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答辩大赛 (第2/2页)
就在这时,坐在评委席一侧的童旭推了推眼镜,开口了,语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
“何晨枫同学,你们的项目听起来很不错。但是,我注意到,你们的核心模式,‘学友通’团队似乎也有类似的构想。
而且,据我所知,‘学友通’团队启动时间更早一些。对此,你怎么看?是否存在模仿或者……同质化竞争过于严重的问题?”
这个问题极其刁钻和阴险!
直接暗示“校园易通”可能是模仿者,并将焦点引向了“同质化竞争”,试图抹杀“校园易通”的独特性和先发优势。
台下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黄大海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冷笑。
谭琛和赵铭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看着何晨枫。
何晨枫面色不变,甚至嘴角那抹淡淡的笑容都没有消失。
他向前微微倾身,对准话筒,声音清晰而平静:
“谢谢童老师的提问。”
他首先礼貌回应,随即话锋一转,却不直接反驳童旭的暗示,而是跳出了这个陷阱:
“首先,我认为,在校园服务这个广阔的领域里,有多个团队同时进行探索和尝试,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说明我们的同学都充满了创业热情和服务意识。
良性的竞争能够促使我们共同进步,最终受益的是我们广大的南华理工学子。”
他先肯定了竞争的存在,将其定义为“良性”,瞬间拔高了自己的姿态。
“其次,关于模式相似的问题。”何晨枫继续道,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回到童旭脸上,不卑不亢。
“互联网行业本身就是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不断发展的。关键的差异在于执行的理念、落地的细节和创造的核心价值。”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校园易通’从创立之初,就始终坚持两个核心:
一是信任,我们即将上线的实名认证系统和平台保障金机制,就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用户的利益和安全,这是我们对‘服务’二字的理解与承诺。”
“二是深度链接。”他指向PPT上的一张图表,“我们不仅仅是信息搬运工。
我们通过与各学院晚会的深度合作、通过建立班级学习资源共享库、未来还计划与校内社团、商家联动,打造一个真正扎根于南华理工校园生态的生活服务平台,而不仅仅是信息平台。”
“所以,”何晨枫总结道,语气带着强大的自信,“我们认为,‘校园易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我们是不是第一个想到这个点子的,而在于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学生的需求,并用最负责任的方式去满足它。
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构建起一个健康、可信、充满活力的校园服务生态。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良性竞争,因为这将督促我们不断做得更好。”
一番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既回避了直接的指控,又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校园易通”的差异化优势和宏大愿景,将“学友通”那种简单的模仿衬托得苍白无力。
现场安静了几秒,随即,一位坐在中央、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带头鼓起了掌!
紧接着,掌声如同涟漪般扩散开来,变得热烈而持久!
这位老教授是学校聘请的校外创业导师,一位真正成功的企业家。
他的掌声,无疑是对何晨枫这番话的最高肯定!
童旭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张了张嘴,却再也问不出第二个问题。
黄大海在台下,脸黑得像锅底,拳头紧紧攥起。
何晨枫在一片掌声中,微微鞠躬致意,神情依旧平静,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答辩结果毫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