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 (第1/2页)
日子在粥饭的温香、绘本的翻动和草木的悄然生长中平稳滑过。苏予锦渐渐熟悉了这种与过往截然不同的生活节奏,并在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秩序和满足。她不再是那个在会议室里挥斥方遒的销售,而是米豆无所不能的妈妈,是婆婆依赖的儿媳,是南乔温暖的港湾,也是王女士团队里一个虽未坐班却高效可靠的远程伙伴。
南乔调回本市的消息,像一缕强劲的春风,吹散了家中最后一丝隐忧。他回来的那天,米豆早早穿戴整齐,抱着自己画的全家福,在门口翘首以盼。当门锁转动,那个风尘仆仆却笑容满面的身影出现时,米豆像颗小炮弹似的冲进父亲怀里。南乔一把抱起儿子,目光却越过孩子的肩头,深深望向站在客厅暖光下的苏予锦。无需多言,那眼神里充满了感激、理解和久别重逢的疼惜。
南乔的回归,让家庭的齿轮啮合得更加顺畅。他主动分担了接送米豆,甚至学着下厨,虽然成果往往差强人意,却让厨房里多了更多的笑声。苏予锦肩上的重担骤然减轻,她拥有了更多完整的时间来处理王女士交付的咨询项目,也能在阳光正好的下午,安心地看一会儿书,或者只是对着窗台上的小番茄发发呆。
一个周六的清晨,一家三口去公园散步。米豆在前面欢快地奔跑,追逐着翩跹的蝴蝶。南乔和苏予锦并肩走在后面,手自然而然地牵在一起。
“辛苦了,”南乔低声说,手指紧了紧,“这段日子,家里家外,全靠你。”
苏予锦摇摇头,看着儿子活泼的背影,嘴角噙着笑:“也辛苦你了。在外面打拼,什么都不容易。”
“现在好了,”南乔说,“我回来了,工作也稳定在本市。予锦,你有没有想过……下一步的打算?”他的语气带着小心翼翼的探询,生怕触碰到她内心可能还未愈合的遗憾。
苏予锦沉默了片刻,目光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落在远处几个正在写生的年轻人身上。他们专注的神情,让她想起曾经在办公室里熬夜做方案的自己。
“想过。”她坦然回答,声音平静而坚定,“但不是立刻回到那种全天候的职场。王女士那边的项目合作模式很好,让我既能照顾家庭,也没有完全脱离专业。我想先这样保持一段时间,同时……”她顿了顿,看向南乔,“我报名了一个线上的儿童心理学课程。”
南乔有些意外,随即了然:“为了米豆?”
“嗯。”苏予锦点头,“那段时间,他行为倒退,缺乏安全感,我看着心疼,却不知道该如何更有效地引导。我想更懂他,也想帮助更多像我们一样,在育儿和家庭平衡中感到困惑的父母。”这个念头在她心中酝酿已久,此刻说出来,仿佛一颗种子终于破土,见到了阳光。
南乔眼中闪过赞赏的光芒:“这个想法很好!我支持你。”
“可能以后,我会尝试做一点儿童心理相关的咨询或分享,就从线上开始。”苏予锦说着,语气里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却不再有从前的焦灼和急切,“慢慢来,不设限。”
这时,米豆举着一朵不知名的小野花跑了回来,气喘吁吁地塞到苏予锦手里:“妈妈,送给你!这朵花最好看!”
苏予锦接过那朵淡紫色的、在草丛中毫不显眼的小花,心中一片柔软。它不像玫瑰娇艳,不如百合芬芳,却在这平凡的角落里,自顾自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生命力。
她蹲下身,抱了抱儿子,轻声说:“谢谢宝贝,妈妈很喜欢。”
她抬起头,与南乔相视而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他们身上跳跃着斑驳的光点。
生活仿佛进入了一条宽阔平缓的河流。苏予锦依然每天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依然第一个出现在幼儿园门口,依然在夜晚给米豆读绘本,也依然会在深夜敲打键盘完成项目或学习课程。但她的心境已然不同。她不再觉得自己是“暂敛羽翼”,而是在开辟另一片同样值得耕耘的天地。这片天地,以家庭为根基,向外延伸出学习、成长和新的职业可能性。
她偶尔还是会经过那栋熟悉的写字楼,但脚步不再迟疑。她知道,那玻璃幕墙后的世界依然精彩,但她窗台上的小番茄和手中的蒲公英,同样构成了她人生不可或缺的风景。人生的平衡木或许始终在微微摇晃,但如今,她的脚步更加沉稳,内心也更加从容。她终于明白,所谓的平衡,并非静止的完美状态,而是在动态中调整重心,在取舍间找到心安。此刻,她的重心在这里,在这充满烟火气的寻常日子里,而她,甘之如饴。却说予锦居家日久,渐将育儿持家与远程顾问之职调理得当。米豆得了母亲朝夕陪伴,那小脸上日日渐增的笑靥,竟比春日的海棠还要明艳几分。婆婆在医院医生悉心照顾下,病情稳定,可以回家用药物控制。
这日,予锦正于书房整理王女士公司发来的客户分析资料,忽接一通陌生来电。那头传来一把温婉却略带急切的女声:“请问是苏予锦女士吗?冒昧打扰,我是‘童心港湾’社区育儿中心的负责人林倩。我们从王总那里听闻您对儿童心理颇有心得,眼下我们中心正遇着一桩棘手事,不知您可否拨冗相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