一种大家都在琢磨怎么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风气。”
谢秋芝眨眨眼:“听起来怎么有点像我们那边的大学?选课自由,鼓励探索。”
谢文摇摇头:“像,但又不完全像。更像是一种……专注于实用之学的‘专科大学’,路子有点野,但特别有活力。每年的考核也很有意思,不光是写文章,可能让你设计个水车模型,或者核算一片田地的产量,或者解决一个实际的小问题。我的同窗们也是啥样的都有,有像我这样埋头苦读的,也有整天泡在工坊里敲敲打打的,还有对种地特别痴迷的……总之,挺有意思的。”
一家人听着谢文的描述,仿佛也看到了那个充满生机与创造力的崇实学院。
这时李月兰问道:“小文,明日万界的货船就到港了,你一个人能去接吗?要不还是你哥去吧。”
“娘,我可以的,何道那人和咱们说好了,每个月底最后一天把时间空出来帮咱们卸货拉货,我只是去码头签个字,没有多难的,况且,我哥还要忙家里建房的事情,跑来跑去的耽误时间,你就放心交给我吧。”
“那行,你心里有数就行。”李月兰不再坚持。
旁边同样吃早餐的谢锋也点头:“何道那伙人看着是想做长期买卖的,不会欺负小文年纪小的。”
早餐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
吃完早饭,谢文和谢吉利便准备出发去村口坐牛车返回县城。
今天同行的还有谢长河这个理事会成员,他肩负着村里交给他的重要任务——去云槐县的牛市购买十六头牛和相应的板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