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沪上闲逛 (第2/2页)
弄堂口,围着洗得发白围裙的姆妈(妈妈)们,一边拣着稀疏的菜叶,一边用绵软快速的沪语交谈,语调里有一种历经风雨后的家常与精明。
赵四拐进一条稍微宽敞些的商业街。一家百货公司的橱窗里,陈列着一些不要票证的商品:印着红双喜字的暖水瓶、绣着精巧花样的手帕、玻璃纸包着的奶油话梅、还有各种式样的发卡和有机玻璃扣子。
他走了进去。里面顾客不多,售货员的态度带着一种上海特有的、恰到好处的距离感,不过分热情,但你需要时,她又能准确说出商品的细节。
赵四仔细挑选起来。给娘买了一条深咖啡色的羊毛围巾,厚实又低调;给妮儿挑了两个扎辫子的彩色绸带,一大盒包装精美的动物饼干,还有一个铁皮制的、上了发条会蹦跳的小青蛙——这玩意儿花了他一块二,算是极奢侈的玩具了。
想到苏婉清,他略费了些思量。最终选了一支英雄金笔,笔尖纤秀,适合书写病历和开处方;又买了一小盒上海特色的桂花香脂,香气清甜不腻。想到她伏案工作学习时或许能用上。
他还特意称了两斤上海著名的鲜肉月饼,用油纸包好,准备带回去给室友王永革和陈继业尝尝南方的味道。又买了几包城隍庙的五香豆和梨膏糖,可以分给科里的同事。
提着这些沉甸甸的“战利品”,赵四心里踏实了些。
这些具体而微的物品,似乎能短暂地抵御周遭弥漫的匮乏感,将一份遥远的牵念和分享的心意落到实处。
他在街上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面馆,用二两粮票和一毛五分钱,吃了一碗阳春面。清汤,细面,几点葱花,味道鲜美。店里的人们安静地吃着,偶尔交谈,声音也压得很低。
下午,他去了外滩。浑浊的黄浦江浩浩荡荡,江风很大,吹得人衣袂翻飞。
对岸的浦东还是一片广阔的农田和低矮的村落,与后世景象天差地别。巨大的万国建筑群沉默地矗立在身后,彰显着这座城市复杂斑驳的过往。
他站在江边看了一会儿船来船往,然后慢慢沿着南京路往回走。路过一家旧书店,他进去淘了半天,找到两本半旧的机械工程类外文书,如获至宝地买下。
傍晚时分,他回到了招待所。王工他们也刚回来,看到赵四买回的那些吃食,都很高兴。大家分食着月饼和零食,房间里难得充满了轻松的笑语。
第二天,赵四没有再去远处,只是在厂区附近转了转,整理了一下行装,将买来的东西仔细包好。
离开上海的那天清晨,天色灰蒙蒙的,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吉普车将专家组一行人送往火车站。雨水打湿了街道,使那些老建筑的颜色显得更加深沉。
火车站依旧人潮汹涌。赵四提着行李和礼物,跟在王工身后,挤上了北去的列车。
汽笛长鸣,车轮缓缓转动。窗外,雨幕中的上海渐渐后退,那些精致的轮廓、潮湿的空气、以及混合着焦虑与韧劲的城市气息,都被迅速抛在身后,浓缩成一段短暂而印象深刻的记忆。