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答辩大赛 (第1/2页)
他抬头看了看何晨枫,这个年轻的学生眼中,有着不同于同龄人的沉稳和锐气。
“好,我会准时提交到学院。”王明点点头,“回去等通知吧,初选结果下周会出来。”
“谢谢辅导员。”
走出行政楼,阳光有些刺眼。何晨枫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童旭和黄大海,绝不会让他们轻易过关。
初选结果在下一周的周三公布。
毫无悬念,“校园易通”和“学友通”都成功进入了计算机学院的推荐名单,将和其他学院的优秀项目一起,参加由校团委组织的最终评审答辩。
答辩会定在周五下午,地点在校团委的多功能活动室。
消息传来,何晨枫并没有太多喜悦,反而更加绷紧了神经。他知道,童旭肯定会在答辩环节做文章。
果然,答辩前一天,何晨枫通过王明那边隐约得知,童旭作为指导老师之一,可能会参与评审提问环节。
虽然名义上是避嫌,但其中的操作空间可想而知。
“妈的,这不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吗?”谭琛气得直骂。
赵铭也眉头紧锁:“看来答辩不会太顺利。”
何晨枫沉默片刻,反而笑了:“这样也好。他越是针对,越是容易露出破绽。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兵来将挡。”
他看向赵铭和谭琛:“铭哥,答辩的PPT和项目演示由你主导,技术细节你最清楚。琛子,你负责补充线下推广和用户反馈的部分。我来负责整体陈述和应对提问。”
他分配任务条理清晰,让团队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
“枫子,那你准备怎么应对童旭的刁难?”谭琛担心地问。
何晨枫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他问他的,我答我的。记住,无论他问什么问题,我们的核心只有一点:
紧紧围绕‘校园易通’如何切实服务南华理工学生、如何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潜力来回答。不攻击对手,不抱怨不公,只展示我们自己的优势和格局。”
“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震撼的打脸。”
周五下午,多功能活动室座无虚席。
参加答辩的团队、各学院前来观摩的学生、以及由校团委老师、相关领域教授和少数校外企业家组成的评审团,让现场气氛显得严肃而紧张。
黄大海的“学友通”团队排在他们前面答辩。何晨枫三人坐在台下等候区,安静地观看着。
黄大海显然精心准备过,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他的陈述照本宣科,内容几乎就是“校园易通”的翻版,但缺乏核心数据和独特的见解。
提问环节,评委们的问题还算温和,他都勉强应付了过去。
轮到“校园易通”团队上场。
何晨枫走在最前面,他今天只穿了一件干净的白色衬衫和深色休闲裤,身形挺拔,步履从容,脸上带着淡淡的自信笑容,与黄大海那种刻意的正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举重若轻的姿态,首先就在气场上胜了一筹。
赵铭负责的PPT演示流畅专业,数据图表清晰直观地展示了“校园易通”上线以来的用户增长、活跃度以及各模块的使用情况。
谭琛补充的线下推广实例生动具体,充满了青春的冲劲和接地气的气息。
而何晨枫的整体陈述,更是堪称点睛之笔。
他语言精炼,逻辑清晰,不仅阐述了项目的现状,更着重描绘了未来的规划。
基于实名认证的信任体系、围绕校园生活场景的服务拓展、以及初步构想的商业闭环。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充满了感染力,让不少评委频频点头。
陈述结束,进入提问环节。
大部分评委的问题都集中在技术实现、用户获取成本、未来盈利模式等常规领域,何晨枫三人都准备充分,对答如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