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冬雪临城,军令如山 (第2/2页)
“你先别急,这次情况不明,风险太大,你再考虑考虑。”肖砚看着妹妹,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陈默刚从非洲回来,还在居家观察,你要是走了,家里怎么办?”
“陈默那边我已经跟他说了,他支持我。”肖宁坐在肖砚对面,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姐,我是呼吸科医生,这种时候我不上谁上?你忘了,当年非典的时候,你也是第一个报名去一线的,那时候你还怀着晓冉呢,不也照样冲在前面?”
肖砚心里一软。2003年非典的时候,她刚怀孕三个月,却主动申请去发热门诊,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隔离区里待十几个小时,陆则安每天在医院门口等她,隔着老远看她一眼才放心。那段日子,她和肖宁每天只能通过电话联系,肖宁那时候还是住院医师,却主动承担了科室的夜班,帮她分担工作。
“我知道你的性子,但这次不一样,武汉的情况比非典更复杂,我们对这个病毒一无所知,你要是出了什么事,我怎么跟爸妈交代?”肖砚的声音有些沙哑,她不是不想让肖宁去,而是作为姐姐,作为院长,她必须考虑周全。
“姐,正是因为情况复杂,才需要更多的医生去支援。”肖宁握住肖砚的手,她的手很暖,带着医生特有的沉稳,“你放心,我会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等任务完成了,我就回来,还跟你一起去吃胡同里的那家炸酱面。”
肖砚看着妹妹坚定的眼神,知道自己劝不动她。她点了点头,拿起笔在报名表上签了字,又在旁边写了一行字:“肖宁,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医疗队成员,负责重症患者诊疗。”写完后,她把报名表递给肖宁,叮嘱道:“到了武汉,一定要每天跟我报平安,有任何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会想办法帮你解决。”
“知道了,姐。”肖宁接过报名表,脸上露出了笑容,转身快步走了出去,大概是去收拾行李了。
肖砚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疲惫感瞬间袭来。她拿出手机,给陆则安发了条消息:“医疗队名单定了,肖宁也在里面,可能很快就要出发去武汉。”
没过多久,陆则安回复了消息:“我知道了,你别太担心,我已经跟外交部的同事打过招呼了,让他们协调武汉当地的外交部门,有任何需要帮忙的地方,让肖宁直接联系他们。另外,我给你和肖宁都准备了一些常用药,已经让司机送到医院了,你记得收一下。”
肖砚看着消息,心里暖暖的。她刚想回复,手机又响了,这次是钟南山院士打来的。她赶紧接起电话,语气恭敬地道:“钟老师,您找我?”
“肖砚,武汉的情况你应该知道了,上级已经决定派医疗队支援,你们医院准备得怎么样了?”钟院士的声音带着一贯的沉稳,却难掩一丝急切,“我刚刚看了武汉那边传来的病例资料,这个病毒很可能存在人传人现象,你们一定要做好防护,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已经组建了应急医疗队,正在待命,物资也在紧急调配中。另外,我院接收了两名从武汉返京的发热患者,目前正在隔离治疗,症状和武汉的病例相似。”肖砚汇报着情况,“钟老师,您觉得这个病毒的传播力怎么样?我们需要采取哪些额外的防护措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播力可能比非典强,尤其是在密闭空间里,更容易传播。”钟院士的声音顿了顿,“你们一定要严格落实隔离措施,所有接触过疑似病例的人员都要进行医学观察,医护人员必须做好二级以上防护,避免职业暴露。另外,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及时掌握病情变化,一旦出现重症病例,要立刻采取抢救措施。”
“我记住了,钟老师,我们会严格按照您的要求做。”肖砚认真地说,“如果医疗队出发去武汉,我想请您给队员们做一次培训,讲讲防护要点和诊疗注意事项。”
“没问题,你定好时间,我随时可以连线。”钟院士爽快地答应,“肖砚,这次任务艰巨,你作为院长,既要统筹安排医院的工作,也要照顾好自己和队员们的安全。记住,你们不仅是医生,也是军人,要拿出军人的担当和勇气,打赢这场硬仗。”
挂了电话,肖砚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打开电脑,开始整理武汉病例的资料,屏幕上的CT影像显示着患者肺部的磨玻璃影,那些白色的阴影像一片片雪花,落在她的心上,让她感到一阵沉重。她知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而她和她的同事们,必须站在最前线,守护好人民的健康防线。
中午十二点,肖砚还在办公室里忙碌,院办主任敲门进来,递过来一份盒饭:“肖院,先吃点东西吧,你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饭呢。”
肖砚接过盒饭,打开一看,是她平时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和米饭,还有一份热汤。她心里一暖,刚拿起筷子,手机又响了,这次是女儿陆晓冉打来的。
“妈,你在哪儿呢?我刚才去医院找你,护士说你在开会,不让进。”陆晓冉的声音带着委屈,“我成绩单拿了,年级第三,本来想跟你分享的,结果你不在。”
肖砚的心里一酸,放下筷子,柔声道:“对不起啊,晓冉,妈妈这边有紧急任务,没时间陪你。年级第三已经很棒了,等妈妈忙完了,一定好好奖励你。你现在在哪儿?要不要爸爸去接你?”
“不用,我跟同学在一起呢,我们准备去吃火锅。”陆晓冉的声音轻快了一些,“妈,你注意身体,别太累了,记得按时吃饭。”
“知道了,你也注意安全,吃完早点回家。”肖砚挂了电话,看着桌上的盒饭,却没了胃口。她想起刚才钟院士的话,想起武汉的患者,想起即将出发的医疗队,还有身边忙碌的同事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尽快控制住疫情,让所有人都能平安回家,和家人团聚。
下午两点,后勤科传来消息,第一批N95口罩已经送到,防护服也将在明天早上到位。肖砚立刻安排人员将物资分发到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同时让院办通知应急医疗队的队员们,下午四点在医院礼堂参加培训,由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连线授课。
三点半,肖砚来到礼堂,里面已经坐满了医疗队的队员,肖宁坐在第一排,看到她进来,朝她挥了挥手。肖砚走过去,在她身边坐下,轻声问道:“行李收拾好了吗?”
“收拾好了,就一个行李箱,装了几件换洗衣物和常用药。”肖宁笑了笑,“姐,你别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对了,陈默刚才给我打电话,说他已经到家了,让我放心,他会按时居家观察,还说等我回来,带我们去云南旅游。”
肖砚点点头,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四点整,视频连线准时开始,钟南山院士出现在屏幕上,他穿着白大褂,头发有些花白,却依旧精神矍铄。看到屏幕里的队员们,他笑了笑,开口道:“各位战友,大家好。首先,我要向你们致敬,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你们主动请缨,奔赴前线,这是军人的担当,也是医生的使命。”
礼堂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认真地听着。钟院士详细讲解了武汉疫情的现状、病毒的可能传播途径、防护措施的要点以及诊疗方案的初步建议,还回答了队员们提出的问题。培训结束时,他看着屏幕里的肖砚,特意叮嘱道:“肖砚,你是医疗队的总指挥,既要做好诊疗工作,也要管好队伍,确保每个队员都平安归来。有任何困难,随时跟我联系。”
“请钟老师放心,我们一定不辱使命。”肖砚站起身,对着屏幕敬了个军礼,身后的队员们也纷纷站起来,齐声喊道:“不辱使命!”
培训结束后,肖砚回到办公室,刚坐下,陆则安就打来电话:“砚砚,外交部刚刚接到通知,武汉的外交机构需要协助协调国际物资运输,我可能要去武汉一趟,明天出发。”
肖砚愣住了,她没想到陆则安也要去武汉,而且还是在这个时候。她的心里又担心又骄傲,担心他的安全,骄傲他在关键时刻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